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中可以使人們獲得生態教育,提高生態意識,強調人在自然中的作用和責任,認清環境形勢,樹立環保意識,保持生態平衡,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良好局面。
1.1形成生態意識
中國“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最好詮釋,這就要求人類必須形成一種對生態危機的憂患意識。要知道,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一定要拋棄“人類中心說”的思想,停止對自然資源無止境的開采和浪費的掠奪。思想政治教育理應矯正“人類中心說”的思想,正確引導人們形成生態意識,這樣人類對幸福的追求才能得到長久的保障。
1.2強調責任感
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就必須依靠法律和道德的幫助。人類具有對生態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保護生態平衡的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可以使人們形成道德和生態責任感,著重強調保護自然的責任和使命感,從而養成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的道德情感。
1.3注重整體利益
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家園,保護地球是人類責無旁貸的責任。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時代,人類的價值觀應該從個人功利性轉變成多元互惠性,為了全人類的幸福利益,國家之間要樹立整體利益觀念,不斷加強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生態問題,尋求最佳解決方法,謀劃全人類的幸福遠景。
二、如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
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實現是人類認識和創造其價值的目的與最終歸宿。一旦被教育對象接受了生態價值,合理構建完善自身的心理結構體系,并且能夠長期保持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態價值的真正意義才算得到彰顯和體現。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又該如何實現?
2.1提高生態意識
如今,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自然資源有限。如果人類不加以好好合理利用,遲早有一天這些資源都會枯竭殆盡,而自然的有限性也決定了人類自身的發展,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和人是僅僅綁在一起的。因此,人類要自覺提高生態意識,保持資源危機感,注重對自然的保護,尊重和敬畏自然、愛護環境,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有限的資源,讓人與自然能夠和諧長久地共存下去。
2.2強化責任意識
生態責任,要求人類必須承擔起一種對自然保護的責任。這種責任意識,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人類必須行使責任義務,盡到保護自然的職責;二是人類本身應具有一種對自然以生俱來的的內疚感和責任感。至今為止,地球上的許多資源、物種由于人類的濫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甚至面臨瀕危滅絕,極大地打破了自然的平衡,人類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承擔起責任,保護好自然,保護好生命。
2.3構建可續持發展道德觀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同時,在生態層面而言它又是一種道德觀,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可持續發展觀是一種道德公平觀,代表了人類長久以來的美好祝福和心愿。可持續發展觀,還是一種整體道德感。環境問題是全人類的問題,生態環境和經濟利益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關系對每個國家的發展都是一個挑戰,這種特殊關系要求我們維護好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達成共識,加強合作,為全人類的生態家園保駕護航。
三、結束語
新的歷史時期,人類對自然的責任更加重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教育放在第一位,實行全民生態價值教育,提高全民生態責任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道德觀,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構筑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藍圖,全面宣傳生態文明思想和觀點,并在全社會推廣開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目標。
作者:任域 張博 單位: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教導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