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高校教師育人功效不佳的原因
(一)教師主體差異明顯.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從教師出身年代上劃分,有“50后”、“60后”、“70后”、“80后”。從教師年齡結構分布上看,“50后”是少數,“80后”是極少數,主體教師是“60后”和“70后”。從主體教師成長軌跡上看,“60后”絕大多數是經“”后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前幾屆的大學生,屬于“文憑熱”的一代。80年代后期——90年代進入高校的部分“60后”和“70后”,是我國改革開放、商品經濟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學生,屬于“商品熱”的一代。“80后”屬于高考“擴招”、多元文化影響、“網絡”的一代。當前高校教師主體的60后”和“70后”,由于其成長環境(社會變革)的截然不同,身處“文憑熱”和“商品熱”的教師,幾乎表現為完全不同的兩類教師。前者更加“傳統”而后者更加“現代”,前者更加重“德才兼備”而后者更加重“物質利益”,前者更加重“德教”而后者更加重“才教”?!?0后”、“80后”已經成為高校中、青年教師,他們比“60后”更接近學生,更容易與學生溝通,更能夠影響學生。教育者本身思想的變化,勢必對受教育者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教師育人功底不深。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專業理論性很強的工作。它涉及到思想、政治和品德三個方面的教育,即德育教育。教育內容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觀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學風教育、勞動教育、審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十個方面。主要內容為“三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行為品德教育?!坝菁簳r先澤人,欲教人時先律己。”由五花八門的專業和參差不齊的層次組成的高校教師育人隊伍,自身缺乏專門和系統的育人知識進修、培訓,缺乏及時的時事政策知識和較高的品格修養,缺乏較深的思想政治理論功力,勢必大大降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三)教師事業心不足。我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尚書》中說:“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教師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F代,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贊譽,有“辛勤的園丁”的美稱。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誠然,教師也是一種職業,教師也是人。但是,如果看不到教師從事的是關乎祖國未來、民族未來的職業,在傳播和發展整個人類的優秀文化,延續社會的文明和開拓社會的未來,教師很難將教師職業上升到教育事業,也就不可能將教師職業心上升到事業心。當前,社會普遍存在教師職業社會地位崇高與經濟待遇偏低的矛盾,這個現實矛盾對高校教師沖擊很大,高校教師群體中已經出現不少教師僅將教師職業作為謀生手段,缺乏對教師社會事業的深度認識,甚至個別教師不安心教師職業的現象。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下降,大大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四)育人手段單一、方法簡單。傳統育人載體,教室、黑板、粉筆、書,單一而簡單。傳統育人方法,集體教育、個別談心,枯燥又單調。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高校教師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提供了技術支持。傳播學認為:應該從受傳者的角度研究傳播效果,受傳者在使用傳播媒介時有著不同的動機和目的,從而引出不同的傳播效果。進入21世紀的高校教師仍以傳統育人為主的思想來從事育人工作,顯然是未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E—mail、QQ、視頻、PPT、參觀、訪問、社會實踐、文藝活動等方式都是現代大學生所熟悉、認可、掌握、喜聞樂見的教育載體,其教育功效是傳統載體無法比擬的。把握現代育人載體、合理運用育人手段、講究育人方法,才能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曉人、以情動人、以景感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二、提高高校教師育人功效的對策
(一)牢記教師育人使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边@里的“道”,普遍注解為“道理”。而筆者認為,它還應該包括“天道”、“王道”和“德道”。“傳道”即為傳授事物發展規律的世界觀、培育服務統治階級的人才觀和培養社會崇尚的道德觀。師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師者的職責更是非同一般。教師的首要職責不在于對學生“受業、解惑”,而在于對學生“傳道”。傳道以樹人為本,樹人以德育為先。教師要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這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抖Y記》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指出:“全國高校都要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备咝=處熜枥斡浗處熡耸姑?,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以自己的職業為自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
(二)加快教師隊伍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隊伍呈現師生比結構不合理,遠超國家規定配置;專兼職結構不合理、兼職數量偏大;年齡結構不合理,青年教師偏多;學歷結構不合理、新進年輕教師學歷高;專業結構不合理,絕少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職稱結構不合理、總體偏低的不合理狀況。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要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跨越師資力量較弱、理論水平較差的“短板”。建立教師激勵機制,培育教師成長環境,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考評體系、輔導員德育工作考評體系,考評體系要淡化評價的鑒定性和評比性功能,強化過程性和反饋性,減少教師對考評的反感情緒和消極心理,引導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評價的結果,而且更要注重教學評價的過程,變對教師考評過程為培養提高過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樂于奉獻、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三)把握大學生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的放矢。當前高校“90后”大學生,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完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瘋狂實施“和平演變”,社會進入“矛盾凸顯期”而成長的一代。他們生活條件較為優越、成長環境較為寬松、自我意識很強;有些“90后”缺乏挫折鍛煉,逆反心理特別強,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他們接觸新事物的能力更強,勇于發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聲音;他們受到網絡時代的影響,接觸到更多地包括負面的信息;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下成長起來的“90后”,缺乏社會政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鍛煉,辨別能力弱?!?0后”表現出來的特點表明,他們未必是一群“聽話的孩子”了,對他們的教育的方法與手段,需要改進。
(四)言傳身教感化學生。一個優秀的教師,應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高尚的師德,一個是淵博的知識。毫無疑問,高校教師都擁有淵博的知識。但是否也都具有高尚的師德,答案是不能肯定的??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弊鳛榻處煟陨淼钠沸杏葹橹匾?,身教重于言傳。教師的思想、道德和信念,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行為,對大學生產生著強烈的影響和榜樣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一致來教育學生,這就是為人師表,這就是教育學生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烏申斯基也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苯處煹难詡魃斫?,榜樣力量是凈化學生心靈,影響學生思想品格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
作者:楊高 單位:樂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