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媒體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摘要:新媒體時代是一個嶄新的“微時代”,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交往生態。微博、微信等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網絡交互平臺,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引力、新資源、新手段和新平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因勢”“應勢”“順勢”,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創新、載體創新和方法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微博、微信等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的網絡交互平臺日益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目前,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網民群體,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其中手機網民8.97億。大學生是其中最忠實、最活躍的群體。微博、微信、微課、微公益、微電影、微小說、微旅行等以“微”字冠名的平臺和活動廣為流行,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發表觀點、人際溝通和展示自我的新舞臺,它像一股強有力的旋風把大學生們卷入到一個嶄新的“微時代”。

    二、“微時代”的內涵

    “微時代”作為一個反映時代特色的熱門詞匯,目前學術界尚沒有一個嚴謹的定義,它是一個蘊涵著文化傳播、人際交往、社會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種復雜語義的時代命題。①從起源上來看,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博的誕生,拉開了“微時代”的序幕;從信息傳播上看,它以數字化技術作為基礎,借助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傳播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信息;從發展來看,它把人們引向一個包含微博、微信、微視頻、微課、微公益、微電影、微小說、微法庭等無“微”不至的全新時代;從影響上看,每一個“微民”,可以隨時擁有一只麥克風,發出自己微弱的聲音,但是每一次發聲都可能產生“核裂變”效應,迅速傳播。簡而言之,“微時代”是依托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以一個以“微”見長時代。它既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同是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

    三、“微時代”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鮮明、追求新潮,但對網絡深度依賴,甚至言行都受到網絡影響。指出:“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②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因勢”“應勢”“順勢”,就是“微時代”下的各種微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切入點和著力點。

    (一)主體的平等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引力人人都是“微時代”的參與主體,他們可以隨時通過移動終端,發表觀點,無需精美的文字、嚴謹的構思、完整的結構。哪怕是遇見的一只寵物、品嘗的一道美食,僅僅140字符的微博、幾十秒的語音微信,即可表達觀點、分享心情。教師透過學生的“一條動態”“一次點贊”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和實際問題,通過轉發、點贊、評論等方式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和欣賞,理解和寬容。學生也可以借助“微時代”的各種平臺,搜集資料,發表見解,有了和教師進行平等對話的通道,讓教育過程由教師獨奏變成師生共舞。

    (二)信息來源的廣泛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資源“微時代”讓信息傳播變得四通八達,信息傳播從過去單一的紙質媒體、平面媒體到現在微博、微信,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微課堂、微電影,微法庭等多元媒體,只要借助一部智能手機或是iPad,就能隨時隨地登陸“微媒體”客戶端獲取海量信息,增加了人們篩選、甄別信息的難度,但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微時代”的到來,加快了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在校內和校際之間的流動和傳播,使過去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平衡的問題得以改觀,拓寬了高校師生的視野。

    (三)傳播的高效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手段手機、iPad智能移動終端的迅速發展和普及,改變了過去網絡傳播的方式,人們傳輸信息時通過手機、iPad,可以隨時見聞、了解資訊、接收郵件;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及時與他人交流、分享;可以利用短信、微信錢包、手機銀行、支付寶客戶端等方式參加數目不多的公益捐款。信息傳播的高效性讓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制于跨越時空界限,只要有移動終端、有網絡的條件下,師生之間就可以在線實時交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網下延展到網上。

    (四)溝通的互動性,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平臺“微時代”的每一個“微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使用者和者,這就改變了過去信息傳播的單向化特點,信息的傳播是雙向、互動的,任何一個公共突發性事件或是一個觀點,通過微信、微博的連續的分享或轉載,就會以核裂變的姿態快速擴散,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發表觀點。大學生是“微民”群體中相對比較活躍的群體,“微時代”的信息短小精悍、表達自由、隨意且富有個性,容易滿足大學生獵奇、追求個性、宣泄情緒的需要,他們也愿意參與其中,并積極模仿、學習和參與創造。

    四、“微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微時代”是一把“雙刃劍”,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新機遇,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地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地適應和引領“微時代”。

    (一)話語創新話語,顧名思義是指“言語,說的話”。但說什么話語,如何說,說的話語要達到何種目的,往往是受人的思想意識支配的。所以話語不是簡單地的工具性存在,而是一種特殊的價值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能否恰當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非常關鍵。(1)話語內容的創新。德國哈貝馬斯交往理論認為,一切交往行為發生的基礎是人類所共同生活的生活世界,人類正是在生活世界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群體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由此基礎上產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質上是師生之間特殊的交往活動,生活世界是師生交往的背景,話語是師生交往的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因其所肩負的特殊教育使命,要從生活世界,百姓日常應用的生活語言、網絡空間躥紅的熱點詞匯中挖掘和提煉能被大學生普遍接受又能準確反映生活世界的話語內容,讓學生在“有生氣”“接地氣”的話語內容中感受科學理論的真理性和實踐性,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會,引導學生科學“三觀”的養成。(2)話語形式的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形式上,政治話語、文件話語、意識形態話語較多,表達技巧直接、生硬,與“微時代”通俗易懂、簡潔明快、生動活潑的網絡話語形成強烈反差,不大容易被學生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式微。思想政治教育要轉變話語風格,借鑒“微時代”通俗、幽默、時尚、詼諧的敘事風格,用視頻、漫畫、動圖、表情包等感性的手段將理性內容表達出來,既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的政治性、導向性、原則性,又要實現表達方式的形象性、多樣性和時尚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但要走近大學生的生活世界,還要走進他們的網絡世界,感知他們的話語環境,學習他們的話語表達方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由刻板說教向啟發引導轉變,由“你講——我聽”向平等對話轉變。

    (二)載體創新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已成為影響大學生思維認識和行為導向的重要載體。高校要與時俱進,開發“微媒體”,積聚正能量。(1)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臺”。創建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眾號或者開發類似“學習強國”之類具有品牌效應的APP應用程序,整合各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定期制作和有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趣味性強、短小精悍的網絡作品,開辟在線課程、在線測試、互動交流等欄目,學生登錄平臺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點擊、關注各類信息資源。(2)開發思想政治教育“微課程”。微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時空限制,和傳統課堂自上而下的灌輸式教育不同的是它很大程度依賴于學生的主動學習、主動接受。高校需要時刻把握學生思想的脈搏,針對他們關注和關心的時事熱點、人際交往、就業職業開發符合他們認知特點、心理需求、表達習慣并融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服務性于一體的微課程。(3)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動”。微時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涉及面廣,以“微”見長,可以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也許只是140字的微博,幾分鐘的微視頻,簡短生動的文字和影像但也可以起到擊扣心靈、傳播社會正能量的效果。比如用微電影記錄學生身邊的榜樣人物或感人事跡,開展紅色記憶、學生家鄉英雄人物的微視頻拍攝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宣揚革命文化,強化愛國主義教育。

    (三)方法創新(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是以課堂為中心的面對面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過程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往往扮演主導地位。“微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活動教育者一旦將教育活動由課堂轉移到網絡,其權威受到挑戰,主導地位受到削弱。微時代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移動終端發表觀點,觀點又能以“細胞裂變”的方式呈幾何級地傳播,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統一的價值引導,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掌握主導權。掌握主導權的前提是教育者在“微平臺”上的內容能被學生主動接受、有效學習。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和鼓舞。”這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緊跟學生關注的熱點,把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傳達的理論信息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使用習慣的語言、圖片、視頻,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2)重視隱性教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化零為整,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認同價值、提升素質。微信、微博等各種微載體中蘊含著豐富、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而且形式多樣、更新速度快,深受學生的喜愛,這為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是這些素材本身良莠不齊,對于社會閱歷淺、思想不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很難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深度反思的意識和能力也容易被削弱。高校要在自己的隱性教育平臺上(如高校微信公眾號),對大學生廣為關注的社會熱點和時事新聞,進行信息梳理,及時權威信息,挖掘事件背后所蘊含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和深刻道理,進行深度剖析,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要有意識地在學生群體中培養一批優秀的、有政治敏銳性的“意見領袖”。對于今天的95后、00后大學生來說,因為年齡相似、經歷相仿,生活方式趨同,同輩對他們行為的影響要大于教師的影響,用學生教育學生,學生感染學生,這種隱性教育效果比教師的教育效果更好。

    五、結語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要主動融入“微時代”,順應“微時代”的新要求,把握“微時代”的新機遇,研究“微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思維特點和生活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做到精細,讓“屏對屏”的教育和“面對面”的教育有機配合起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參考文獻:

    [1]曹德欣.略論“微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

    [2]劉醒,張健.從“最大變量”到“最大增量”: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野[J].江蘇高教,2019(11).

    作者:劉慧 單位:泰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成人啪精品|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成人无码av|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2345成人高清毛片| yw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亚洲在成人网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97|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 欧美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8x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