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將新媒體技術結合至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有效提升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本文將簡要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意義,并論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意義及挑戰,并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路徑。通過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進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應用策略
引言
信息科技的進步發展,促進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呈現出普及化發展趨勢,現代化信息傳播工具的不斷發展,確保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傳媒領域,將新媒體技術結合至教育教學活動中,成為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改革發展的必然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具有較高素質及能力的發展人才的重要基礎,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存在較多的問題,如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模式單一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借助新媒體技術與互聯網平臺,將實現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轉型發展。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意義
(一)優化思政教育的工作模式
高等院校傳統思政教育模式,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區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知識被動接受的地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較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將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出較為自由且平等的互動溝通渠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趨于平衡發展,寬松民主的教學環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新媒體技術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媒介,又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提出解決的方式及路徑,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二)豐富思想教育的工作資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新媒體的應用,對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資源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通過現代化的新媒體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脫離學科的框架,在互聯網平臺中挖掘更加豐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資源內容。利用網絡平臺,實現思想政治工作資源的有效拓展。其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開展,可借助網絡在線學習平臺,提高思政教育內容的生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內容。
(三)創新思政教育工作的平臺
傳統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開展,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結合校園廣播、宣傳欄、校報等方式。高等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融入,將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開辟新的工作平臺。新媒體平臺作為具有創新性及活力的平臺,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并有效的打破時間及空間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例如,高校教師可借助微信公眾平臺、QQ群、微博平臺等,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豐富有效便捷、有效的學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基本的教學服務。
(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現代化新媒體的使用,將有助于提升教育工作的質量,完成教育育人的目標。首先,教育教學活動中,新媒體技術及新媒體平臺的運用,將積極教育的工作范疇,打破時間與空間對于教育工作內容的限制,為學生提供具有高質高效的思政教育內容。其次,新媒體具有即時性,將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保證學生在第一時間接受教育資源內容,確保教育教學活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挑戰
(一)對思政教育主體的挑戰
新媒體視域下,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當代青年大學生將借助新媒體技術接觸到更多網絡內容,不再輕易滿足傳統教育內容及教學模式。現階段,高等院校的新媒體技術應用接受程度及使用技巧方面,教育主體明顯落后與教育客體,學生的信息內容儲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育主體,使得教育主體陷入了較為被動的局面。
(二)對思政教育客體的干擾
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新媒體教學理念,對高校教育主體的地位產生沖擊,甚至出現教育工作者思想觀念動搖的問題。新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信息傳播的有效工具,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武器,當代青年大學生借助互聯網平臺將接觸到更多的價值觀念,例如西方的人權精神、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眾多青年大學生對于信息內容的辨別能力較低,面對多樣復雜的互聯網內容,無法做出準確的價值判斷及價值選擇,干擾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及力量信念。
(三)對思政教育載體的沖擊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引導高等院校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路徑,主要的教育內容包含愛國主義教育、個人道德修養、遵紀守法意識等內容。新媒體視域之下,社會信息的傳播速度較為活躍,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內容較為滯后,與時展、科技進步、社會實踐等內容的銜接性較低。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教育教學模式,高校的教育載體將呈現出較多的弊端,例如,教育載體滯后于時展、教育載體滯后與科技進步、教育載體建設實踐性較低等。
(四)對思政教育模式的影響
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將對高等教育環境產生一定影響。新媒體平臺的普及化發展,新媒體技術作為信息傳播的工具,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及學生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型的教育理念教學技術,對于高等院校教育工作開展帶來不良影響,降低了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的控制能力,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及有效性降低。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路徑
(一)完善思政教育的原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新媒體技術,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堅持基本的教育原則。首先,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應堅持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相互結合的基本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該與時代的發展相結合,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特征,豐富高校教育的內容,并有效拓展教育工作的組織形式。其次,高等院校應堅持教育方式靈活創新的基本原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應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建設事業的需求,通過靈活創新的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最后,現代化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應堅持理論教育及情感教育相結合的主要原則,確保教學工作合理有序的完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堅持以德育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提高思政教師的素質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指揮者,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及授課能力,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的質量及效率。首先,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創新教育的理念,明確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目標。高校思政教師應著重審視師生之間的關系,打造健康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營造出民主、自由、平等的教育氛圍。其次,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提高自身使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掌握計算及操作能力,并應積極主動學習新媒體工具的使用能力,將新媒體工具有效的結合至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善于使用新媒體教育信息資源,熟悉互聯網的語言內容,增進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
(三)整合思政教育的資源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內容,借助校園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基本的教育管理服務,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拓展學生思想政治知識學習的渠道及空間。新媒體視域之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質量不一,需要高等院校提高對思政教育資源的整合力度。首先,高等院校相關部門,應充分分析近年來思政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的成功案例,通過總結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及規律,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形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內容。其次,高等院校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平臺相結合,實現課堂教學、校園傳媒、社會團活動等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形成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轉型發展。
(四)新媒體的規范化運用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新媒體技術,應規范思政教育新媒體應用。首先,高等院校應積極頭籌部署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校的黨委領導領導之下,明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目標與具體責任,充分利用校園宣傳部、學生處、教務處等相關部門的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資源,拓展新媒體的空間,為大學生營造出具有實效性的教育空間。其次,學校方面應建立健全新媒體使用的監管制度,確保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應完善相關的制度政策建設,確保思政教育創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最后,高等院校應建立健全新媒體教育系統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新媒體教學技術運用情況,進行全方位及多角度的考核,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發展。
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化發展,為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轉型發展帶來創新的動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新媒體技術,將充分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及教育模式,提高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借助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教育模式,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
參考文獻:
[1]邢獻昆.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5,1(19):33-34.
[2]孟蘄翾.微時代背景下微信、微博在高校藝術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7):36,38.
[3]郭婉緋.網絡“正能量”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現狀及有效策略[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38(4):105-107.
[4]鄺邦洪.關于“以德為行,以學為上”教育思想的思考與實踐[J].高教探索,2011,27(3):55-60.
作者:陳豫嵐 單位:廣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