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

    摘要:以華東地區8所高校師生為調研樣本,探討了構建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內涵和意義,分析了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從人才培養、產品

    創作、傳播載體、激勵保障等方面對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效機制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網絡文化產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網絡文化產品為載體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分析

    校園網絡文化產品是校園網絡文化豐富內容的實際載體,有鮮明的校園文化特征,它反映校園師生精神風貌、價值品位和行為特征,同時也兼具教育引導、知識傳播、情感互動和

    文化服務等功能[3],探討其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義是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一)是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戰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網絡空間成為了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根據第3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7.10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56億。一項針對大學生網絡使用習慣的調查研究表明,近75%的大學生將閑暇時間用來上網,70%的大學生平均每天上

    網時間超過2小時,網絡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4]。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必然接觸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念。但該年齡段的學生由于還不具備客觀、理性的分

    析判斷能力,極易受到網絡負能量和情緒的感染,從而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構建,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難度和挑戰。網絡文化產品具有教育引導、知識傳

    承、情感互動、文化服務等功能,來源于師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反映了校園師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開放、多元、互動、共享等特點,深受師生的喜愛和認可。為此,通過優秀的

    校園網絡文化產品來引導大學生、感染大學生是應對新媒體時代挑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二)是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新形態,是文化交流的新載體,是大學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也是學生發展的新平臺,日漸成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傳播形式[5]。黨

    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明確提出了網絡文化建設的思想和目標,也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高校校園網絡

    文化建設專項試點工作方案》中要求試點高校要在組織機構、隊伍建設、激勵評價、工作協作等方面探索創新,研究形成有利于網絡文化隊伍建設、內容創作、弘揚傳播的新機制

    、新途徑、新辦法。然而,目前我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優秀作品的供給不足、數量不多、水平不高,在引領學生思想、服務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發

    揮的作用還不夠充分,已成為阻礙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為此,構建高校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是在新媒體背景下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三)是大學文化育人職能的重要體現

    大學是社會文化的中心,是社會理性文化與感性文化的策源地,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四大職能。校園文化是文化在校園范圍內的傳播、變遷、使

    用和創造,它以師生為作用主體,以與校園生活相關的信息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生活本身以及行為規范、價值引導、活動形式等綜合要素[6]。構建高校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

    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是大學發揮文化育人的重要體現。其一,由高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立足于校園生活,服務于師生成長和學習生活的優秀網絡文化產品,具有正向的教育引領

    功能,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二,網絡新媒體時代,信息化網絡人才需求不斷加大。優秀的網絡文化產品創作過程不僅是廣大大學生學習新媒

    體技術知識、更新知識結構的過程,也是自我挖掘校園文化精髓、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熏陶的過程。

    二、當前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必須緊緊抓住網絡文化這一切入點和著力點,把工作重心延伸到網絡空間,把教育要求融入到網絡空間中,把文化

    陣地構筑到網絡空間,切實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和水平[7]。但通過調研,發現目前網絡文化產品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以下問題和不足。

    (一)文化性體現不足,德育功能定位滯后

    創作高校網絡文化產品也是為了在網絡空間上,掌握教育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助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為此,網絡文化產品首先要體現文化性,創作的文化產品要有

    文化內涵、文化價值和文化品質,才能感動人心、引發共鳴、追思情懷;才能陶冶高尚情操、傳遞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才能有正向的激勵和鼓舞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文化性體

    現不足,德育功能定位滯后是當前通過高校網絡文化產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阻礙之一,高達66.5%學生認為他們所接觸到的網絡文化產品思想性不強,部分產品娛樂

    化傾向嚴重;72.0%的學生表示,所接觸過的高校官方網絡文化產品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體系不完善,產品創作系統性不足

    新媒體發展迅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創作優質的高校網絡文化產品,需要構建完善的產品創作體系。目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個人本領恐

    慌,缺少相關領域的人才,缺乏完善的產品創作體系,很難產生優質的網絡產品。調查中發現,有25.0%的受調查高校還未將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納入議題中,產品創作不足;

    50.0%的高校表示保障機制不健全,人員配備不到位,創作力量單一;有60.0%的學生表示,幾乎不關注高校的網絡宣傳平臺;高達100%的調研高校表示,在網絡宣傳和網絡文

    化產品創作方面均有一定的激勵措施,但沒有一家高校將網絡文化產品創作與教師職稱、工作量等掛鉤;75.0%的調查高校表示,傳統媒介傳播產品和新媒體網絡產品的協同整合

    不足。

    (三)品牌意識不強,品牌效應未顯現

    品牌是一種識別標志、一種精神象征、一種價值理念。進入21世紀,品牌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并日益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品牌觀念尤其強烈。要破解當前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化是一種有效途徑。為此,高校網絡文化產品需要樹立品牌意識,以優質的品牌形象來吸引學生、凝聚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經

    調研,有部分高校已經著手開始了文化產品開發,也在構建專屬的品牌形象。但受調查群體中,87.0%的調查者認為需要構建高校網絡文化產品品牌,約72.0%的調查者不知道或

    不了解所在高校網絡文化產品的品牌。

    三、構建網絡文化產品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機制

    高校網絡文化產品創作是一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嶄新事業,天地廣闊且大有可為。做好這項工作,一方面需要我們面對困難、正視問題;另外一方面也必須從人才隊伍培養、優秀

    產品創作、宣傳陣地建設及激勵保障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系統的長效機制

    (一)構建人才隊伍培養機制,破解人才成長動力、環境問題

    教育要發展,隊伍是關鍵。隊伍建設上要著力破解人才成長動力、環境的問題[8]。首先,要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高、理論水平強、懂教育規律并了解青年群體特征的專兼職人員充

    實到隊伍體系中,加強工作力量建設。思政教師、輔導員、團干部及學生骨干都是有效的工作力量。其次,要完善隊伍培訓機制。要通過系統的形勢政策、理論研修、業務技能等

    方面的培訓工作,破解當前工作隊伍理論不足、能力不夠等問題,增強開展文化產品創作育人的使命感、責任感。最后,要完善工作隊伍的激勵評價機制,要將優秀的文化產品納

    入到科研成果統計中,將其列為職務(職稱)評聘條件的辦法,享有專業教師科研論文同等的待遇,解決隊伍職稱評定、待遇發展等問題,讓工作人員安心從事文化產品創作育人

    工作。

    (二)完善網絡文化產品創作機制,破解優秀產品創作不足問題

    高校網絡文化產品發揮育人功能主要依賴于文化產品創作———作品網絡傳播———大學生閱讀———作用于大學生認知這一現實路徑,功能能否有效發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

    品創作的質量。首先,高校要加強理論研究,明確網絡文化產品創作的原則和要求。作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載體,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應體現思想性、教育性

    、文化性、情感性、創新性等原則。既要確保師生喜聞樂見,又要教育引導潛移默化;既要融入和反映師生學習生活,又要體現思想力度、滋養心靈;既要傳遞正能量、傳播真善

    美,又要融入時尚、符合潮流。其次,要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設計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內容和形式。一方面,要通過隊伍建設,培育網絡名編名師。另一方面,要突出“內容為王

    ”,瞄準“熱點”“焦點”,創作名篇名作。最后,要瞄準當代大學生品牌心理,推進網絡文化產品品牌建設。一方面可以重點投入建設一部分網絡文化作品工作室,打響品牌,

    讓工作室品牌去感召和影響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結合學校文化實際,打造部分文化品牌形象,讓品牌形象去感染學生和影響學生。

    (三)完善網絡文化產品傳播的陣地平臺機制,破解傳播力度不足問題

    陣地平臺建設是打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各高校在網絡文化產品傳播過程中,首先,要按照思想性、教育性、服務性、互動性的要求,搭建校園門戶網站、

    主題性教育網站、BBS、網絡互動社區、校園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系統、網絡化的平臺建設,確保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覆蓋面;其次,要以實用為導向,完善各平臺的服務功能,

    將學生日常所需的諸如成績查詢、查課等服務納入相關平臺,增加學生平臺的依賴性和黏滯度;再次,增強平臺互動性,促進大學生與平臺間以及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助,增強

    活躍度;最后,還可以廣泛地推進輔導員博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博客、班級微博等項目建設,創建一批優秀輔導員博客等平臺。

    (四)建立網絡文化產品保障機制,破解條件支撐不足問題

    有效的條件支撐是網絡文化產品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各高校需從組織體系、技術支撐、資源和制度等入手,為網絡文化產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撐力

    量。首先,各高校應加強組織領導體系建設,構建由校領導分管,宣傳部牽頭,學工、團委、科研、人事、信息化建設等各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將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

    部門實體化。其次,創作網絡文化產品,信息化技術是關鍵,為此高校應在技術支撐上下功夫,安排專人從事技術培訓和指導方面的工作;再次,要構建資源保障體系,要從財務

    預算中安排專項經費、提供專門場地、構建專業設備等服務于工作開展。最后,要完善制度保障體系建設,有關網絡文化產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物及工作模式機

    制等,都應該采用制度的形式規范下來,確保規范有效。

    四、結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要積極開發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

    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高校兼具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等重要使命,只有解決了當前高校網絡文化產品文化性不足、德育功能滯

    后等現實困擾,努力構建人才、創造、傳播、保障為一體的長效機制,開發出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高質量文化產品才能更好地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高等教育培

    養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3]秦廣龍,葉兵.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產品論綱[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2]鄭錚彬,陳少平.探析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長效機制[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15,(2).

    [4]葉鑫.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建設的探索[J].文教資料,2015,(18).

    [5]駱郁廷.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與創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

    作者:熊富強 徐剛 朱婭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日日躁成人字幕aⅴ| 欧美成人性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亚欧成人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福利小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可播放的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www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国产成人无码av|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