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數學教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數學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信息技術整合下的數學教學論文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信息技術在不同特點的學科課程的應用有不同的具體模式,不能參照同一標準,但必須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則。這是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的關鍵,按照何克抗教授和苗逢春博士的觀點,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應遵循以下原則:要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為指導;追求信息技術應用與教學方式變革的相互促進;著重發揮信息技術不可替代的優勢;信息技術應用與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實現多層次的課程目標;現代信息技術與其他教學技術相結合;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多樣化的發展要求;重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中的社會活動;要注重運用“學教并重”的原則來進行教學設計;要高度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要注意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建構易于實現信息技術合理利用的新型教學模式。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提供實驗平臺,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營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做一做,從做中探索發現規律,并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數學實驗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借助實驗手段,尤其是計算機提供的實驗平臺,讓學生可以自主地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探索,來做“數學實驗”。教師可以將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學生從“聽”數學的學習方式改變成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數學;過去被動接收“現成”的數學知識,而現在可以像“研究者”一樣去發現探索知識。

    (二)創設動態環境,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是靜止的,又是動態的。教師呈現的空間是有限的,但知識反映的內涵是無限的。而體會知識的具體與抽象、靜態與動態、有限與無限往往是數學課的重點和難點。信息技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將教學內容變靜為動或變動為靜,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式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激情和興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改變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口語、文字、黑板、粉筆、圖片、模型和實物等手段為主,但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這種依靠原有傳統教學手段的教學方式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而當前備受關注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契機,為我們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引入新的教學方式、手段提供了機遇。

    (四)改變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要變被動接受的學習為主動參與的學習。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創造出圖文并茂、豐富多彩、人機交互、及時反饋的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模擬現實情境,自己構建數學問題的模型,進行數學探究、數學應用、數學交流等實踐,這有利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對數學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具體體現。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形式。在網絡中,教學信息雙向傳播,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通過網絡,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沒有學到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還可直接與計算機“對話”,計算機成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使因材施教得以落實。

    三、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應用面較窄,優質資源浪費比較嚴重

    目前,絕大部分學校均有多媒體教室(至少有計算機、投影機、大屏幕),但有些教師只在一章中挑選一兩節內容使用計算機,也有些教師從來沒有使用過網絡教學。就學科來說,英語、語文、生物、音樂等課程使用信息技術較多,而數學、歷史等則使用較少,所以信息技術在教學尤其是數學教學中應用面窄,發展不均衡,多數的數學課堂(尤其代數內容)仍舊是“粉筆+黑板”的傳統模式,優質的教學資源存在著較大的閑置或浪費現象。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質量不高,形式化現象嚴重

    許多教師認為利用多媒體上數學課的主要目的是作為電子黑板,增大課堂容量,突破重點難點,還有不少學生認為老師變“人灌”為“機灌”,顯然信息技術的運用質量不高,先進技術沒有發揮優勢,很多老師在上公開課或評優課時才使用多媒體,可見大部分教師非主動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表演成分居多,而且有些教師雖感覺有些知識適合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但由于制作課件耗時太長,難于操作等種種原因放棄。

    (三)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信息素養亟待提高

    現在絕大多數數學教師由于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專業素養已較高,但信息素養有所欠缺,計算機操作能力不強,應用水平較低,網絡意識很弱,這些都與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不相適應。

    (四)教學軟件與學校硬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有些學校硬件不完善,部分學校僅有一間或根本沒有多媒體教室,有的教師家中無電腦,給實際操作帶來了困難,而缺少高水平的教學軟件是影響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數教師認為用多媒體技術上數學課的最大困難是備課時間較長。而現行軟件多數是題庫型的,能真正發揮多媒體優勢,幫助師生改進教與學的軟件十分稀少,自己開發又費時耗力,所以多數教師均在網上搜索一些制作好的課件進行加工、修改應用于自己的教學,這其中也遇到不少困難,如:課件的專用性、課件的不可重組性、對教材的依賴性、適用的局限性、模擬終究不能代替實踐。

    (五)教學課件的內容和形式缺乏統一,設計水平和制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應用性較強的課件呈現

    1、靜態表現的多,動態表現的少;單向運行的多,雙向交互的少;為教師制作的多,為學生制作的少

    2、運行程序固定,使用方法單一

    3、多數課件只能單機運行

    目前一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重形式輕內容,把主要精力放在課件的外在表現或計算機的功能展示上,忽視了知識內涵的挖掘,這樣的課件不僅不能很好地發揮實效,而且還會分散學生注意力,課件過于花哨,學生注意力放在多媒體形式上,勢必會影響學習效果。

    四、信息技術的具體利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1、創設導入學習的情境

    在上課前幾分鐘,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一進課堂就想學。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利用計算機創設了一個動畫故事情境:一頭老牛和一匹小馬運輸20袋糧食到抗日前線,但是在途中兩者為了馱物資的多少而吵起來了,小馬說它累死了,因為它馱得多,老牛說它才累呢,你拿一袋到我這里就是你的兩倍,。那么究竟誰馱得多呢?你能想辦法解決他們的紛爭嗎?說話音剛落,一個個手舉起來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來了。

    2、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

    如在“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先從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入手,在求四邊形的內角和時利用計算機圖形演示:從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把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從而轉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和。然后提問五邊形內角和的求法。在這時提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四邊形內角和的求法的回顧與進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樣的方法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那么,六邊形,七邊形呢?適當地提問,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引起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這就為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證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創設應用的情境

    如我們學習概率統計的時候,很多的境況是不可能由學生去親自實踐的,這時可以通過計算機給出他們一個實踐的情境,比如調查統計中央商場每天服裝的銷售情況,通過計算機收集需要的一些數據圖形等等,由同學們整理分析,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以致用了。

    (二)利用信息技術,再現知識發現過程,培養探求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創新的源泉則是人的創造力,這就為教育提出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顯然,僅以記憶儲存知識為目標的傳統教育是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從而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于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如在“三角形內角和為180°”的定理的講解過程中,不是直接證明定理,而是結合“幾何畫板”的角的度量的功能,先隨意畫一個三角形,度量出每一個角的大小,求出三個角的和,猜想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一命題,最后在讓學生來證明。這樣,首先學生情感上容易接受這一知識點,其次體現了數學前后知識的聯系,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并使每位同學都富有成就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展現過程,深化認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漸變、疊加等效果和計算機的聲像功能將知識難點和某些過程直觀化,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以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深化認識程度,并通過揭示內在的規律和現象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計算機技術可以以“動”的形式模擬思維過程,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變靜為動,可以加強對概念的理解,為學生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架起橋梁;變靜為動,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強化算理教學;變靜為動,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識的重難點,提高認知水平;變靜為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

    (四)利用信息技術,動手時間,幫助學生自學

    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要求中,涉及到課題學習的內容,這是對學生和老師綜合能力要求的一個集中體現。有的課題學習,我們可以要學生通過自學,親自實踐,然后制作成課件,在課堂上集中展示說明,從而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解說能力的培養。總之,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其關鍵在于教教師應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課程設計者、活動組織者、參與者、環境構建者等新型角色轉移,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具備信息條件下的教學設計能力;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要求學習者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初步具有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形成影響人的一生的品質;加大改革力度,對我們現有的教育進行改革,使其在教學內涵、功能、培養目標、內容途徑方面滿足整合的要求;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資源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前提,學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資源才有可能對學習內容有比較全面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開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學習,各個學校應該從多種渠道,有目的、有計劃、分步驟建設學科教學素材庫。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方興未艾,新的觀點、新的方法不斷涌現,教師應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變化,不斷學習,加強實踐,以此來促進進一步的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a级成人高清毛片| 成人在线欧美亚洲|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www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线码欧美成人| 成人18视频在线观看|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青青草成人免费|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美国特级成人毛片|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www免费人成看片|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