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資源環境保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加強資源節能和環境保護是目前我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重點抓住的兩項戰略任務。本文首先論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接著分別論述了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措施。
【關鍵詞】生態文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可再生能源;污染
引言
生態文明建設不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而且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核心觀念就是要求任何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是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之一。研究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資源節能和環境保護意義重大。
1生態文明建設內涵
胡景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支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用和中華民族發展。生態文明指的是人類為了為美好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建設取得的物質成果、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社會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的系統過程中,是確保人和社會、人和自然、人和人和諧相處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建設,是將尊重自然規律作為前提,將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環境和經濟之間的和諧共生作為宗旨,是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基礎,著眼點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
2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資源節約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資源節約就是要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2.1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著力加大水資源節約保護力度
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內涵和組成部分,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必須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重點關注如何確保水資源的利用更加的高效,就是將節水的觀念貫穿于社會的發展和經濟伸長過程中,從源頭對水資源短缺的瓶頸進行打破。要重點關注改善水資源的總體質量,強化水功能區的監督和管理,對水域納污的能力進行核定,加快建立以水域納污能力倒逼陸域污染減排的綜合治污和保護模式。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著眼于生態功能全面提升,大力實施水生態保護和修復。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水源涵養為根本,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快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同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積極行動,大膽創新。要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加快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和政策體系,推動生態文明意識提升和全民參與,努力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
2.2加強土地資源的管理和利用
我國人均擁有的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不足,人均耕地資源面積逼近保障我國農產品供給安全的紅線,必須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國土資源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求,繼續不遺余力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創新,完善變更調查工作機制,不斷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保護水平。
2.3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潛力非常巨大,必須將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到國家能源發展中的優先位置,不斷的推動改善能源結構。通過政策引導以及加大資金投入,不斷的對煤巖液化新技術進行開發和退房,發展以煤炭資源作為基礎的清潔能源;加強沼氣、太陽能技術的應用,建設太陽能電站,加強風能的利用,對農村以及邊遠地區的生活用電問題進行解決,同時,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
2.4加快對破壞資源和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方式進行淘汰
嚴格按照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快對落后生產設備和方式進行淘汰,按照法律和政策標準對一些破壞資源和污染環境以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火電、小煤礦、小鋼鐵等進行淘汰;另外建立起落后產業退出機制,按照國家政策和市場新乒,引導和幫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2.5促進循環經濟大發展
從企業、園區、區域三個層面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開展“一市一園”、“一縣一企”省級循環經濟試點,推廣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用循環經濟理念和模式對各類園區進行再規劃、再改造,形成以園區帶動社區、輻射區域,逐步形成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互動格局。加快推進國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帶動建設一批資源綜合利用基地,提高全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2.6合理控制能源總量
大力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促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轉換升級。合理控制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逐步建立和完善能源市場交易機制,引導能源消費流向能效水平高的地區和企業。建立能源消費總量預警預測機制,及時預警和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切實改變敞開口子供應能源和無節制使用能源的現象。堅持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指標與節能目標、GDP增長指標、經濟結構調整指標以及配額市場化交易相掛鉤,建立嚴格的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指標評價考核體系。
3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環境保護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提出新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我們黨在總結實踐經驗、反思現實困境的基礎上提出的先進理念。我們現在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重大現實問題。從人民需求來看,我們迫切需要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安全的食品、舒適的人居環境等,同時,也迫切需要解決很多由于過度開發和污染引起的環境問題。這是百姓的期望,也是政府首先應該解決的。應對挑戰,我們必須要認真面對現實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1)廣泛開展環保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廣泛宣傳,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教育,普及生態環保基本知識。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和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他們依法行政、守法經營的意識。(2)完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進一步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著力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生態環保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推進機制,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3)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擴張,及時淘汰落后產能和生產工藝設備,提高環保準入門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的轉變。(4)強化執法監督。健全完善環境監管體系,形成全覆蓋、網絡化的環境保護監管體系網絡,實現環境監管城鄉全覆蓋;大力加強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和監管手段信息化建設,增強環境監管的科技含量,提升環境執法能力;依法查處各種環境違法行為,重視解決群眾關注的環保熱點、難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與此同時,要穩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開展省、市級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努力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共同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4結語
總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于幼軍.在建設生態文明中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J].現代哲學,2007(6):1~5.
[2]袁國華,賈立斌,鄭娟爾.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8):24~27.
[3]姜春云,陳佳貴,馮之浚,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J].資源再生,2008(7):12~13.
作者:吳鵬 單位: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