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想品德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類無休止的對大自然進行掠取,生態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各國發展的全球性問題之一。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并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是每一個中國公民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中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之星更應該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生態文明行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態文明教育是時代之需,當務之急。本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思想,立足初中生實際情況,正確理解并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對初中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使學生更好地把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為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做貢獻。
一、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義不容辭的使命
21世紀的今天,生態危機、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生態環境問題尤為突出,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義不容辭餓責任,而中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之星,更應該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科學的生態觀念,學校教育是中學生樹立科學價值觀的主要場所。因此,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是初中政治課義不容辭的責任。思想品德課本中的生態文明知識為加強初中政治生態文明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思想品德教材應當從生態自然,生態消費,生態法制等方面對生態文明教育進行補充,適應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
二、思想品德課中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德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學校目前為止還是處于應試階段,因此思想品德課中生態文明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困境,教師和學生處于兩難的境地,教師的教學成果在學生身上得不到充分的實現,學生學到的相關生態文明教育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不到具體的應用,可以說只是“紙上談兵”。那么究竟是上哪些原因導致上述困境的產生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下面幾方面:
(一)教材內容設置脫離實際
首先是初中政治課本中的有關相關知識缺乏系統性、邏輯性。盡管初中政治課本中涉及到的該方面的內容很多,然而卻散落于各個不同的模塊中,沒有把它們集中在一個章節中來進行。其次是有關的生態文明知識過于宏觀過于籠統,沒有具體展開,只是從民族、國家的角度去講,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個體的人身上,更不用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的問題了。第三是教材內容有些落后,與時代要求脫節聯系不緊,有些內容與現實狀況不符。
(二)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任課老師自身生態文明素養不高導致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思想品德教師是初中政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主力軍,但往往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因為這門課在占中考比例小被大家認為是副科,因此擔任這門課的教師并非專業出生,有的甚至是其他任課教師來擔任,還有的是年紀大的老教師來講授,在實際思想品德課堂中,教師的上課方式過于單一,以灌輸為主,不注重實踐。同時,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上,有的教師就是讓孩子們做練習冊,沒有讓學生們進行實踐,所以說初中政治老師的生態文明意識不高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生態文明素質低下。
(三)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學生成長和接受教育、增長見識的最主要的基地,以前我們國家以應試教育為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教育部門的重視,素質教育應運而生,但由于種種原因它的具體落實情況卻不容樂觀,一直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中仍然是靠分數說話,大部分學校甚至重點中學也是把升學率作為學校最重要的教育教學目標,重視對初中生的智力教育,忽視了孩子們的在德育這一塊的進步,不能對孩子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這也就制約了他們的知識、能力、審美健康等方面的綜合發展。
(四)社會道德滑坡和父母榜樣力量不強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被看做是并合理的理解為革命的實踐。”初中生作為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一個好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反之惡劣混亂的社會環境會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家庭,可見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舉止對青少年的性格品質,行為習慣,活動方式,理想情操,健康心理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還有許多因素也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比如初中生正處于發展階段,心智尚未成熟;學校中監督機制不到位;社會宣傳力度不夠,孩子不能及時的掌握時事新聞,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當,過于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思想品德課中進行生態文明教育之良策
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更好地落實這一課題呢?
(一)教師要敢于嘗試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
在現階段教育體制下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機械的接受和學習課本知識、死記硬背的方法,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在實踐中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從而搜集新信息,獲得新知識,然后運用所得到的新理念去解決問題,最終提高學生交流合作能力。在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要敢于創新,多種方法并行運用。
1.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就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只能機械的接受視覺感受不形象不直觀,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也就不理想。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自覺的規范自己的生態文明行為,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開展適當的課外活動對初中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有很大作用。思想品德課中的生態文明教育,不能只依靠課堂來進行,只有在變化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孩子們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才能使孩子們真正的把學到的東西加以運用。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生態文明素養
思想品德教師的素養和能力是生態文明教育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培養能夠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盡快適應的有用人才。要豐富思想品德教師生態文明知識,可以通過交換學習、開展知識講座、利用遠程網絡對思想品德課教師進行培訓,以及讓老師們在寒暑假能夠去外地其它學校進行交流合作,參加教學觀摩活動來提高他們的生態文明素養。
(三)構建新型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
針對應試教育機制下對學生的總體評價基本上是通過期中期末考試,用分數來證明這種舊的、落后的教學評價機制,我們要轉變觀念,創新思維,積極響應并落實國家素質教育的政策,構建新的教學評價機制。現如今我們必須采用更加合理的、具有創新性的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秉承多樣化、創新化、實踐性和高效率的原則,應運用各科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邀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評價的方法來改進并完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評價機制。
(四)設置更加合理完善的教材內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設置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合理完整的知識體系和教材內容,正所謂“因材施教”。一方面要避免有關生態文明教育的知識分散化,把相關知識集中在一個章節中進行講解,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生態文明教育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并樹立科學的生態文明觀念。另一方面,教材中相關內容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將新內容新政策補充到教材中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時事信息,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
四、結語
課堂教學活動是培養初中生生態文明意識的主要途徑,在課堂中不但僅能夠獲得科學知識,還會樹立一定的人生價值觀,生態文明教育增長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樹立正確的生態觀,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說在初中課堂中進行生態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階段的孩子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主要力量,未來之星,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良好的生態文明習慣行為直接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進行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劉慶林 單位:太原警官職業學院馬列主義理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