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其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放松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的深化實施階段,如何讓小學音樂教學更加的符合學生素質發展的需要,是教師和社會所關心的問題。本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的藝術意識,從而促進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主動學習;有效性
一、設置音樂游戲,激發學生興趣
素質教育要摒棄以往教師領唱,學生集體歌唱的音樂單一教學模式,構建起學生積極參與的新型教學模式。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給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由于音樂以聽和唱為主,教師如果只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聆聽和歌唱,就會限制學生主動性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體驗和感受,在教學中設置學生喜歡的游戲,讓學生在音樂節奏的帶領下進行游戲的積極參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比如在“音樂節奏”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節奏的舒緩設置模仿小動物走路的游戲,讓學生一邊模仿一邊體會音樂的節奏。在沉緩的節奏中,教師對學生說:“北極熊來了”,小學生便模仿北極熊的樣子,慢悠悠的走,一邊走一邊跟著節拍說“走呀走”;在節奏跳躍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小兔子,學生一蹦一跳的體會音樂中的節奏跳躍,并跟著節拍說“跳呀跳”;在比較明快的節奏中,教師讓學生進行小鳥的模仿,并在音樂的節奏中展開雙臂飛呀飛,口中說著“飛呀飛”。如果教師直接給學生講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學生很難理解,而通過音樂游戲的設置,讓學生進行音樂節奏的體會,會讓音樂知識的學習變得簡單和輕松,讓學生充分的進行自我展現,融入到游戲中,增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理解
多媒體技術的視頻、圖片以及聲音優勢可以給學生展示出更加生動形象的畫面,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音樂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在進行“鐵匠波爾卡”樂曲聽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音樂中描繪的情境制作到多媒體動畫或視頻中,形成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的時候教師讓學生進行鐵匠形象的表演,并播放“鐵匠波爾卡”這首樂曲,同時多媒體進行同步展示:早晨的森林中非常寂靜,太陽開始緩緩的太出頭來,小鳥也在森林中飛來飛去,開始唱歌,各種小昆蟲和小動物出現在清晨的草地上……優美的教學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陶醉其中,學生也放佛走入到森林中。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討論,體驗音樂的美妙。當教師給學生再次播放樂曲的時候,學生不由自主的跟著音樂的節奏開始做拉風箱、打鐵的動作,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充分的發揮出來,將樂曲的內涵無意識的展示出來,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到知識。
三、運用樂器,提升學生的音準
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由于學生對音準、音高把握不準,導致合唱效果不好。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運用樂器,讓學生通過樂器的演奏來體會音準和音高,讓學生對音準和音高有直觀明了的認識,并在合唱中進行運用和揣摩,從而不斷的提升學生的音準、音高的把握能力。比如在進行“送別”合唱的時候,這首二聲部歌曲節奏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口琴、豎笛的樂器分聲部進行歌曲旋律的演奏,學生之間互相演奏和聆聽,讓學生對歌曲不同聲部的音準、音高能夠直接的把握,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合唱,就容易的多了。教師在學生的合唱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聲部進行分別伴奏,學生之間輪流進行伴奏和合唱,加深學生的音準、音程和音高的把握與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用鋼琴來擔任聲部的伴奏,輔助學生進行合唱,通過樂器的輔助訓練,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解決學生在合唱中“濫竽充數”的現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發展和提高,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四、注重學生參與,培養學生道德情感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具有很強禮儀與道德情感的藝術,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音樂的教化功能,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音樂素養。“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教學活動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潛移默化學生的言行,發展學生的個性,完善學生的品格,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進行“好朋友”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好朋友、手拉手”的教學活動,并給學生播放“拍手歌唱笑呵呵”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互動,學生之間手拉手進行祝福,表示出朋友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同時教師也可以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思考一下,好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和祝福,那么我們還可以將祝福送給誰?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送給媽媽、爺爺、外婆等,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送給需要幫助的人等,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掌握音樂知識,同時也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學生的德育意識。總之,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是新時代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采取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節拍中體會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司穎慧.關于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育整合的教學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作者:開凡蘊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邵伯鎮昭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