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闡述了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指出了有效途徑,如:提高施工單位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認識,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監管力度。可為相關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供指導。
【關鍵詞】水利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現代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在企業競爭過程中,產品及工程質量成為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也是工程安全與規范化生產的管理訴求。對水利工程施工企業而言,施工質量更是直接關系到水利工程的穩定運行,對沿線生態的保護、水利工程成本控制、有效發揮水利工程效能等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充分認識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出水利企業生產的潛在問題,并施以正確合理的解決方案,為更好地推動水利施工企業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1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
1.1施工人員的安全需求
水利施工企業作為水利工程的建設主體,促進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能夠顯著提升水利施工的安全性,也是在復雜工程施工環境下,滿足施工人員安全需求的重要保障。水利工程大多在河流、峽谷地帶動工,這種施工環境對施工工藝及工程設計的要求較高,同時,也容易引起生產事故,構建完善的生產標準化建設,能夠為施工人員提供必要的生產指導,規劃施工工藝,強化監管力度,進而有效保障施工團隊的安全[1]。
1.2有助于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
水利工程的造價較高,基本來源于財政收入,在招標投標環節,由于成本限制,承包商越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在招標環節的優勢就越為顯著,進而為企業爭取訂單,獲取效益。對于水利工程這類大型項目,由于施工過程中涉及的人員較多,參與施工的部門繁雜,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難免出現資源調配不當,人員管理混亂的局面,進而造成施工資源的浪費,在水利企業施工過程中,構建完善的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能夠從制度角度規范材料的供應與使用、人員的崗位調配。進而使施工方案的規劃更為合理,在建設過程中規避資源的不合理調用,進一步壓縮工程造價,使更多資金能夠用于安全保障與整體效能的提升,從而實現質量與效益的雙贏[2]。
1.3有助于保障水利工程效能與質量
水利工程的社會效能十分突出,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調蓄、發電、生態保護等多種職能,但在常規生產環境下,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水利工程的應有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從基建角度出發,任意一項基建工程在其全壽命周期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都應當大于建設成本的400%以上,而效能低下會顯著降低其潛在經濟效益的發揮,質量問題又會增加其工程的維護費用,從而使費效比進一步下降,失去了基建項目應用的價值。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與質量控制,能夠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應用效能的發揮,使其社會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3]。
2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發展現狀
2.1對標準化建設缺乏正確認識
對水利安全標準化建設而言,從思想認識上轉變對標準化建設的認知是落實生產制度改革的基礎,只有正確認識標準化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才能在企業內部自上而下發起標準化建設的改革。事實上,不僅水利施工企業迫切需要進行安全生產的標準化建設,任何制造業及工程施工單位都應秉承安全優先、質量至上的生產原則,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形成工程監管、事故調查、事故整治等一系列完善的標準化建設體系。一些水利施工企業認為在項目資金匱乏的形勢下依舊推行標準化改革將會造成嚴重的生產負擔,進而放松了對施工企業的監管,為水利工程施工帶來了隱患[4]。
2.2資金投入不到位
資金投入不到位是標準化建設的另一大瓶頸,由于標準化建設并不局限于生產認識和施工方法,需要在完善的制度上構建精確的標準化生產要求,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安置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用于安全監管和質量控制,這對于資金相對匱乏的水利工程市場是不友好的。除國家級大型水利工程外,多數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建設周期內經常面臨著造價溢出、資金鏈斷裂的情況,造成工期拖延等一系列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安全生產標準化改革,會為工程建設造成更多的財政壓力,這也是目前安全生產體系改革難以有效落實的客觀原因。
3做好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3.1提高施工單位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認識
想要根本上促進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落實,應當從企業內部出發,并逐漸將這一認識宣傳至社會各家,做好思想宣傳,喚醒施工單位對生產安全改革的正確認識。所謂安全生產,是生產結構改革的目的,其核心是在制度上落實生產標準化。推動企業生產標準化建設,不僅能夠有效促進企業風險目標的管理,同時還能規范施工人員的生產制度,保障員工安全生產基本需求,使水利工程建設從一種相對高危的環境,向專業化、標準化方向邁進。對企業而言,要讓管理層認識到生產模式改革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有效控制生產建設成本,使企業將管理重心轉移到體系建設中來[5]。
3.2強化安全生產標準化監管力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體系發展的基礎。首先,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應當以完善的管理組織為基礎,在企業內部構建層次化的管理模式,在各級安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正確有效的水利施工;其次,制度中應當明細各部門及人員的權責范圍,使水利工程施工在程序化下得到開展,促進管理體系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最后,加大安全生產力度,在企業內部投入更多資金用于安全體系建設,呼吁更多資金進入到基建市場中,為構建完善的企業管理制度提供充分的物質保障。
4結論
水利工程作為調節水力資源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蓄洪、防旱、發電、避免水土流失、灌溉、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是人類對抗自然、調節水資源的典型范例和關鍵渠道,由于水利工程項目巨大、工程難度高、風險性高,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質量安全是最關鍵、最核心的生產要求,作為水利施工企業,促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提升工程質量、保障工程可行性的根本方案。水利施工企業應當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對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認識,加大監管力度,保障水利工程質量,進而提升企業效益,促進水利施工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金鵬.淺談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J].大陸橋視野,2016,18(10):26-26.
[2]鄧守晶,盧慶坤,劉永濤.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4(13):00050-00051.
[3]杜紅.淺談對水利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認識[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36(2):44.
[4]龔吉斌.淺談如何做好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7(12):188-189.
[5]張萍,張志昂,陳爽.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在水利施工中的應用[J].山東水利,2016,34(3):17-18.
作者:陳孟 單位:湖南省筱沅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