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工程能力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應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
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要培養出具備創新和工程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學生既具有現代工程技術施工和管理需要的知識,又具有服務和適應地方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施工和現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
1要重視教學的系統性、連續性和前瞻性,優化課程結構,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主觀能動性。
2要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把實踐動手能力與理論教學置于同樣重要的地位。
3要以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作為能力培養的基礎,以實踐工程動手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教學體系。
(二)優化教師結構和創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隊伍是人才培養體系的支撐。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理念的不斷提高、施工工藝技術不斷的革新,這就要求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一定要具有工程應用背景的“雙師型”教師,才能培養出適應現代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工程師。
1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新知識,拓寬知識面,完善自身知識結構。
2要求教師進行水利工程實地培訓和到設計院、監理公司、開發公司等企業鍛煉。
要求學校聘請施工一線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課,同時讓學生深入施工現場,學習一些在教學課堂上抽象或不全面的基礎知識。
4建立完善的獎懲機制,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5要求推行教師激勵和獎勵機制,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水電工程教師隊伍。
(三)增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和能力
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要借助于學校的發展、師資的加強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因此要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重視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長、施工工種多且施工環境非常復雜的特點,但是受教學計劃的限制,為了保證教學進度的有序性,理論課程的學習往往學不能和工程現場實踐同步,同時學習期間在學校的時間最多4年,而一項工程少則幾年多達幾十年。因此,完善現有的專業和基礎實驗室同時新建部分實驗室就顯得尤為必要。實驗課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性課程,實驗室應為學生完成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創造條件,比如采取課后集中實驗的方式或是開放實驗室的辦法,從而來保證實驗教學內容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重視課程實習或設計。通過課程設計或課程實習,為學生走向新的工作崗位提供了方向,從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3營造工程實踐環境氛圍。校外實踐基地是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教學體系一個重要的延伸。通過校外實踐基地的集中式的學習實踐,學生能夠把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施工現場的親自操作轉化為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受水利工程建設進展的影響和出于人身安全角度的考慮和學習,同時受實習經費的限制,校外實踐基地的實習環節也大打折扣。
4加強畢業實習教學管理。畢業實習這一教學環節一般有兩種方式:分散實習和畢業集中實習。因為在建水利工程建設的特點,學校的經費限制,學生的就業形勢壓力大加上個人意愿和喜好不同等原因,學校采取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相結合的的實習教學模式。分散實習一般在第六學期以前結束,要求學生在沒有老師現場指導的情況下到不同的單位進行實習,主要靠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溝通以及單位師傅的指導,這種分散實習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學生的崗前培訓屬于學生的頂崗實習因此,為了以后能夠留在單位工作,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實踐表明這樣的分散實習效果還是非常好的。但是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分散的實習沒辦法統一進行管理和指導,各自為政,不能了解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的全貌。因此,要求學生在分散的實習之后回校再參加第七學期的集中實習而后進行頂崗答辯給出實成績。
二、結束語
總之,通過應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使其具備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一致認可。
作者:殷飛 單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