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水利水電工程對氣候的影響
水庫形成了大面積蓄水,在陽光輻射下,蒸發量增加。一般庫區蒸發量加大,空氣變得濕潤。資料表明,庫區和鄰近地區的降雨量有所減少,而一定距離的外圍區降雨則有所增加,一般來說,地勢高的迎風面降雨增加,而背風面降雨則減少。降雨時間的分布發生改變,對于南方大型水庫,夏季水面溫度低于氣溫,氣層穩定,大氣對流減弱,降雨量減少;但冬季水面較暖,大氣對流作用增強,降雨量增加。
二、水利水電工程對水文情勢的影響
水文過程與物種的分布、組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水流是影響棲息地的決定性因素,水生生物的生命史與天然水流動態有著直接的響應關系;干流與支流、河流與湖泊的關聯特性是影響生物種群數量的重要因子,水流是維持河流的縱向和橫向連續性格局的重要因素;水流特性對與土著水生物種的繁殖與存活至關重要,水流特征的改變對導致外來生物入侵。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將對河流的水量、水位產生明顯變化,進而影響到泥沙、營養鹽、水溫等的時空變化,造成流域生境的變遷,從而進一步對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對敏感生物的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水利水電工程對水生生態的影響
電站對魚類最主要的影響是庫區流水生境喪失和對魚類的阻隔影響,其次是餌料生物改變、水庫運行導致的水文、水溫、水質等變化的影響。受此影響,一些受保護或產漂流性卵的魚類將逐漸從庫區江段減少或消失;大部分在流水中產粘沉性卵的魚類在庫區的數量將減少,甚至可能會因為種群數量太小或遺傳多樣性喪失而難以長期維持種群;適應靜水生活的魚類,在庫區的數量將會增加并逐漸成為庫區的優勢種。水庫深孔下泄的水溫較低,影響下游魚類的生長和繁殖;下泄清水,影響了下游魚類的餌料,影響魚類的產量;高壩溢流泄洪時,高速水流造成水中氮氧含量過于飽和,致使魚類產生氣泡病。
四、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保護措施
4.1對陸生生態的保護措施
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及施工期,科學合理選址,以減少施工占地和破壞地表植被為目標,最大限度減少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陸生生態環境影響,并在施工結束后,結合工程與植物措施,對施工跡地及施工破壞場地進行恢復,最大限度保護及恢復陸生生態原有植被。
4.2對水文情勢影響的減免措施
電站初期蓄水及運行時,保證必要的生態下泄流量,正常運行期間,保證必要的生態下泄流量及周期內的水量水位變化范圍,減免對下游工農業取用水和航運。初期蓄水設置生態放水孔或放水管,運行期間保證枯水期的最少下泄流量,最大程度的減免電站運行對下游水生生態的影響范圍和程度而影響。
4.3對水生生態的保護措施
放流、棲息地保護、強化漁政管理等措施,以保護工程影響河段水生生態環境。根據實際布置和工程特性,選擇布置魚道或魚梯,根據流域規劃,選擇合適場址,修建適合規模的魚類增殖放流站,根據調查結果,保護工程影響范圍內的魚類產卵場、棲息地及索餌場,根據工程運行后的河道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場地人工修建魚類繁殖場和魚類產卵場,最大程度的保護魚類及棲息地。
五、結論
水利水電建設和運行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做好施工區域的環境保護工作,嚴格落實環評報告及環保設計中的措施和要求,防止和減緩工程施工和運行造成的各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和人們保護環境觀念的加強,人們已經認識到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對人類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水利水電工程開發建設中要創新模式,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使水利水電工程成為節約利用資源、生態保護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系統工程。
作者:王浩 單位: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