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旅游景觀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水利工程旅游是指利用水利工程的資源,開發水上娛樂活動。近年來,逐漸成為旅游業特殊的新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前景,將水利工程的價值擴大化,同時也是響應了美麗中國、五水共治的政策號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水利旅游吸引系統研究》從地理學空間作用理論等相關理論的角度出發,將水利工程旅游的吸引力、吸引半徑、吸引量和吸引對象結合成一個適合當代旅游業發展的有機生態系統,針對水利旅游吸引系統研究,做出概念和理論的基本論述和梳理,對水利旅游吸引系統進行了理論建模和實證研究以及對該系統提出一定的對策和總結。
水利工程旅游中的景觀設計是促進水利工程旅游發展過程中必須注重的部分,水利工程旅游方面的景觀設計主要內容包括大壩和其附屬建筑物設計、大壩和庫區內的自然環境設計、景內人為景觀設計等。水利工程旅游吸引游客最為關鍵的還是需要依托于水利工程所在區域的自然風光景色,如何在大自然的優良資源基礎上,優化景觀設計,吸引更多和更穩固的游客對于水利工程旅游發展具有重要促進意義,而且有利于水利行業在當地觀光旅游的質量發展,在獲得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能取得一定的生態效益。筆者在通讀《水利旅游吸引系統研究》的基礎上,認為水利工程旅游中的景觀設計應當具有如下考慮:第一,關于大壩和其附屬建筑物建設設計。目前大壩和附屬的建筑物建在設計上存在著為了確保大壩的安全而忽視大壩設計外表的美觀性,影響了水利工程旅游中的觀賞性。為了強化水利工程外表的美觀,設計者應當秉持著保護大自然生態與建筑物之間的和諧狀態以及確保建筑物、水利工程安全實用的設計理念。
在大壩的外形設計上,設計者應當考慮將大壩的形狀盡量設計的簡單,弱化附屬設備的存在感,并且突出大壩及其附屬設備的整體設計感,材料和顏色的使用上盡量協調美觀。在具體實際措施上,大壩的壩頂可以考慮使用瀝青路面鋪筑,防浪墻在使用混凝土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斬假石裝飾表面,弱化混凝土帶來的強硬性,背水坡主要是為了減少雨水對建筑體的傷害,在背水坡上采用草皮既可以起到保護效果,還能夠起到裝飾作用;而溢洪道、引水建筑物等附屬設施作為整體景觀設計中的一部分,雖然占有的體積和面積較小,但是位置十分顯眼,因此設計者應當充分考慮附屬和主體建筑物之間的功能的連接性、場地條件和結構形式的整體性,使得水庫大壩的建設更加美觀,增強水利工程旅游對游客的吸引性。第二,大壩和水庫周邊自然環境建設設計。建設水利工程,對周圍的環境破壞十分強烈,周圍的邊坡、地皮等都會受到極大的改變,而維護這些被破壞的環境最基礎的措施就是進行種植植物為主的綠化工作,在此基礎之外,針對已破壞的道路邊坡需要安置人為修建的欄桿,在確保安全的同時,還能夠起到裝飾作用。在景區范圍內,除了水利工程建筑區域外,其余的地點設計者可以考慮參考園林工程的建設設計經驗,栽種不同的植物進行裝飾。第三,人為景觀建設設計。水利工程旅游景區的整體設計與其他的旅游景區不同的一點是,景區中的水資源豐富,為設計提供了非常多的水元素。在人造景觀設計中,設計者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優勢特點,并結合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對整個水利工程景區進行美化設計,例如利用水域,在其周圍設置垂釣亭等,為游客提供可以賞景、休息或者垂釣的地方,既可以到達借物造景的效果,還能夠增加景區的實用性。
水利工程旅游是現代社會發展下的產物,在發展過程中既展現了適應當代時展的積極部分,但同時也存在著建設不足的缺點。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需要適應社會環境和積極面對、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旅游業在這些年的興旺發展,為水利工程旅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借鑒,與此同時,水利工程旅游的發展正如《水利旅游吸引系統研究》一書中所論述的,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結合所對區域水資源的保護、對環境的保護以及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綜合效應,因此我們應當注重水利工程旅游在今后對社會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韻 張有山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