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山湖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立足人水和諧的水生態文明理念,結合水利開發利用實踐,分析微山湖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現狀,探索符合水生態文明理念的微山湖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路徑,提出了微山湖水利風景區管理策略和保障措施建議。
【關鍵詞】微山湖;水利風景區;水生態文明
1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微山湖水利風景區規劃范圍包括微山湖水域、南陽鎮、微山島、昭陽濕地、漁家水街和獨山島等景區,面積893.68km2,其中水域面積839.50km2。微山湖水利風景區依托優越的水域生態環境,以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為前提,積極整合湖濱資源,構建湖區生態發展體系,2013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微山湖屬富營養型湖泊,物產豐富,良好的水生態環境為生態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資源稟賦,應采用科學、低強度的方式合理開發利用,保護水生態資源財富。總體看,微山湖資源開發利用不能適應生態發展要求,缺少系統性設計,亟待有序開發;湖區內的漁家餐飲、沿湖觀光、科普教育以及紅色旅游紀念等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檔次偏低;湖區內保留的種植、養殖業態依然停留在粗放型階段;旅游服務現狀缺乏完善的接待服務體系,因此解決水生態資源開發利用問題是突破發展瓶頸的現實需要。在新發展形勢下,需要從水生態文明視角下重新審視微山湖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現狀,推動其實現高質量發展。
2開發利用路徑探索
要實現水生態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必須選擇科學合理的生態開發路徑,從根本上改變微山湖水利風景區開發利用問題。2.1全民參與型生態小鎮、生態社區新興的生態小鎮、生態社區模式,是在保護水資源的基礎上尋找人與自然共生的平衡點,著力整治水環境和控制開發強度,營造水綠交融的水自然景觀環境。該模式可以應用于微山湖區的微山島、南陽島、濱湖新城等生態與生活最為敏感的區域。從生態保護優先的角度尋找開發利用平衡點,采取“越接近岸線,越注重自然、強調開敞、越少開發量”的開發策略。借鑒“全域生態化、全域景觀化”做法,促進基礎設施生態化、背街小巷景觀化、生活方式低碳化,重點推進坑塘治理、改廚、改廁和垃圾污水生態化處理,真正建成市民和游客共享、共建的生態空間。
2.2復合功能型生態濕地
針對微山湖水利風景區濕地減少的狀況,應采取有力措施,杜絕圍墾占用湖泊濕地的行為,有序推進退耕還湖還濕工作,建設微山湖濕地公園群,實現水生態保護與水生態環境科普、生態觀光游覽統一。應以現有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為核心,擴大濕地規模,提升濕地質量,充分發揮水生態保護的作用。在南四湖二級壩水利工程周邊規劃開發大面積濕地公園,以水利工程為依托,整合周邊湖泊水體、濕地、荷花等水生態資源,打造集濕地觀光、休閑娛樂、水利科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在京杭大運河航道兩側建設生態濕地走廊,優化京杭運河水體質量,再現昔日水體自然生態風貌。
2.3科技型循環漁業
在湖區特定范圍內,發展現代科技型循環漁業,實施養殖、種植區內池塘的生態化改造,推廣高效生態技術,推進現代漁業產業化發展。在相對封閉區域,利用現代科技強力助推循環漁業發展,充分利用各生物間相生相養的原理,確保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潔凈,保持自然生態的平衡,促進生態漁業良性循環,有效提升漁業附加值。積極開展漁業生態研究,著重解決漁業高產低耗、環境保護、水產養殖病害紡織等問題。
2.4低碳型生態旅游產業
在湖區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基礎上,以生態旅游為主體,大力推進“旅游+”戰略,整合環微山湖周邊及微山湖區域文化、休閑、康養、漁業資源,推進城鄉功能休閑化、三次產業旅游化、“三生三美”景區化,打造休閑、度假、教育、研學、旅游綜合體。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有效保護微山湖生態環境。
3管理策略
3.1分層分區管理
在空間布局上將微山湖水利風景區劃定為生態涵養區、漁業養殖區、生活度假配套服務區三大功能區。生態涵養區將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支持居民自然減員,有效管理游客行為,保障優良的水生態環境。漁業養殖重點包括發展現代漁業種植、低強度漁業捕撈。生活度假區突出特色漁家文化內涵,建設低碳生活的湖島小鎮。
3.2嚴格核定環境承載量
核定控制客流量是控制人類與水生態平衡的有利手段。針對微山湖湖區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特點,全局合理安排區內各項功能要素,堅持“最少”原則,即利用最少的能源及材料消耗,安排最少的居民和游客數量,將項目對環境與資源的負面影響控制在資源可承載的最低限度內。
3.3加強水科技利用
在特定封閉范圍內,控制水產養殖活動形成的環境面源污染,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是微山湖水體保護急需解決的問題。利用循環經濟理念,利用現代科技將高密度水產養殖外排污水進行無機化處理后,用于水培經濟作物,減少養殖污水直接外排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并將生產系統外排的少量廢水納入人工濕地污水凈化系統,保證水體養殖的無害化生產。
4保障措施
4.1統籌全局,構架水生態大格局
建立微山湖水資源綜合利用協調機制,建立由水利部淮委、山東省水利、生態環境部門及有關各市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就微山湖水資源綜合利用溝通協調,促進實現水生態保護、水資源利用與產業發展多元一體的綜合性目標。統籌整合各方政策與資金,強化對有關經營企業獎勵和補貼,引導企業利用現代科技,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對重點污染企業,利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手段,促進退出落后產能,發展新型產業。
4.2加強生態教育,形成水生態環境保護氛圍
通過水科普活動、公益性宣傳、參觀體驗等途徑,對當地居民進行生態教育,宣傳國家生態文明戰略、水生態文明理念,杜絕短期經濟行為。同時加強重點行業培訓,特別是針對旅游經營者、航運從業者,開展專門的水環境保護培訓。要開展常態化生態教育,促進當地居民、游客和經營者將生態理念從理念轉化為自覺行為。
4.3加強系統治污,提升綜合治污體系
以治控源,以用減排,通過“治”和“用”,減少污水的排放;以保促凈,通過建設人工濕地等措施,增加環境承載能力,這是系統治污的策略。針對微山湖水利風景區,應該認真構建并提升現有治用保綜合治污體系。
4.4加強水質監測和水政執法
充分利用網絡化和智能化手段,強化水質檢測,打造智慧生態環境監管平臺,實時在線監測、監督、管理水生態環境質量,為微山湖水利風景區水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手段。構建“水利綜合執法”及日常聯合執法排查體制,確保微山湖水生態資源開發利用科學、合理、合法。
作者:黃雪芬 單位:濟寧市黃淮水利勘測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