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中的環境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代表性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為背景,以工程倫理視角審視了水利工程的環境問題,并引出了環境倫理和河流倫理的概念。本文對工程理論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闡述,對工程倫理課程的講授和與專業研究的結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水利工程;環境問題;工程倫理;河流倫理
一、引言
在當代的諸多人類工程中,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尤其引人關注,水利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將自然界中由于水流對人類造成的不利影響在人工干預下轉換為有利的利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免不了要涉及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即工程倫理問題。因此,本文就水利工程中的環境問題,以現代工程倫理的視角對其進行審視,期望對《工程倫理》課程的開設與教學有所幫助。
二、水利工程環境問題的工程倫理思考
三峽水利樞紐是我國水利工程中的杰出典范,在防洪、發電、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效益,但近年來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水環境、地質災害等問題,引起了相關部門和群眾的關注。三峽水利工程在蓄水后,由于回水作用導致流速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下降,引起了很多支流發生了水華現象———短時間內水藻瘋狂生長導致的水質問題。另外,筑壩改變了長江上游和下游的河道水流條件,引起了很多其他問題,包括:三峽庫區滑坡和移民、長江中下游的江湖關系、清水沖刷引起的河岸崩塌以及水生動物及魚類生存環境改變等。因此,本文將從環境倫理和河流倫理的角度,對我國水利工程中的環境問題進行思考,并理清水利工程倫理概念形成的發展脈絡。面對當今世界上諸多水利工程引起的環境問題,很多環境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哲學思考,形成了環境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對峙的局面。我們認為需要辯證地審視環境問題,過于樂觀和過于悲觀都會付出巨大代價,阻礙我國水電事業發展。我們相信,只要進行細致科學的論證研究及廣泛的集思廣益,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水利工程帶來的不利影響,合理高效地開發水資源。當然水利工程涉及的環境問題復雜,不能只靠水利專家研究和施工人員的努力,還需要各領域人士的參與。首先,在水利工程提案之前就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哲學思考和科學論證。早在三峽工程還沒有開工時,很多專家學者就對其進行詳細的論證和考察,從孫中山先生到同志,一直到1994年才動工修建三峽水利樞紐。又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從李冰修建它開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期間經過很多次維修,至今仍在灌溉、防洪、供水、發電、養殖、旅游等方面發揮作用,之所以該工程能持續不斷地運行,得益于它內在的有機整體系統,后人對其介入的維護工作等,是在充分了解其系統結構后,對其合理地改進,是唯物辯證法理論在水利工程領域的應用的成功范例。事實證明,好的水利工程可以長期地為老百姓創造幸福源泉,而不好的水利工程很快將被歷史淘汰,只要經過了長期思考和細致的規劃和科學論證后,三峽水利工程也可以像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樣,長期為中國人民服務。其次,河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就像人體系統一樣,河流一樣需要人文關懷。河流生態系統是一個復雜、開放、動態、非平衡和非線性的系統,涉及到自然、經濟、社會和工程四種系統,董哲仁(2009)提出了非生命變量和生命變量之間關系的河流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整體模型,對指導我國水利工程今后的發展思路很有幫助。然而,人總將是消費者的角色,水利工程實施中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人與自然產生沖突的問題。傳統的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造成環境倫理問題的深層原因,因此需要結合科學的發展視角,建構新的相互協調的主客體關系,如此才能真正支持環境倫理學的完善,有利于可持續發展,擺脫以往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人的思想,可能會使當代的水利工程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也可避免與大自然的沖突局面。
三、河流倫理的提出與爭議
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均孕育了當地的文明,其中包括中國的黃流流域。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受了相當程度的破壞,如何對待河流的問題提上日程,相應地產生了“河流倫理”的理念。黃河水利委員會于2004年提出了“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長江水利委員會也提出了“健康長江”的口號,進而發展為“重塑人與河流關系的倫理”以及“河流倫理”的基本概念。河流倫理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概念,涉及面廣、跨度大,具有邊緣性和交叉性的特點。無論是對水利界,還是對人文、社科界來講,河流倫理體系研究都是一門全新的邊緣學科。河流倫理可看作是環境倫理的一個分支,環境倫理中的一些準則我們認為可作為當代指導治河工作和研究的參考指南,但把道德關懷的對象擴展到河流等自然存在物,目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并且常常受到來自傳統意識形態的質疑,因為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是以人類為中心思考問題和決定自己的行為。同時世界上的河流情況千差萬別,生存的狀態各異,人類對其開發利用程度也很不一樣,造成河流倫理的發展遇到不少困難,比如以下的一些觀點:(1)河流沒有與人一樣的感情和主動性,無法像人類主體一樣思考、做出反應或承擔相應的主體責任;(2)如果河流成為倫理主體,河流將享有與人一樣的主體地位和權利,這是不可思議的;(3)河流與人類在權利上的平等,將導致人類相對地位的下降,這是對人類價值的一種貶損。河流雖然成為倫理主題,但并不是說與人類擁有相同的權力,河流本身有“內在價值”的命題,并不蘊含一切內在價值均是等同的。除了從哲學角度對河流治理進行思考,我們絕不能忽視了科學技術在治河中的作用,必須進行細致的量化研究,這樣才能更清晰地了解人類與河流的關系,進行河流開發為人類服務。治河工程及河流倫理均要涉及如何評價一條河流的生態環境及健康狀況等問題,于是產生了“河流健康”的問題,這對于我們實踐河流倫理,指導河流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今后的水利工程的設計、施工和運行,必須要走科技支撐和哲學思考相結合的路子,這是實現人水和諧的唯一途徑。
四、總結
當前人類的人口數量巨大,自然環境負荷大,人是消費者,免不了要向自然界索取資源,我們當代人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把環境搞好。環境保護需要構建一套明確的保護制度來約束人,環境保護制度需要具有社會制度的基礎,我們需要從社會制度的意義與社會制度本身的構建、自然概念重構和環境保護制度價值意義構建等角度,細致分析環境保護社會制度建構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在以人為本的環境保護社會制度構建中,尋求制度意義構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理論與實踐的不同層面掌握以人為本的環境保護制度建構??萍及l展、道德及環境制度建設、人文思考協調發展,需要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只有我們攜起手來才能有美好的明天。由工程倫理引出的環境倫理和河流倫理的脈絡體系,是我們處理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論。
參考文獻:
[1]李正風,叢杭青,王前.工程倫理[J].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李健.香溪河水華數值模擬研究[J].北京: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
[3]王富泉,李后強,丁晶.論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系統辯證原理[J].系統辯證學學報,1999,7(1):55-60.
[4]董哲仁.河流生態系統研究的理論框架[J].水利學報,2009,40(2):129-137.
作者:李健 霍軍軍 超能芳 陳剛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