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以廣州市某水利工程為實例,針對其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大體分析,圍繞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加強施工設備管理、完善施工現場布局、落實施工方案審批五個層面,探討了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建立與具體實施策略,以期為水務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的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工程;安全生產;危險源監管
引言
國務院安委會于2011年印發了《關于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對于水利行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鑒于水利工程施工條件較為復雜,涉及到交叉作業問題,因此需積極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創建,借此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范安全事故發生,達成本質安全的目標。
1水利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存在問題分析
1.1工程概況
以廣州市某水庫建設工程為例,該水庫壩址位于某河流一級支流的中游位置,緊鄰另一水庫。該水庫是以城市供水功能為主、兼顧防洪與發電的水利樞紐工程,工程類別為Ⅲ等,規模為中等水庫。主體工程建設內容為大壩、電站與附屬建筑物的建設,其中主要建筑物包含大壩、電站、引水隧洞、壓力鋼管、升壓站以及水庫管理區,還需完成進場道路、上壩道路與進廠道路的施工。
1.2現存主要問題
1.2.1缺乏健全組織機構根據現已實施安全生產標準化的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仍有部分施工企業尚未建立專門的安全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編制與職能分工,安全生產費用未列入對應支出項目,針對相關部門查明的安全生產問題難以做到及時整改與落實,安全生產會議紀要與上次會議間缺乏有效銜接,未能針對規定落實事項的實際進展、具體完成情況做到持續跟蹤管理。
1.2.2規章制度建設不足部分施工單位未依照規定程序進行崗位安全操作文件的審定、簽發與匯編,項目部直接沿用以往操作規程,并未結合水利工程施工項目的實際特點做出調整與完善,缺乏與施工現場情況相適應的管理措施,影響到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執行效果。
1.2.3未能落實教育培訓施工單位在面向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的培訓機制建設上存在力度不足的問題,部分人員未依照國家規定學時參加培訓學習與安全生產考核,施工人員資質、崗前培訓難以確保全面落實,安全生產意識缺乏等問題普遍存在。
1.2.4施工現場檢查不到位部分企業未能落實對施工現場用電設施的全面檢查,存在臨時用電設施未經驗收合格便投入使用的情況,未能遵循“三級配電、兩級保護”要求進行用電配電系統管理,部分配電設施缺乏接地或接零保護,未定期安排專人針對施工設施的防雷、接地、接零保護情況進行檢測等[1]。
1.2.5重大危險源監管缺位部分施工企業在重大危險源監管上存在缺位情況,未能理清危險源辨識方法、評價標準、監管責任等關鍵環節,缺乏統一的危險源識別原則與標準,造成施工現場缺乏合理布局、重大危險源監控缺位等問題,為工程施工埋下嚴重安全隱患。
2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的建立與具體實施策略探討
2.1加強安全生產費用管理,明確部門職責分工
安全生產費用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優化項目施工管理流程、明確界定管理職責范圍的重要前提,要求管理人員密切結合工程建設要求、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安全生產投入計劃的編制,落實臺賬核對與工作記錄,并且做好安全生產費用保障制度的編制工作,規范費用提取、使用等流程,為施工監管工作的實施打下良好基礎。同時,由項目部主導建立安全生產監管組織,以項目經理作為組織核心領導確定安全生產管理目標,負責指派專人擔任安全員、確定重大安全生產事項等,確保每季度召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形成會議紀要,實現對所需落實事項進展與完成情況的跟蹤與督辦,并基于責任制推進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與分工機制的建設,依靠專崗專職強化施工質量與安全保障,構成安全生產閉環管理體系。以該項目為例,項目部依據安全生產投入計劃投入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并安排相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進行現場管理與施工作業,其作業內容包括安裝臨時防護設施、現場布設電纜線、懸掛警示標志、配備消防器材柜、購置個人防護用品、搭設防護腳手架等。
2.2推進安全生產制度建設,樹立安全生產意識
在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層面,施工企業應結合不同崗位、工種特點進行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的編制,由項目部根據編制好的制度文件與項目施工內容、工藝方法等進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進一步完善,確保符合項目實際作業需求,并發放給各崗位工作人員,在施工前做好崗前培訓與技術交底,保障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均能夠將其貫徹到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與現場施工過程中。具體來說,應以年為單位編制年度培訓計劃,針對參與培訓的人員做好日常簽到、學時等管理,例如安全生產管理三類人員的初次培訓時長不應少于32學時,每年再培訓時長不得少于12學時,并且待培訓完成后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及時向施工人員傳達最新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操作規程與安全生產管理制,并組織員工進行學習;推行全員安全教育制度,引導施工人員樹立安全防護意識、做到“三不傷害”,嚴防“三違”問題的發生,保障施工人員提高安全管理的自主性與自覺性,共同營造安全文明生產氛圍[2]。
2.3提高施工設備管理水平,做好設備保養維護
在施工設備管理層面,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應明確不同施工設備的規格型號、安裝、操作與租賃要點,建立施工設備管理體系,合理安排管理人員及其職責分工,確保在設備進場前安排專人進行全面檢查,針對設備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及時處理。同時,應保障設備操作人員具備專業資質,嚴格依照操作規程進行設備操作,針對設備的運行狀態、使用情況、操作人員等做好記錄,并定期安排專人進行保養維修,確保驗收通過后方可將設備投入使用。以該項目為例,管理人員根據施工任務要求、組織設計方案與現場條件進行機械設備的配置,包括正鏟和反鏟挖掘設備、液壓挖掘機、鉆孔設備、吊運設備、推土機以及運輸設備,并且針對機械設備的型號、規格、數量進行標準化管理與現場核查,確保滿足實際施工作業需求,提高施工質量與效率。要求在施工前針對到場設備進行啟動檢查,做好例行保養,依據不同機械設備的性能進行生產任務的合理安排,并確保在聯合作業環節做到機種、作業能力的科學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設備管理水平與作業效率。
2.4完善施工現場總體布局,編制危險源臺賬
基于安全文明施工規定針對施工現場布局進行優化設計,確保做到合理分區。施工材料與設備依照規定進行定點存放,做好材料設備的取用記錄,并且確保設備存放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保障施工道路的暢通,做好施工現場廢料的及時清理,針對臨邊、孔洞等危險部位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完善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方案與安全技術措施的編制,設置防雷與接地保護措施,并編制危險源臺賬,如表1所示,為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3]。
2.5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審批,保障現場用電安全
通常在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編制環節,應確保嚴格執行標準程序、落實分級交底,由質量安全監管人員按照分部、分項工程進行臨時用電工程的檢查,并加強對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審批管理,確保施工方案經由審批通過后投入使用,借此有效強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質量安全保障,降低安全事故發生概率,進一步提高安全生產標準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實際應用價值。
3結論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實施能夠保障水利工程施工企業人、機、物、環均處于良好生產狀態,推動安全管理體系高效運轉。監管人員應督促施工企業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使安全生產貫穿于費用管理、制度建設、設備管理、現場布局、方案審批等完整過程中,更好地提高安全績效,實現安全生產標準化目標。
參考文獻
[1]迎春蔡.淺析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生產運行的問題及其監督管理[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685.
[2]邱國強.水利工程水工機械設備日常維護與安全生產研究[J].機電信息,2019(24):69-70.
[3]邱先兵.論水利水電建設施工中如何有效預防安全生產事故[J].建材與裝飾,2019(18):286-287.
作者:梁永樂 單位:廣州市水務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