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復雜多樣的綜合性專業,并不能被簡單視為單一的學科專業,而是多種專業的復合,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環境設計專業具備學科邊緣性、學科綜合性、實踐協調性等特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實質為培養專兼多能型人才,理論研究相對豐富。融入跨學科類教學模式可以使環境設計專業得到質的提升。目前,由于跨學科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起步較晚,部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實踐還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環境設計跨學科教學體系
一、跨學科教育的發展和模式
跨學科教育由美國學者克萊恩提出,其淵源可從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學院所采用的模式說起。1800年左右柏林大學創始人威廉馮洪堡提出整合教育理論,其中所反映的內容便是跨學科教育的雛形。有學者以美國為案例,通過研究總結出有關于學科教育的三個階段。其一,1930年到1940年間,大學教育中針對基礎課程的規劃運動推動了高校關于課程方面的研究整理,如郝欽斯的名著課等。其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至20世紀60年代,跨學科教育經歷了社會的動蕩,跨學科方面的研究與發展的外力共同推動其深入發展。如,地域的研究及美國地區的研究等,這些研究領域被視作跨學科研究的標志。其三,1961年后至今,針對跨學科教育的本質與具體實施措施的路徑等,高校教師以及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目前,傳統院校針對跨學科性質的教育開展了各類活動,跨學科教育被大多數高校所重視并釆用。有關跨學科教育的形式,有學者概括為大學文理滲透、理工結合交叉教學模式,由多種門類學科互相交叉作用轉變為多門類交叉的教學模式,重點關注社會現象問題或者具有綜合科研項目而形成的具備研究性質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科種類繁雜,門類較多,專業學科之間交錯成網狀形態。多樣性與網狀形態導致跨學科教育的知識組建過程呈現復雜性、多樣性。近年來,國內高校逐步建立試點教學,注重跨學科人員或潛在拔尖、創新人員的培育,并開展了有益的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性成果;同時,針對跨學科人員培育、現存的學科專業設置及管理體制方面開展了具有建設性的探討并得出了改革要求,課程設置體現出明顯的多學科交叉性和高度綜合性。針對學科和專業方面具有突破性的發現,專業方面的認知得到加強,以實現穩扎基礎、擴寬路徑、融會貫通。當前,關于跨學科教學建設有兩種途徑。一是學校建立跨學科的專業方向,通常由兩個及以上學科建設相關課程以某種關聯的方式構成組合,使跨學科的專業課程擁有相對完整的體系。如,耶魯大學設立的“數學與哲學”等跨學科專業。二是學生自主設計的“個人專業”。高校針對學生群體自主擬定提出的針對性專業課程組成方式,確定后交由院校有關部門審核,等待獲批。獲批后學生自行完成有關課程,而后針對部分達到專業目標的學生授予“個人專業”學位。
二、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
隨著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環境設計專業面臨改革。近年來,針對環境設計專業方面的人員培育,各高校紛紛進行了積極探索,從專業構架建立、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基礎設置和設計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此外,也有學者提出環境設計類學科已不再是簡單的具有唯一性的學科,而應被視為繁復變化型專業,其具備學科邊緣性、學科綜合性、實踐協調性等特色,故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實質為培育專兼多能型人才。由于跨學科教育在我國高校中起步較晚,目前各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跨學科人才培養實踐還存在一些問題。當前,關于跨學科人員培育的相關文獻資料與實踐模式探索已具雛形,然而針對高校環境設計類專業的跨學科培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怎樣通過融入其他學科的內容達到跨學科探討,從而推進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改革創新和人員培育,相關的探索研究仍有待提升。推進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要做好前期梳理、中期分析、后期建構。針對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育教學、科研團隊及平臺搭建,促進高校環境設計類專業跨學科專業相關課程的建設方面,具體策略及有關保障的系統研究仍有待深入。
三、跨學科教育現存問題
1.基礎教學彼此分離,難以支撐專業深化
近年來,關于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各高校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沒有實現各門類學科有機結合,基礎類課程與基礎類課之間、基礎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之間,呈現“各自為政”的現象。
2.知識結構寬泛,文化綜合素養缺失
環境設計作為對人與居住空間的統籌兼顧,要針對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進行思考。這對設計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在設計層面把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并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當下,由于專業教學方面存在構建不完善的問題,致使學生培養滯后,專業基礎階段的學習缺乏有關文化層面的培養,故而在后續的實訓方案和具體的設計實踐中未顯示較高的文化品位,難以在社會職業規劃發展中提升設計高度。
3.培養目標不清晰,設計思維欠缺
環境設計體現出人文和藝術內涵,包含邏輯思維、科學技術、藝術形態等共同構成專業體系,設計思維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是繪圖員還是設計師,是當下眾多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四、解決問題的方法
1.打破學科邊界,加強課程建設
其一,課程改革,以知識為立足點,從隔離到整合,將包羅萬象的學科知識點視為一個整體,加強多學科知識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其二,課程組織,從學科邏輯到問題邏輯,打造具有綜合性、廣泛性和復合性的多層次課程教學體系。其三,學科設置,從單一到多門類,擴大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如燈光照明、植物學、裝飾材料、人體工程學、生態學等。其四,針對課程系統,從原始的系統學習發展為開放學習,實現各類專業學科的互通聯姻,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的、具有文化藝術內涵、相互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體系。
2.學科交叉的教學改革
其一,跨學科的教學設計,要強化專業對接。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設計意識的整體化和專業知識的整合化,促進環境設計專業藝術與技術交叉、專業知識和通識知識融合。其二,跨學科教學模式,強調綜合型教學,要組織構建一支專兼結合、協同發展和滿足學科交叉教學、藝術與技術共生發展的復合型教學團隊。
3.完善跨學科人員的培養機制
其一,制度保障,改約束為激勵,建立專業學群制。合理優化配置環境設計專業同方向類學科、基礎類學科設置,加強各專業學科的教學組織、協調管理和督促檢查,實現信息共享、資訊互通,形成開放式格局。其二,管理保障,變剛性為柔性,把一成不變的培養方式變為不拘一格的培養方式,自主選擇教學模式。在理論研究層面,應構建一個完整的應用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參考模式。要豐富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培養理論基礎教育、復合型創新應用培養模式,使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不斷完善。在實踐探索層面,通過總結、分析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培養及人員教育的現存問題,梳理并提出構建以跨學科協同為基礎、植入問題導向性的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和可行方案,從而推進高等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參考文獻:
[1]金吾倫.跨學科研究引論.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2]蔡小紅.以跨學科的視野拓展口譯研究.中國翻譯,2001(2).
[3]陳向東,高丹丹,張際平.Blog在跨學科知識共享中的應用.中國電化教育,2004(8).
[4]余勝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開放教育研究,2015(4).
[5]黃育馥.20世紀興起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文化生態學.國外社會科學,1999(6).
作者:趙瑞峰 高小勇 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重慶文理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