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工科下的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據庫課程是各高校(包括本科、高職)計算機、電信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 課程建設在當今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下尤為重要。陽光學院數據庫課程是計算機類及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的一門重 要的基礎學科,為了更好地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基礎學科的教學模式轉型,作者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 法,遵循“OBE”成果導向教學理念,對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討與改革。
關鍵詞:數據庫;新工科;線上線下混合式;OBE
一、數據庫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各類高校均開設了數據庫課程,旨在讓學生掌 握數據庫的基本原理,數據庫的相關技術對學生來說有 重要的意義,但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如課程體系 傳統單一、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考核方式不科學等。
(一)課程體系傳統單一 數據庫課程目前大體上來說分為兩種:數據庫原理 類課程、數據庫技術類課程。數據庫原理類課程通常在本 科高校中開設,主要講授數據庫的基本概念、數據庫架 構、關系數據理論等內容,重在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應 用涉及較少。數據庫技術類課程通常在高職類院校開設, 采用某種特定的數據庫管理工具作為主體,如 My SQL、 SQL Server 等主要工具,介紹該工具的應用、數據庫語言 與管理技術等,重在讓學生掌握某個具體工具的應用,但 對于數據庫理論知識教授又顯得不足。
(二)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傳統的數據庫教學過程采用教師為主體,講授數據 庫知識及相關技術,學生再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訓練,在講 授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對知識要點進行講解分析,學生的 參與性較低。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這種模式的教學效果 很不理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
(三)考核方式不科學 數據庫課程考核主要由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兩部分 構成,平時成績主要包含平時作業、出勤、課內實驗等,期 末成績主要是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這種成績結構能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 體現不夠科學,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學生的應用能力。 基于上述問題,本課程針對數據庫課程知識體系進 行了重構,按照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進行了全盤組 織,并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進與完善考 核方式,著力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數據庫技術應用 型人才。
二、課程建設設計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據庫知識應用能力,本課程 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以項目為驅動,課程內容圍繞具體 項目任務展開。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 + 實踐”的授課方 式,將具體項目作為學生學習應用目標,貫穿于整個教學 過程,教學實施過程以“情境構建→知識準備→任務實 施→成果檢驗”的方式遞進開展。
(一)情境構建,引入任務 進行數據庫課程全局設計,以案例驅動數據庫課程 的教學。將數據庫的需求分析、設計、實施、維護與安全以 一個綜合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案例教學能 系統地掌握數據庫發展生命周期中每個階段的具體知識 與相關技術,能更好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并不斷加強課程的案例設計,選取合適的教學應用場景 與背景,提煉應用元素,形成系統的案例教程。
(二)知識準備,任務呈現 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進行 精心策劃,構建出完整的知識網絡。以具體應用作為教學 案例,將理論知識嵌入在該案例中進行實例講解,傳授數 據庫設計方法與步驟、數據庫實施、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等 知識。案例解析的同時,以任務書的形式提出每個階段的 具體任務要求。
(三)翻轉課堂,任務實施 隨著“互聯網 +”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在 MOOC 環 境的學習資源支撐下,“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FCM)近年來成為國內外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正在引發教 育模式的變革。課程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導、以項目為 核心”進行開展,組織學生自主成立數據庫項目組,并確 定 1 人作為該項目組的項目經理,項目經理組織本組學 生討論協商,確定本組數據庫應用情境與課題。學生通過 案例學習,將課程知識運用到實際項目中,任務實施過程 分小組進行。
(四)成果檢驗,分析改進 設定項目完成時間節點,項目經理需提交本組成員 的需求分析、數據庫設計、數據庫實施、數據庫測試、數據 庫運行與維護報告。項目經理在此過程要對每個項目組 成員進行考核評價,并給出評價報告作為評價依據。項目 完成后,課堂開展項目評標會,模擬項目評標方式進行成 果匯報,在評標過程中讓全體學生也參與評價。評標會結 束后,教師總結項目完成情況,對學生反饋的共性問題、 難點再次講解,點評各項目組工作匯報情況。
三、課程建設措施
(一)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完善教學資源 采用導入主題、展開闡述、深入研討、鞏固加深幾個 環節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知 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提問、討論、板書、教 學視頻引入、雨課堂等多種方式并用,加強學生互動,使 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 熱情。 教學團隊成員通過開展教學討論,精化教學內容,設 計符合共享課程的教學過程,并邀請專業錄制團隊或機 構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提高教學視頻的錄制效果,用于 教學資源共享。同時制作慕課教學視頻,用于慕課教學資 源推廣。教學團隊成員進行分工協作,對每部分知識要點 進行資源采集,如教學案例、習題、教學文件等,并將教學 資源進行優化,使教學資源更為完善。
(二)以項目為核心,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以學生為主導,采用項目經理負責制,項目經理負責 制定項目整體方案,控制項目整體進度;需求分析師負責 前期需求調研、了解用戶需求,形成需求分析說明書;數 據庫設計師負責數據庫的總體設計與詳細設計,形成數 據庫設計方案;數據庫工程師負責數據庫的建庫、建表等 實施工作,形成數據庫的基本架構;數據庫測試員負責對 數據庫中數據進行全方位測試;數據庫管理師負責在數 據庫運行過程中對數據庫進行管理與維護,保障數據庫 的安全與正常運行。項目組成員每周召開一次項目組會 議,并運用“頭腦風暴”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思維。課后每 個項目組由項目經理組織分工、協調進度、把控方案和設 計質量,最終提交成果、組內考核。每一階段成果完成后 都要提交成果,并進行講解,教師在此過程中針對學生的 階段成果進行輔助指導,給學生提供改進建議,幫助學生 更好地吸收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是指將網絡在線學習與傳統的師生面對 面教學有機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一定 的教學目標,把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與現代網絡學習 有機融合,實現學習目標最優化的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 下混合教學模式,使傳統教學方法與在線教學方法有機 結合,同時可促進教學的過程化與個性化的有效結合。在 線下、線下教學和學生共同作業完成過程中,強調的是過 程化教學。而線上部分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正在進行的相 關項目進行請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回答和指導這類 學生,這也是個性化教學的一種形式。同時,從學生線上 的學習情況可以大致知道學生學習的基礎,也可以有針 對性的、分層次的給學生布置作業、分類指導,這也是個 性化教學的一種體現。 “雨課堂”是由 MOOC 平臺“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研發的一款利用社交軟件微信客戶端 和 Power Point 支持教學的智慧教學軟件。將“雨課堂”這 一智慧教學工具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雨課堂給 學生講解知識、布置現場練習、簽到、與學生互動、匯總學 生平時課堂學習情況等,輔助課堂教學。運用雨課堂等智 慧教學工具,使線上線下學習結合更為緊密,同時通過雨 課堂提高和監控課堂教學的效果,并能有效監督學生對 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在建設好線上教學平臺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學方 法與教學模式改革,將線上教學平臺與傳統線下課堂有 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增加與學生的 有效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部分應用性不強的理 論性知識采用線上教學的方式開展,學生通過線上自主 學習提出問題,再在課堂進行詳細解答,對于這類知識的 教學效果更好。
(四)優化教學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采用學習積分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項目的 完成情況等進行記錄,讓每個學生提交一個合理的“小心 愿”或“小禮物”,周期性獎勵學生“小禮物”,或幫助學生 達成“小心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四、課程考核評價
課程學習采用三種評價方式:常規評價、項目評價、 期末評價。具體評價方式如下:
(一)常規評價 常規評價包括線上評價及線下評價。線上評價主要 以學生對線上預習情況、線上教學平臺、“雨課堂”作業的 完成程度、項目實施過程的工作情況、在線互動學習的情 況來進行評價,依據線上基礎數據的采集與統計,計算每 位學生的線上評分;線下評價主要以傳統的評價方式為 主,如學生線下作業的完成情況、出勤情況、學習積極性 等方面進行評分。
(二)項目評價 項目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項目經理評價、學生評 價。教師評價主要從學生項目報告、匯報等完成情況評 價;項目經理主要從組員子任務的完成情況、團隊協作情 況等進行評價;學生評價主要通過項目組匯報時項目得 分進行。
(三)期末評價 期末評價主要依據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分。 學生的最終評價以常規評價、項目評價、期末評價三 種評分通過加權綜合評分,既考查學生的考試情況,也考 查學生的過程學習情況,適當增加過程考核的分數權值, 突出應用型人才評價模式。
五、課程反饋與改進
即時反饋:每個星期對線上課程資源及學生學習情 況進行查看,了解學生學習資源的主動性、留言等,并及 時調整教學方式,以及對學生留言進行解答。 綜合反饋:根據課程評價情況及基礎數據,對本課程 進行總結,同時對評價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進行調整, 如每個學生工作量的大小、是否存在評價機制中忽略的 內容,在下一輪課程授課前修正與完善。
六、結語
數據庫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生為本”的 教學原則,力求培養應用型人才,在課程設計過程 中盡可能選取學生感興趣、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實 例,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教學過程采用 OBE 教學理念與思想,以培養數據庫技術應用人 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數據庫研發、管理能力為要 求,以案例為驅動重構課程體系,采用線上線下混 合式教學模式,并運用多種方式結合對學生的學 習效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進一步總結反饋,不斷改進教 學模式、評價方式等,“以培養目標為依據,以畢業要求為 宗旨,重構數據庫課程體系,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優化考 核評價,并對課程進行總結與反饋”,形成可持續性發展 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類驍.“新工科”背景下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 [J].教育現代化,2019,6(27):201- 203.
[2]王麗雪,齊海群,王春艷.新工科視閾下在線開放課程的 建設與思考———以“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為例[J].黑龍江教 育(理論與實踐),2019,(7- 8):16- 17.
[3]李凌霞.“慕課 + 翻轉課堂”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 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136- 138.
[4]孫曼麗.國外大學混合學習教學模式述評[J].福建師范 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153- 160.
[5]王帥國.雨課堂: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教 學工具[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5):26- 32.
作者:歐陽林艷 單位:陽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