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社會學下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學下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社會學下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研究

    摘要:2014年國家啟動了以“一年兩考”為主要特點的高考外語考試改革,探索改變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現狀,緩解學生對考試的壓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語言測試社會性研究的理論框架。然后從高考外語考試使用及其影響的社會性、高考外語考試研發的社會性、高考外語考試標準的社會性三個維度來探討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社會屬性。通過研究試圖找到從社會學視角研究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社會屬性的路徑,問題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社會學;高考;外語考試;改革

    一、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現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年)提出了“探索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綜合評價的考試、選拔方式”,實際上蘊含了考試社會化和多次考試的建議,需要在今后的課程改革中逐漸推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提出“探索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國務院(國發〔2014〕35號)在“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中提出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機構、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在“改革考試科目設置”中提出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從以上關于高考綜合改革的國家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有關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方向:考試社會化、國家題庫和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外語一年多考或兩考。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其中關于高考外語考試改革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外語考試一年舉行兩次,試圖最大程度地降低傳統高考“一考定終生”的風險,減緩考生對考試的焦慮,分擔單次高考的壓力,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但在新高考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走班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師資水平、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局限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從學校的具體教學和學生的表現看,高考的壓力的確是被分擔了,但是學生的負擔卻反而加重了。

    二、語言測試社會性研究理論框架

    半個世紀以來,語言測試已經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研究重點從提高測試的信度,改進測試效度,到關注測試的反撥效應。楊惠中(2007)指出一項好的考試還應當對教學有好的反撥作用,對社會有好的影響。近年來語言測試界開始轉向語言測試的社會應用,即研究語言測試的社會性(或稱為“社會維度”)。從考試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決定考試社會權重的因素常常超出語言測試工作者的控制范圍,尤其是當考試成為一種體現政策的工具的時候,此時改進考試后效需要更高層次的決策,包括考試各相關方的正確對待。巴克曼(Bachman)提出了一系列語言測試理論框架,如語言能力模型(Bachman,1990)、語言使用框架(Bachman&Palmer,1996)、測試有用性框架(Bachman&Palmer,1996)、測試使用論證框架(Bachman,2003,2005)。巴克曼將測試有用性模型發展為檢驗測評結果解釋和測評使用合理性的理論測試使用論證框架(AssessmentUseArgument,AUA),該框架成為指導語言測試開發與使用的重要依據。AUA有兩個主要用途:指導測試開發和指導測試使用。AUA框架涵蓋了測試有用性模型的主要內容,測試有用性的六個要素(信度、構念效度、真實性、互動性、影響和可行性)構成測評使用論證各種主張(測試表現、測試分數、解釋、決策、效果)所依賴的理據,各構成要素以支持各種主張的理據關聯成有機整體。AUA框架認為,對一個已有的考試體系來說,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順序來進行測試有用性論證,也就是從考生的測評表現到考試所帶來的社會效果的順序來論證其有用性。而對于開發一個新的考試體系或改革一個新的考試體系,應該采用自上而下的順序,也就是首先要論證考試所帶來的社會效果。對現有的高考進行綜合改革,特別是對實行一年多考或兩考的外語高考改革來說,首先就要論證改革所帶來的社會效果,如對教學的反撥作用以及對社會、學校和家長所帶來的影響。楊惠中(2015)從系統論的角度指出,測試、教學和測試結果的使用構成一個系統,要發揮系統的作用,三者必須協調。實際上三者是不同的過程,雖然密切相關,但畢竟不是同一回事,應當區分開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只有各方正確處理好各自的關系,做到有效測試、有效教學、有效使用,才有可能找到正確的解決之道,取得整個系統的最佳效果。辜向東等(2015)通過對訪談錄的解析《語言評測季刊》(LanguageAssessmentQuarterly,LAQ)十年(2004—2013)名家訪談錄,認為可以從三個維度闡釋了語言測試的社會屬性:1.語言測試標準的社會性;2.語言測試研發的社會性;3.語言測試使用及其影響的社會性,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測試的社會性問題對我國語言測試研究與實踐的啟示。這三個維度包括了考試的每一個流程:制定語言測試標準、研發語言測試和語言測試的使用及其影響,在每一個流程中都要研究其社會性。本文主要依據以上社會性研究理論框架,從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社會屬性的三個維度來探討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社會屬性:高考外語考試使用及其影響的社會性;高考外語考試研發的社會性;高考外語考試標準的社會性。

    三、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社會性

    高考外語考試是一個大規模的、高風險的語言測試,測試成績往往影響考生的未來,具有極強的社會性。以一年兩考為主要特點的高考外語考試改革必然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影響,無論這種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都要加以透徹的研究,才能減少改革必然會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

    (一)高考外語考試使用及其影響的社會性

    1.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公平性高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風險考試,2017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940萬人左右,背后牽涉到近千萬的家庭。考試成績甚至會改變考生命運,特別是對于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的考生。因此,高考外語改革的公平性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我國的語言測試界,關于測試公平性研究的理論探索很少,而相關的實證研究也主要是圍繞考題對于不同考生群體的差異效應,即DIF(DifferentialItemFunctioning,試題差異作用)研究展開(范勁松,2014)。李清華(2016)認為基于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考試的公平性分為“測量公平性”和“社會公平性”。前者是效度的一部分,其檢驗屬于開發者的效度驗證;后者是社會問題,其檢驗應由測試使用者負責。因此關于高考外語考試公平性驗證框架應該包括考試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從測量公平性的角度來看,在試題設計上,題目或題型不能有利于部分地區或民族的考生,兩次考試的題型保持一致,難度要盡量保持相同;在考試施測時,考場環境不會影響考生的作答、聽力播放設備要保持良好狀態;在分數評定時,評分員的評分要保持內部和外部的一致性;分數解釋時,要對兩次考試分數進行等值處理;這樣才能為高校考試招生管理部門做出正確的決策,取得預期的后效。但從社會公平性的角度來看,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預期社會效果和實際社會效果并不一定一致,需要加以深入研究,找出原因。2.高考外語考試改革對教學的反撥效應一項大規模、高風險的考試改革除了首要關注考試的公平性外,還要關注考試對教學的影響,也就是高考外語考試改革要對高中外語教學產生積極的、正面的反撥效應。否則就會對學校的外語教學的開展、教師的外語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外語學習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改革就難以取得想要的目的和效果。這次高考外語考試改革的初衷就是通過“一年兩考”改變傳統上“一考定終身”的現狀,緩解學生的考試壓力;通過改革高考外語考試的題型促進高中外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變。而在把浙江和上海的考試改革推廣到全國前,要對高考外語考試對高中外語教學的反撥效應進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應包括:(1)“一年兩考”對北京高中外語教學的反撥效應有什么特征?(2)“一年兩考”政策是否減輕了考生的負擔?(3)什么外語測試題型更能促進積極的反撥效應,并適用于“一年兩考”的外語考試?根據高考外語考試改革對教學的反撥效應的形成過程模型,高考外語考試改革通過影響教師、學生和家長、學校和管理部門的教學信念、規范信念、控制信念,從而改變教師的教學態度,產生社會壓力、影響管理部門的實施能力,最終影響教學決策和教學行為。

    (二)高考外語考試研發的社會性

    高考外語考試這樣的大規模、高風險考試往往實行全國或各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的方式,然而由于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貧富差距較大,考生的性別、專業、經歷、文化及民族背景等差異可能對測試的公平性形成挑戰(辜向東,2015)。除了在技術層面要通過多層面Rasch模型、結構方程建模等方法對考試進行偏差檢驗,對高考外語“一年兩考”的分數等值處理,從而保證考試的公平性;還要制定我國的語言測試道德準則及行為準則以規范和指導測試工作者的職責和行為,避免試題本身對于不同社會群體的考生在考試材料選擇和題項設置方面有“偏差”。《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提出“探索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高考外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就是對改革的響應。因此,需要在時機成熟時推動語言測試社會化,使其適應社會發展及人才選拔的需求,將考試的社會價值最大化。

    (三)高考外語考試標準的社會性

    國務院(國發〔2014〕35號)“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中提出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的目標。近年來,隨著歐洲語言共同框架(CommonEuropeanFrameworkReferenceforLanguage,CEFR)影響的擴大及我國語言教學和測試的發展,關于建立我國語言能力等級共同量表的問題引起語言測試界的重視。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必須基于中國國情制定,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特殊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具備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適合我國學生、教師、考試機構等各類使用者,有利于我國英語學習、教學和測評發展。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研制目的是服務于我國英語教育事業,因而描述語需最廣泛地覆蓋中國英語學習者日常及英語教學需求,只有源于中國學習者日常生活的典型活動和相應能力描述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目的(劉建達,彭川,2017)。

    四、結語

    2014年啟動的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的高考外語考試改革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外語考試首次實現“一年兩考”,目的是要打破原來“一考定終身”的現狀,緩解學生對考試的壓力,增加新題型,上海高考外語考試增加口語測試等,試圖改變中學外語教學過分重視書面語,忽視實際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但高考是一個大規模、高風險的考試,“一年兩考”為典型代表的高考外語考試改革在中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必然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有些影響會超出改革設計的初衷,甚至會對中學外語教學,學校、社會和家長對考試的認知產生一些負面的社會影響,這要從社會學的角度去加以研究,找到原因和解決方法。

    作者:吳宗酉 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成成人看片在线|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成人狠狠色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