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環境藝術專業社會實踐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階段的環境設計專業實踐課程在課程設計、培養目標評價體系、校內外對接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該文研究當前應用型技術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社會實踐課程的教學設計,分析當前實踐教學的不足,針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校內外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相關建議,通過調研分析社會需求和應用期待,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培養人的依據等方面研究企業準入條件和崗位競爭優勢。
關鍵詞:實踐教學課程思政專業能力社會能力
一、課程思政在社會實踐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實踐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專業屬性和學生特點,使教學設計、校內與企業銜接設置合理,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為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為新時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社會實踐課程提供了根本依據。高校應通過增強文化軟實力,將學生的思想建設與專業能力一體化、合理化地融入實踐教學。社會實踐課程應通過校內教學引導,結合企業實踐,加強校內專業基礎知識導向,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實踐教育介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有助于學生掌握實際技能,以專業基礎知識和校內基礎實踐為載體,引導學生明確自我認知,增強自律性,增強與企業的對接能力和社會核心競爭力。當前,高校越來越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以社會需求為前提,以“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宗旨,以“基礎實、技能強、素質高”為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業、創業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基礎,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和實際操作性教學;同時,注重學生的思想建設,在實踐課程設計中充分考慮藝術類學生專業學習與社會對接能力的特殊性,在教學中重視實踐環節教學,依托學校現有校內實踐場所和校外實踐企業,真正利用好校企合作平臺,通過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社會工作能力。在社會實踐課程設計中,高校應根據專業課范圍,在校園文化建設、學院文化建設、專業文化建設中融入實踐環節,以校園場所為依托,按照企業設計流程展開模擬教學,真正明白為誰培養人,以增強學生的企業適應性,為他們走出校園、到企業開展實踐工作做具體的理論、方法、技術指導。首先,教師要注重前期準備工作(調研分析)和具體實踐操作,并在課中及時總結,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性;其次,專業教師要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多與企業溝通人才培養方案,為更好地適應設計行業變遷和社會需求做準備,做到課堂實踐教學與企業對接零距離。學校可以提供多個校企合作基地,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實踐基地,把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作為培養要素,建立理論與實踐課程結合的培養體系。
二、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方法
實踐教學改革設置思想建設、專業技能、生活能力、社會能力四個層面,將實踐教學分為認識社會、研究社會、理解社會、服務社會幾個階段,將課程實踐與具體崗位需求對接。學校教師與校企合作單位共同設計社會實踐教學,推進校企融合發展,加強“雙師型+雙導師”實踐教學團隊建設,搭建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符的實踐教學基地,確定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次要內容,便于更好地培養“基礎實、技能強、素質高”的人才。
1.以思想建設為前提
基于課程思政與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要求,高校應適應當前擇業、就業、創業的社會需求,通過社會實踐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實踐程結合,培養學生自律、自強的性格,引導其發掘自身優勢,培養學生從學校向企業過渡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課程實踐教學中,學生可以自主分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實踐作業。組隊的教學設計方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使團隊成員之間取長補短,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高校要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精神,為社會實踐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實習打好基礎,使學生進入企業后能更好地融入企業團隊,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重中之重,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畢業實習、工作實踐的操作適應性,提升學習能力,更好地勝任崗位,盡快適應企業工作模式,滿足企業對專業能力的要求。高校應以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設計實際應用能力為核心,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為目標,提高學生就業、擇業、創業的綜合競爭力。
2.以專業技能為基礎
從學生入校之初,高校就應研究、預測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擇業、創業需求,將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理論課等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結合,把專業技能和思想建設作為產出要素,研究與企業對接的相關能力要素,制訂培養計劃,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人才專業技能培養應契合企業工作形式,通過產教融合深化教學改革,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以企業社會需求為根本,制訂教學計劃,設定教學大綱、教材、評價考核方式。高校要鼓勵學生參加相關技能考試,增強自身能力,從思想上教導學生如何學習、為何學習、怎樣提高專業能力。高校應以實際場地為實踐課程指導,以專業技術為支撐,鍛煉學生的專業設計實踐能力。在課程教學設計之初,教師可利用校內資源,以校園文化、學院文化、專業文化、學風文化為立足點展開實踐教學,在課程中期利用家鄉文化、校企合作基地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文化自信,加強其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意識、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文化強國意識。高校應利用現有場所以小見大,充分發揮藝術設計專業優勢,帶領學生到校外博物館等常見場所參觀、調研、設計,集中、獨立、分散不同的種類實踐途徑,各取所長。結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高校應以校園實際設計項目為教學實踐基礎,如校園內陳列館設計、辦公空間設計、實驗室設計、學院辦公樓景觀設計、宿舍樓中庭景觀設計等,嚴格要求設計形式與企業方案一致,具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分析階段:前期調研教師、學生、后勤工作人員等受眾,了解用戶需求;第二,設計階段:進行草圖方案設計(一草、二草)、中期設計、專項設計;第三,完成階段:方案匯報(從分析階段到最后的成果展示階段)。課程中期、后期企業實踐都可以此為參照。
3.以培養學習能力目的
高校要研究與預測專業未來發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崗位中學會遇到問題時轉換思維并加以解決,形成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高校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將學生培養成為未來行業的骨干為目標,幫助學生制訂職業規劃,發現學生的亮點、優勢,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課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充分發掘自己的興趣,通過興趣引導實踐學習,樹立自信心,增強自律性。此外,高校還要關注專業技術變革,強化思想建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咨詢者,應為學生設計企業工作模式,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實踐崗位,打破學校與企業的壁壘,將具體項目融入教學體系,構建以專業技能應用激發實踐能力為重心的教學體系,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打好基礎,增強其適應能力。
4.以完善生活能力為根本
教師應在實踐課程中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時間觀念,按照時間節點嚴格完成設計不同階段的要求,學會在課堂之外最大化地利用時間,提升自己的設計能力。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自理意識,在設計過程中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擁有良好的心態,學會承受壓力、緩解壓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獨特的見解和想法,在遇到問題時有應變能力,學會解決問題,處理生活中的矛盾,進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5.以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
在社會能力培養上,教師首先需要分析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發展概況和存在的問題,在思想建設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以培養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完善自主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思想與藝術專業技能的結合。高校可聘請企業設計師為學生的校外導師,引導學生更好地協調資源、學以致用,確保畢業選題的落地性。學生應自主選擇、發展興趣,增強對崗位的認識與分析能力,更好地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尋找個性化、創新性的學習新路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愛崗敬業、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社會實踐課程的一部分課時分配在學校,教師應進行理論知識、設計流程的相關指導,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以小組合作為例,引導學生根據組員專長分配任務,取長補短,更加高質量、高效地完成設計任務,發揮各自專長;注重培養學生不怕吃苦、愛崗敬業的精神,使學生對于分配到的設計任務做到盡心盡責,在團隊中合作共贏。學校應將一部分課時對接校外,校企共建課程體系,校外導師提供實際項目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根據項目概況、現場照片、實地考察首先進行崗前培訓,讓學生了解實際設計項目情況,再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引導,提供擇業、就業、創業的相關意見,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將職業素質要求融入教學過程,形成學生的能力遷移。除實踐教學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選題時選擇與實踐崗位一致的研究方向,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
三、課程評價體系設置
課程成績評定可分為校內評價、校外評價兩部分。校內評價主要是教師評價,主要包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評定重點針對課程講授過程中學生對于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對于設計流程的掌握、課程目標達成度(設計完成程度)、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進行評價,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考慮,全程步步檢測考核、具體分項。校外評價主要包含企業評價和用戶評價,評價主體為企業、客戶(使用者)。企業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崗位適應性進行評價;用戶對學生設計方案的使用體驗、期望和最終效果進行評定。此外,評價還包括學生工作后的自我評價和反饋,以有針對性地為實踐課程的后續開展提供方向和依據。結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社會實踐結合,是新時代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中之重。高校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從實踐教學改革入手,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從完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資源建設以及學生社會實踐管理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讓學生走進社會、走向企業,完成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當今社會發展變革需要人才的對接,以企業需求和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以社會實踐培養時代新人。通過課程改革,學生能夠快速融入企業團隊,參與實際項目,清楚自己的職業規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掌握企業生存技能。
作者:陳潔 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