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保險工作問題及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面臨的問題
(一)基金支付壓力增大
一是人口老齡化加快,退休人員增加,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增加。以廣西為例,截至2012年末,廣西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人數為349.07萬人,離退休人員為163.58萬人,供養比例為2.13∶1;截至2013年末,廣西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人數為365.77萬人,離退休人員為172.6萬人,供養比例為2.12∶1;截至2014年末,廣西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在職職工人數為377.31萬人,離退休人員為180.28萬人,供養比例為2.09∶1。由此可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意味著供養比例逐年提高,即以更少的繳費人員來供養更多的退休人員,從而增加基金支付的壓力。2013年廣西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364.16億元,比2012年支出增加63.07億元,增長20.95%;2014年廣西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412.38億元,比2013年支出增加48.22億元,增長13.24%。每年基金支出增幅都超過兩位數。按照目前的現收現付的體制,隨著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缺口將進一步加大。二是失業人數增加,從而增加基金支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產業和行業不斷轉型、優化升級,對傳統勞動力需求降低,不少企業還解雇部分員工,造成失業人員增多,勢必增加失業保險基金支出。
(二)基金貶值風險
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單一,法律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只能存入銀行或購買國家債券,靠存款或債券利息保值增值。我國銀行存款利率長期略低于當年通貨膨脹率,若銀行存款以單利計息,而通貨膨脹對貨幣的影響以復利計算,加大了通貨膨脹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貶值力度,削弱了銀行存款的保值能力,無法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和增加基金積累。
(三)管理服務的壓力越來越大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社會保險服務的便攜性、可靠性、公平性以及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面臨的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的壓力越來越大。政府職能轉變和服務型政府建立把公共服務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群眾有更高的期盼。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社會保險服務,更是人們期望的焦點。在全民參保的情況下,參保群眾的多樣性不僅要求服務更加多樣化,而且更加分散化,更具流動性。社保集中式的大廳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要求。參保群眾更期待能有在家門口的“一門式”“一站式”綜合服務。新一代參保人群更期待無時空限制的更便捷的網上、手機等智能服務。流動性人口更期待個性化服務,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隨著人們法治觀念的不斷增強,人們對社會保險服務的規范化、公平性、透明度會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從而導致社會保險管理服務的壓力越來越大。
二、對策
(一)依法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社會保險遵循“大數法則”,社會保險覆蓋面越廣,參保人群越多,繳費人數越多,基金收入和基金積累就會增加,抵御風險能力也就越強。因此,要以全民參保登記作為重要基礎和手段,摸清各項社會保險應覆蓋人群的底數,按照不同險種規定,促進應保未保的人群納入參保范圍。重點把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職工和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參保率;引導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積極參保、長期參保,鞏固和提高參保率;積極探索失地農民、進城務工人員的參保政策,對被征地農民實行先保后征,應保盡保。
(二)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
社會保險的目的是確保社會保險各種待遇的發放,保障參保人員的基本生活,維護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而社會保險基金是確保待遇發放的基礎和保證。社會保險費征繳是基金來源的主渠道,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一是加大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稽查力度,確保基金應收盡收。社會保險費是依據職工的工資收入作為基數計算收繳的,繳費工資基數的高低,直接影響社會保險費的收入。由于部分企業法律意識淡薄,為了達到降低成本、少繳社保費的目的,存在少報、漏報、瞞報工資基數問題。因此,要加大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稽查力度,要把繳費工資基數稽查作為增加基金收入和維護職工利益的一項措施,通過稽查,糾正、杜絕企業少報、漏報、瞞報繳費基數的行為,對瞞報工資基數的企業,除按規定進行補繳本金外,加收滯納金,依法對責任人予以處罰和通報曝光。同時,推行繳費工資基數申報個人簽名和公示制度,建立職工監督企業繳費的機制,以保證企業申報繳費基數的真實、準確,促進基金應收盡收。二是加大基金征繳執法力度。要嚴格按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征繳社會保險費,提高征繳率。對欠繳社會保險費企業,分析欠繳原因,針對各企業的實際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對有能力繳費而不繳納或少繳的,堅決依法收繳,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保證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到位。
(三)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
社會保險統籌層次越高,制度覆蓋范圍也就越廣,基金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調劑,均衡地區之間的社會保險負擔水平,提高社會保險抗風險能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目的是讓參保人員不分區域享受統一的國民待遇,以更高層次的社會統籌來確保待遇發放,更充分地體現社會公平;另一方面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從國家層面安排和保障基金,增強基金的調劑、保障功能和使用效率,從而更加保障參保人員待遇享受的公平性、穩定性和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可持續性。
(四)實施社會保險優惠政策
一是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目前參保企業承擔“五險”社會保險費的費率超過繳費基數的30%,企業普遍反映繳納社會保險費負擔重,特別是養老保險費率偏高,企業難以承受,一方面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影響企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影響企業繳費的積極性,導致故意欠費現象的發生。因此,應在擴大覆蓋面、增加基金平衡能力的前提下,科學合理確定和調整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保持企業發展的活力,促進企業參保繳費。二是實施繳費補貼。對費率較高的養老保險給予適當的繳費補貼,同時,建立激勵機制,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較多、錄用時間較長的小微企業、園區企業,實施由財政提供社會保險繳費補貼的政策。三是實施穩定就業崗位補貼。對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員、少裁員,穩定就業崗位的企業,由失業保險基金給予穩定崗位補貼。四是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五項社會保險費實行緩交政策,緩交期間各項社會保險待遇保證發放。
(五)拓寬基金籌集渠道
一是加大財政對社保的投入。健全社會保障財政投入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預算制度,明確政府所承擔的社會保障責任,更好地發揮公共財政在社會保障中的作用。目前廣西大部分地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收不抵支現象,隨著制度不斷推進,這些地區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在新增擴面和基金來源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險的投入,才能確保養老金發放。二是積極開辟國有資產社會保障資金新的籌資渠道,劃轉部分國有資本或通過證券市場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充實社會保障基金,使社會保障基金更有保障性和可持續性。三是加強基金保值增值。社會保險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積累了一定規模的社會保險基金,國家應盡快出臺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管理辦法,在確保當期基金支付和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基金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最大限度地用活社會保險基金,使基金保值增值,增加基金收入。
(六)加強社會保險宣傳
宣傳工作是做好社會保險工作的先導和前提條件,宣傳工作做好了,宣傳到位了,就為社會保險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因此,要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網絡、手機等媒介手段宣傳社會保險,擴大社會保險知曉率,使社會保險深入人心,家喻戶曉,提高全社會的社會保險意識,變“要我參保”為“我要參保”,并自覺監督單位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另外,對故意拖欠社會保險費的單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通過新聞媒體進行曝光,讓社會公眾監督單位繳費,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共同監督社會保險的良好社會氛圍。
(七)提高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
黨的十八大提出“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務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和經辦服務體系。”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能力建設、健全經辦服務體系、提高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是深化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社會保險政策能否落實到位,社會保險事業能否健康發展,關鍵在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執行力、經辦管理服務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社保經辦管理服務水平是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的保證。一是加快健全社會保險經辦管理體制,著力整合經辦管理資源和管理職能,實現統一經辦,統一征繳,優化經辦服務流程,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的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套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業務流程規范、管理手段先進、服務水平一流的管理服務運行機制,為參保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二是加強社會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建立標準統一、全國聯網的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國“社保一卡通”,參保人員流動到哪里,社保網絡就服務到哪里,方便參保人員走天下。三是加強社會保險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干部隊伍的政治思想素質、經辦管理服務水平,為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能力保障。
作者:羅俊鑫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