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入學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又是一年入學季,又有一撥混沌蒙昧的孩子要走出家門,入校做小學生了!不由我想到他們剛入學第一天時教室里的情景:說的、笑的、打鬧的、亂喊亂叫的、滿地亂躥的、吃東西的、拍的桌子山響的、翻書包的、摸著眼眶哭的、甚至還有頭枕書桌流著口水睡覺的……真是亂七八糟、無奇不有!面對這些孩子,如何把握好這一開端,使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就明白為什么上學?怎樣上學?上學以后干什么?要把他們在短時期內培養成合格的小學生,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的老師個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聯系客觀實際,精心設計,周密安排,從細處著手,嚴字當頭,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用兒歌教孩子記住學校的日常要求,培養行為習慣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校園環境是陌生的,老師同學是不熟悉的,況且幼兒園以保教為主,老師阿姨細心周到的照顧,讓孩子生活得無憂無慮。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游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松松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后,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此外,還得遵守校紀校規,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是心理發展上的一個突變,面臨這一重大轉折,作為老師,做好處于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我針對剛進校孩子的特點,為了讓孩子盡快熟悉學校的規章制度,把學校的各個環節的日常要求以兒歌的形式教給孩子,孩子們記得快,記得牢,然后反復引導孩子訓練,不用多長時間,每個孩子基本都能按要求做到做好。
1.認識校名、年級、班級。背著小書包,來到××校,進入一年級,×班是我家,從此我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文化。
2.到校時間。早八點,午兩點,見了老師問聲好,教室里面把書讀。
3.排隊。排隊快靜齊,行進不講話。
4.上課的要求。①課前準備要做好。鈴聲響,進課堂,小小腳,并并攏,小小手,自然放,課本鉛筆放得好,靜等老師來上課,比比哪個坐得好!②上課起立。老師上課問聲好,立的直,站的快,老師回禮才能坐,動作輕快好孩子。③上課要求。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勤動腦,多提問,舉手發言是禮貌。
5.讀書姿勢。身坐直,頭放正,肩要平,雙手拿起書,眼睛離書一尺遠。
6.寫字的要求。寫字姿勢要端正,身體坐正書放平,一寸一尺一拳頭,左手翻書右手寫。
7.課間要求。下課鈴響兩件事,一要立即上廁所,二要做好課前事,時間足夠不用跑,游戲玩耍不能遠,課間安全記心間。
二、培養學習習慣
1.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入學教育時就要有意識地去激發他們的興趣,新生入學后,教師不必急于上課,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下學校,讓他們熟悉一下學校的環境。看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上課?怎樣讀書?怎樣做游戲的。讓他們喜歡上自己的學校,知道學習也是很有趣的。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在講課時可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有條件的還可以運用電教手段,去強化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室布置充滿童真童趣,桌椅高低適宜,衛生干凈。
三、衛生習慣教育
在集體中生活,孩子在學校必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個人衛生要求:
1.睡起洗臉洗腳,早晚勤刷牙,飯后要漱口。
2.經常洗頭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
3.常剪指甲,常理發。
4.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
5.常穿校服,得體大方。
6.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
7.注意用眼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8.不喝生水,不吃不潔食物,不買“三無”食品。
9.飯前便后要洗手,吃東西前要洗手。
10.預防疾病傳染。校園環境衛生要求:
1.教室地面干凈,清掃徹底、及時,無衛生死角。
2.課桌、物品擺放整齊。
3.勞動工具擺放規范,衛生保持良好。
4.不損壞課桌椅,不亂刻亂畫。
5.不在教室、樓道、操場亂扔垃圾,見到垃圾應該主動拾起,放到垃圾桶內。
6.愛護公共財物,不毀壞樹木,不踐踏草地。
7.不把早餐、零食帶到校園內吃。
四、安全教育
1.課間安全。課間玩耍時,不要劇烈運動,不要快跑,要穩穩地走,防止摔倒或和高年級學生發生碰撞;不做危險的游戲;不私自攀爬建筑物;不要把文具如直尺、鉛筆等含在嘴中,也不要拿著玩耍,防止戳傷他人或被戳傷。
2.活動安全。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要聽從老師的統一安排布置,認真做好準備活動,遵守運動規則,杜絕發生哄鬧現象,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課間、課后在沒有指導教師的情況下,不允許攀爬體育器材。
3.交通安全。孩子剛開始要求家長接送,熟悉道路,之后給孩子灌輸一些安全常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雙慧眼去觀察學生,通過一些細節去了解學生。有針對的、反復的去強調去引導。這樣不但達到了教學目的,還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總之,只有在教師用心努力下,才會在孩子人生的初期就培養起他們各種好習慣。
作者:柳志萍 單位:隆德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