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改變教育理念,注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
眾所周知,教育不僅是培養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科學水平與人文素養的提高。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不是只有知識的傳承是重要的,還要有新的血液來注入這個社會,要進行創新、思考。有道德,能夠進行自我身心的凈化,擁有較好的人格魅力,更要有文化的厚積薄發,所以我們不僅需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更要讓學生具備優良的品質。初中生還在成長階段,眼界和認知水平不高,不能獨自理解體會人文思想和精神,需要教師適時給予引導,因此提升教師本身的科學人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僅要專業知識過硬,更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道德品質,進而給學生的精神世界帶來積極的正面影響。
二、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如今屬于信息社會,智能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屢見不鮮,方便隨時隨地查閱了解新信息。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提一些專題性的問題和探索性的題目,給學生布置業余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這些專題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完整的活動計劃,活動實施過程和活動總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請教他人,學生和他人切磋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過程。這些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同時也能讓學生形成樂于創新的思維習慣。此外,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用心思考,自由交流,發現新的問題,共同答疑解惑,激發學習興趣,更真實地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能夠明白集體力量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會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這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是很有益處的。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營造人文素質環境
為了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精神世界,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上的一切資源營造人文素質環境,讓學生在此環境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首先,合理利用課前導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準備一個表演,利用自己對文章情節的感受將其演繹出來。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也做到了寓教于樂。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學習。好的文章,每一句都是經典,學生應細細地體會每一句中的人文精神。
四、借助現代教學工具,并提高教師素養
運用多媒體可以將抽象事物實體化,使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給學生帶來更為具體的情感體會。所以,多媒體教學的利用增加了學生對文章的深刻領悟,能更加理解文章的多層表達。教師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理解文章意旨的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不斷地提升個人素養和文化,具備較好的品格,得到學生的認可,做到“為人師表”。首先,增強自身技能,提高專業水平,知識面要廣博得學生好感與崇敬;第二,懂得表達自己,具有自身語言特點,讓枯燥無味的文字變得活靈活現,讓學生產生興趣;第三,要培養自身道德品質,樹立正確價值觀,擁有豐富情感,帶領學生體會文章中細膩的意旨,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學生高尚情懷。
五、結語
我國民族文化經過悠久歷史沉淀,經過數次革新、改進,語文教育的發展成長我們有目共睹,雖距理想教學方法有一定的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進行語文教育是讓學生發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也是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教師任重道遠,要不斷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寬容的心、高尚的品行對學生進行“寓教于無形”的教育。語文教育內容和形式的不斷充實和創新,勢必讓當前的教育改革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于福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
[2]黃怡.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現狀和對策[J].亞太教育,2016(19)
作者:崔富英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公園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