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路徑和評價機制。文章認為,利用院校資源,從社會實踐的角度體現和評價醫學生人文素養,多個平臺、多種方式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社會實踐;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研究
1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存在必要性
以目前在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醫學類本科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座談、訪談,結合問卷調查形式,研究者了解到,影響醫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1)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指醫學生所具備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醫學生的內在品質[3]。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應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定的人文底蘊,健全的心理素質,文明優雅的言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廉潔行醫的意識。可見人文素養包含多方面內容,如此復雜的內涵,需要長期、多方面的培養,不是一兩門課、一兩個人甚或一所大學就能改變的,整個大環境的影響、從小到大的熏陶必不可少。(2)就課程設置而言,我國醫學院校的人文社會課程學時、學分并不多,且存在將人文教育與思政教育混為一談的問題,缺乏與專業的有機結合。醫學人文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難以觸及靈魂深處,醫學生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醫學人文素質在他們將來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意義。既然課堂上的教育教學難以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醫學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養適應現代醫學要求的人文素養,就具有必要性。
2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存在可行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臨床醫務工作者做的是與人打交道的事,如果不能融入人群中去實踐,就無法感知醫療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無法恰當應對,也就是說,無法體驗醫學人文精神并有針對性地加以關注、鍛煉和運用。所以,社會實踐活動實際上拓展了學校人文教育的空間,這種來自現實人生的人文教育比學校課堂上的教育更為直接與深刻,無疑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更容易對學生產生持久影響。只有在耳濡目染和切身實踐中去體驗人文精神,生發人文情懷,醫學生才能真正領會“大醫精誠”的深刻涵義。
3以社會實踐為載體,探索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路徑
3.1以社會實踐引導醫學生關注民生問題
醫學生是未來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將要面對的是存在生理或心理問題的病患,這類人群身上可能映射出比一般人群更復雜的社會民生問題。所以,指導學生深入基層、社區、各級醫療機構、貧困地區,通過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直面社會現狀,可以促使醫學生在學醫之初就感受民生疾苦,激發責任意識,進而提升學習的主動性。
3.2以社會實踐拓寬醫學生視野,積累人文知識
組織學生參觀知名企事業單位,與多領域的大咖交流,給予醫學生本專業以外更多的啟發,促進多學科融通,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醫療和科研活動奠定基礎,也因此了解各類人群的需求,便于與病患溝通對話。在此過程中,以各領域專業的精神和專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用榜樣的力量感化更多的年輕人,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學生。
3.3以社會實踐幫助醫學生提升醫患溝通技巧和心理素質
帶領醫學生參與義診、健康宣教等實踐活動,不僅為他人帶去知識、健康和希望,還給學生提供了提升自我的空間。這些實戰機會,鍛煉了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培養耐心、細心和善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怯場心理,提高抗壓能力。在醫患矛盾凸顯的今日,這一點非常重要。
3.4以社會實踐激發醫學生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開展志愿活動,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發展智能,同時引導其樹立醫者仁心的理念,服務病患,回饋社會,助人自助,最終達到人生目標和社會需求的雙贏。
4以社會實踐為載體的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路徑評價機制
對于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和表現突出的指導老師,學校和學院應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以操行評定加分、評選先進個人、頒發證書、項目資助等形式調動廣大師生積極性、主動性,保證活動持續開展。在人文素養課程中設置案例分析、實地調研、論文寫作、體驗式教學等實踐課時,作為考核標準之一。但所占權重以及人文素養類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是否可以提升、考核的量化標準等問題,仍值得商榷。該項目實施前后,研究者對參與師生主觀感受做過對比。有同學們表示,雖然社會實踐活動,常常很辛苦,但是看見病患舒展的眉頭和笑臉,大家都覺得收獲遠比付出得多。這收獲不僅在于自身價值的體現,也包含很多實踐的方法,做活動、做醫生都要注意從需求出發,尊重和照顧到對方的實際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度,以期事半功倍。還有的同學說,社會實踐是教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所學知識、吸收新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大學生可以在這個課堂里自由馳騁,發揮自己的才能。
5結語
綜上,利用院、校資源,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體現和評價醫學生人文素養,從多個平臺,以多種方式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有效途徑。如何完善并有效開展,量化評估,需要不斷地摸索、調研、開拓創新。
參考文獻
[1]衛生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通知(衛科教發〔2001〕212號)[S].2001.
[2]張俊.當下高等醫學人文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32(8):434.
[3]王琳.醫學生人文素質缺失的成因危害和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2):166-168.
作者:石曉蘭 殷佩浩 季喻玲 周詣 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普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