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論文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軟件技術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論文3篇

    第一篇

    1專業發展前景的基本影響因素

    1.1國家信息安全觀的強化為IT行業的發展帶來的沖擊

    2013年6月“斯諾登事件”爆發,11月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國家的信息網絡安全問題被提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從當今時代的全球熱點問題來看,信息技術都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一個臉書為諸多國家的顏色革命者提供信息互動的平臺,一個谷歌在世界上到處為美國政府收集地理情報,一個思科,互聯網上近80%的信息流量經由思科系統公司的產品傳遞,微軟的操作系統平臺,其龐大的用戶基數讓Windows穩坐市場占有率第一,iOS和Android在移動通信市場快速增長,而所有這些核心的信息技術平臺無不是掌握在他人之手,所以不管你在這些平臺上跳多高,下名的那雙眼睛都會看的清清楚楚。2014年5月20日,中央機關采購計算機禁止安裝Win8操作系統,中國在新系安全領域的反擊戰終于拉開了序幕,當然萬里長征,這僅僅是第一步,但就是這一小步,仿佛給平靜的湖水投下一粒石頭,底層平臺如果要變,應用層的開發技術肯定要隨之而變,在高校的軟件技術專業教學中,java和.NET一直扮演著主流角色,如果java具有平臺移植的優點,但是作為微軟的技術平臺,.NET的發展前景如何,高校的教學是不是要帶來一定沖擊?當然最好的辦法,是發展出中國自己的軟件開發平臺,但這首先取決于底層操作系統的變化而定,而這個變化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都是被動接受的一方而不能自己決定。總之,Win8禁裝事件給大學軟件技術的教學教學內容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正是這樣一個因素,也為該專業的發展前景帶來了模糊的成分。

    1.2學習軟件技術專業的基礎知識需要和學生現狀的矛盾

    “軟件藍領”,雖名為藍領,但是軟件編碼人才的培養所需要的知識基礎卻遠非培養一般藍領技術工人需要的基礎知識可比,英語基本功,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缺一不可,五年前,中國的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分數在總分750的情況下,還需要四、五百分可以接受的程度,應該說,這些學生所具備的英語和數學基本功還是可以基本滿足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基礎要求的,但是,現在,就河南這個高考大省來說,相當部分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降到了200以下,其他省份,部分高職院校已經施行注冊入學,相當部分學生不要說基本的學習技能,有的甚至連初中一年級的英語單詞都不認識,面對著上萬行的程序代碼,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學生們的感覺,我們不能說這些學生對社會沒有用處,本著因材施教,我們是不是應該量身定做一些對他們來說可以學會的東西,來訓練他們的社會生存技能呢?如果高職院校的入學分數線持續下降下去,軟件技術類相關專業在高職類院校里消逝幾乎是為時不遠。

    1.3高職院校發展的國家規劃對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的發展影響

    從全球范圍來看,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工科技術類教育也或說職業教育的比例都是大于普通的學歷研究性教育的,從事職業教育的大學的國家定位有的幾乎相當于我們的清華北大,反觀我們則正好相反,當然國情不同,不可照搬,但近幾年來普通本科生的就業率低于高職類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相當部分不適應社會需求,諸多現象大家幾乎是有目共睹,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出臺,《決定》提出要引導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也會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傾斜。高等職業教育似乎迎來了春天,但是對現存的高職院校來說,卻非喜訊,部分本科教育轉職業教育必將給現存高職院校的生存帶來更大的壓力,從高職院校變成應用技術類本科院校畢竟只是極少數高職院校的事情,對于這少部分學校來說,軟件技術類專業必將生存下去,并迸發出無與倫比的發展前景,但是沒有機會升本的高職院校,應本著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則,對軟件技術專業進行徹底的轉型,多講軟件使用技術,少講或不講軟件開發技術。

    2結論

    軟件技術類專業在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每一個高職院校都要做兩手準備了。隨著學校整體生存壓力的加大,學生知識基礎的下滑,對升本無望的學校來說,為學生計,為學校計,遲轉不如早轉。對于升本仍有一搏的高職院校來說,軟件技術類專業的發展定位要考慮大環境,考慮社會因素,不能一條道跑到黑,畢竟軟件開發技術的更新,一直以來都很頻繁。

    作者:張大鵬 董俊磊 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

    第二篇

    一、樣本情況及研究方法

    學生選取。在實際樣本選取過程中,每個班級都會有將08、09及10級降轉學生,考慮到這些學生和班級主體學生學習時間不一致,且擔任課程教師也各不相同,實際分析過程中將這部分學生去除在外。成績選取。大學學習過程中,都會有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不合格而參加補考或重修的現象產生,部分同學參加了2次及以上的補考,也就是說剛開始不及格的同學經過幾次重修補考后成績最終合格。本次研究中課程成績以學生第一次正常考試所獲分數為標準。課程選取。本次學生成績統計涵蓋了學生大學期間除任選課、輔修課以外所有課程的學業成績(直接從教務系統導出)。將任選課成績排除在外的原因是由于大學期間每個同學選上的任選課科目各不相同,任課老師評分標準也各不一樣,因此所獲分數不具有可比性。共選擇29門課程,所選具體課程是:C/S應用系統開發(X1),C語言程序設計(X2),大學生安全教育(X3),大學生就業指導(X4),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X5),電工基本技能實訓(X6),動態Web技術(X7),工程應用數學(X8),公共外語(X9),網絡組建實訓(X10),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X11),軍事理論與訓練(X12),毛概(X13),面向對象編程實訓(X14),面向對象程序設計(X15),軟件測試技術(X16),數據結構(X17),數據庫管理與應用(X18),數據庫原理與應用(X19),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X20),體育與健康(X21),網絡操作系統(X22),網頁設計與制作技術(X23),網頁特效(X24),信息資源檢索(X25),應用文寫作(X26),游戲開發技術(X27),專業技能實訓(X28),綜合應用開發項目實訓(X29)。

    二、學生成績因子分析

    (一)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

    KMO(Kaiser-Meyer-Olkin)用于對變量之間偏相關性進行檢驗,一般KMO值大于0.9時效果最佳,0.7以上可以接受,0.5以下不宜作因子分析[3]。如表2所示,本例中KMO值為0.894,表示適合做因子分析。表2中第二行為Bartlett球形檢驗,相伴概率為0.000,遠小于顯著水平0.05,因此拒絕球形檢驗零假設,同樣證實本例適合于因子分析。

    (二)公因子方差

    給出的是提取公因子后各變量的共同度,它刻畫了全部公共因子對于變量X的總方差所作的貢獻,說明的是全部公共因子所反映出原變量信息的百分比[4]。例如,變量X(C/S應用系統開發)的共同度為0.734,也就是提取的公共因子對變量的方差做出了73.4%的貢獻。

    (三)解釋的總方差

    “解釋的總方差”表格(表4)給出了每個公因子對于總體方差的解釋以及累加和。根據選取特征根大于1以及降維的原則選取前7個公因子,這7個公因子總體方差的解釋為67.515%.

    (四)旋轉成分矩陣

    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轉法得出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對一個變量來說,載荷絕對值較大的因子與它的關系更為密切,也更能代表這個變量。第1個公因子代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管理與應用、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綜合應用開發項目實訓、C/S應用系統開發、面向對象編程實訓、網絡操作系統、動態Web技術、網頁設計與制作技術、網頁特效這幾個變量;第2個公因子更適合代表網絡組建實訓、專業技能實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體育與健康、工程應用數學和大學生安全教育這幾個變量;第3個公因子則表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毛概這兩個變量;第4個公因子代表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公共外語;而第5個公因子則對電工基本技能實訓更具有代表性;而第6個公因子則對軍事理論與訓練更具有代表性;而第7個公因子則對游戲開發技術和信息資源檢索更具有解釋性。進一步分析,根據各個變量的特點,可以把第1個公因子命名為專業能力因子,把第2個公因子命名為公共課程及數理能力因子,把第3個公因子命名為心理因子,把第4個公因子命名為語言能力因子,把第5個公因子命名為實訓能力因子,把第6個公因子命名為身體素質因子,把第7個公因子命名為研發因子。

    三、思考和建議

    通過對學生各課程進行因子分析可以發現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對部分課程提取公因子的時候,僅能提取部分的信息量,如課程X26(應用文寫作)僅被提取了49.3%的信息量,還不足全部信息量的一半;二是雖然對成分矩陣進行了旋轉,努力將課程信息在不同因子進行合理分配,但要想準確區分開每一個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具體內容仍有一定的困難,如形成專業課因子和公共課因子等。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學部分課程采取的是大班授課模式,并且主要采取漸進性的考核模式,并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其他諸方面進行準確考核,因此這部分課程的成績將會對于因子分析的結果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部分課程考察的是多種學習能力,如專業技能實訓(X28)同時考察了學生的專業課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思辨能力等,因此在象征對于不同學習能力培養的因子上都會有一定的信息量。鑒于此,在對軟件技術專業進行專業建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不同課程對于學生不同學習能力的培養,既要做到多種學習能力全面培養,又要集中于某種專業能力的培養。在分析中,動態Web技術和網頁設計與制作技術兩門課程培養能力應該如數據結構、C語言程序設計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專門的專業學習能力培養,培養內容的方向應該是收斂的而不是發散的。再如大學生安全教育與就業指導有更寬泛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就應該是發散的而不是收斂的,應該培養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進行軟件技術專業專業建設的時候只有在對課程與學生學習能力培養之間關系成分認知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做好專業建設,培養適應計算機軟件產業生產、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謝兆崗 回俊青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

    一、課程體系

    (一)建設思路與開發流程

    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就是要將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緊密地聯系起來,構建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基礎知識培養體系,在注重實踐能力的基礎上,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真正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注重案例與實驗教學,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實際案例為線索,規劃課程知識點,并通過大量實驗,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得到更加深刻的實踐鍛煉,加深其對軟件知識的理解,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都開設相應的實驗,通過集中、強化的訓練,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得到更深刻的實踐鍛煉。

    (二)課程設置

    根據本專業“崗位→能力→課程”的基本過程,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標準和教學資源,促進企業新技術與課程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繼續推進“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教學做”同步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為中心,進行職業基本素質課程的系統化設計。在此基礎上,明確各課程模塊對應的主要課程,構建“素質提升+經驗積累+技能提高”分階并進、分層培養、分塊選修的軟件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其中,一年級學生開展基本技能訓練,開設C語言、Java程序設計等課程,二年級開展專業技能訓練,開設An-droid、IOS等課程,三年級開設應用技能訓練,開設An-droid高級開發、IOS高級開發等課程。如下頁圖1所示。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

    通過多年的辦學實踐,我系面向企業崗位,分析了職業能力,對課程體系進行了全面的變革,構建出高職軟件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1.教學方向轉為移動互聯開發

    從2012年開始,我院軟件技術專業的教學方向轉為移動互聯開發。本專業教學方向側重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軟件教學與實踐訓練相結合”,真正做到“教學、科研、實訓、就業”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通過課上教學和承擔科研課題研究來提高理論教學水平;通過重點建設并已投入使用IOS、Android專業實訓室來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并定期把學生輸送到企業中參加實際項目開發,做到項目驅動、理實一體化,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工廠”中實現知識與技能的融合。通過以上的教學模式著力把學生培養成“厚基礎、寬知識、重能力、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生的移動應用系統下程序的開發能力,為4G網絡時代的到來做好充分的準備,從而帶動傳統應用開發專業以及網絡應用技術專業共同發展。

    2.充分體現了“項目導向、校企融合”的實踐教學特色

    在實踐教學中,與企業深度融合,從企業引進并合理設計實際工程項目,如手機訂餐無憂、手機速記現代史、DNF攻略、CF攻略和手機丁丁美食等項目。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做中學”、“學中做”,注重方法能力、專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全面實施項目驅動式教學法、案例教學和專兼雙帶嵌入式教學法,讓學生更加真實地完成不同階段的實踐項目,并定期的把企業教師請到課堂中來,指導學生完成項目。

    3.企業化管理,同時制定“雙員制”考核評價體系

    以實現學生技術技能實用化、提升職場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實施項目化教學和“學員+職員”管理模式。具體體現為項目化教學、員工化管理、模擬招聘會等多種方式。在考試改革中,采用在線題庫考試系統考核,實現教考分離;實行終結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把崗位所需的實踐能力和項目能力,逐項分解到每門課程中納入考核范圍,逐步制定和完善以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

    4.通過分析完成項目要求具備的專業能力模塊

    編寫以項目開發為章節,以專業能力知識點為內容的項目式教材。以專業課程標準建設為引領,與企業合作積極開發適合專業教學的校內講義、校本教材以及出版物。

    5.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高水平的教學團隊

    通過組建教學、教材、科研、實訓等各方面的教學團隊,既幫助教師樹立團隊精神,又符合軟件及計算機企業的組織特點,還使專業能力共同提高,促進各方面成果涌現。按照不同教學科研成立兩個教學團隊,移動互聯教學團隊、應用開發教學團隊,在工作室完成各自任務。同時,開展了C語言、Java程序設計、Android移動開發等精英團隊的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也通過教、學、做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選拔學習興趣高、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參加國內、國外的計算機軟件大賽,鍛煉隊伍提高成績。除此之外,還聘用和培養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培養。綜上所述,基于崗位→能力→課程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是面向職業崗位的,由職業崗位分析并得到本專業職業崗位中每一個崗位所需要的崗位能力,由此設置出相應的專業課程,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高職軟件技術方向人才的培養質量。經過幾年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專業方面,建立了“QAI”、“NIIT”、“IOS”校企聯合培養的軟件技術專業。隨著人才培養課程設置的不斷改進,學生的就業率不斷提高,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成人秋霞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亚洲午夜成人片| 成人做受120视频试看| 成人怡红院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影音先锋成人资源|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www亚洲成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