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人工智能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應對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工智能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應對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人工智能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應對策略

    摘要:人工智能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促使新聞傳播職業變革,倒逼新聞傳播教育必須順勢而變,以滿足社會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一是更新教育觀念;二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三是優化專業設置;四是強化師資隊伍;五是加強產學研合作。

    關鍵詞:人工智能;新聞傳播教育;策略

    人工智能近幾年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發展迅速。從機器人寫作新聞到智能算法推薦分發信息,其對新聞傳播領域的職業沖擊和重構也越來越明顯。毋庸置疑,未來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這一現象將越演越烈,而作為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新聞傳播教育,由此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對其未來發展道路進行探討。

    一、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發展現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研究理解和模擬人類智能、智能行為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其主要任務是建立智能信息處理理論,進而設計可以展現某些近似于人類智能行為的計算系統。[1]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信息的采集、內容的生產、內容的分發。首先,信息的采集。主要是指機器人記者(這里的機器人不是實體的機器人,而是一套算法程序)依托大數據挖掘技術,通過關鍵詞,在海量的信息中抓取相關的碎片信息,完成信息的采集。其次,內容的生產。在對所抓取的碎片信息進行結構化處理與分析的基礎上,機器人記者找出其中的變化趨勢,確定新聞報道的大致方向,然后自動選取系統內已存在的新聞寫作模板,將選出的信息填入,完成新聞稿件的生產。再次,內容的分發。智能推薦系統根據用戶的瀏覽歷史,提取用戶的特征,并根據用戶特征向其推薦相關信息。目前,由智能算法推薦形成的信息分發,不僅實現了由人工編輯手動選取模式向機器基于用戶特征智能推薦模式的轉變,而且使信息的推送更加精準和人性化。未來,隨著大數據的發展,更多高質量數據庫的建成以及計算機學習能力的增強,機器人記者現存的情感缺乏、價值判斷不足、寫作呆板化等缺陷將得到改善,其新聞寫作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信息的生產和分發等環節將遭到重構,傳媒業的生態環境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二、人工智能對新聞傳播職業的沖擊與重構

    人工智能沖擊新聞傳播職業在所難免。第一,人工智能擅長處理大數據,能夠取代從事簡單數據新聞采訪寫作的記者。由于大數據是人工智能運用的基礎,因此機器人記者對數據的反應極為敏感,它能夠迅速地從海量的數據中查找到人類不易洞察的數據之間的內在關聯,并根據這種關聯迅速生成一篇具有新聞價值的稿件。例如,中國地震臺網機器人記者對2017年8月8日晚發生在四川九寨溝縣7.0級地震的報道,僅用了25秒。目前,在數據庫比較完善的財經、體育領域經常見到機器人記者的身影。機器人記者經常出現的領域也是人工記者受沖擊最嚴重的領域。今后媒體生產機構諸如此類的工作崗位將被機器人記者取代。第二,機器人記者生成的新聞稿件準確性高,亦加劇了媒介機構中記者、編輯工作崗位的縮減。海量的信息若靠人力來完成,工作量巨大,效率低,又容易出錯,影響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但機器人記者是通過算法程序抓取大數據,然后按照設定的模板自動生成稿件,相較于人力,它的效率和精確性都非常高。機器人記者的這一特點使其在處理大數據新聞時,具有人力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將來一些基于大數據的新聞報道將由機器人記者來完成,這無疑會減少媒介機構中記者、編輯的工作崗位。第三,機器人記者寫作的迅捷性將大大減少消息報道對人力的依賴。消息是新聞報道中的“輕騎兵”,其重要使命是迅速把信息傳播出去,而這一點是機器人記者的明顯優勢。同時,消息短小簡潔,結構多為倒金字塔式,模式化的機構與機器人記者依托模板生成新聞稿的方式相契合,便于機器人記者生成該類稿件。所以,不難預測,消息將是機器人記者最先和最能駕馭的體裁。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學習能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息將由機器人記者代勞。第四,智能推薦系統在信息分發領域的普遍運用,嚴重沖擊分發編輯崗位。智能推薦系統定制化的信息服務,更加個性化和精準化,為用戶喜聞樂見。未來,智能推薦將在人工編輯的輔助下,占據信息分發的主流地位,信息分發編輯工作崗位將銳減。第五,人工智能維護等新的工作崗位將產生。人工智能畢竟是一種技術,需要維護。因為算法或程序出現問題或隨著時況的變化需要更新、完善等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對它們的維護要靠懂該項技術的專業人員來完成,因此人工智能維護將成為媒體機構新的工作崗位。

    三、人工智能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應對策略

    人工智能改變了新聞傳播領域的業態,倒逼新聞傳播教育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否則,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需求難以接軌。第一,更新教育觀念。新聞傳播教育理念目前還停留在由媒介介質建構的專業分類上,雖然近年來隨著媒介技術及媒介融合的發展,各高校在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方案中體現了對新媒體的重視和專業融合發展的趨向,但由于多種原因,革新并未觸及專業設置的主體框架,新聞傳播教育依然在傳統的框架中運行。然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新聞傳播行業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是顛覆性的,如果新聞傳播教育理念還停留在過去,勢必難以培養出符合新形勢發展要求的高質量復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所以,新聞傳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具有學科、專業決策權力和教育資源調配與整合權力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前瞻性的眼光,進行跨學科探索與嘗試。譬如中原工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和軟件學院合作建立融媒體中心,共同承擔科研項目,并以科研帶動教學改革。第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決定著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取哪些能力。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深切的人文關懷以及調研采訪、深度報道、研判分析、計算機應用技術等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原有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案所不能完全支撐的,因此,適時修訂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案勢在必行。第三,優化專業設置。專業設置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新聞傳播人才能力的需求是檢驗其是否最優化的重要參考指標。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人才既要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精湛的專業知識,還要擁有計算機軟件基礎理論與實踐、大數據專業知識等。因此,在專業設置上:一是堅守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寫稿機器人依靠的是數據庫,依賴于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它寫稿時套用的是人設計好的模板(這些模板中蘊含人的思維邏輯和用詞習慣等),但由于這些模板所生產的新聞報道千人一面,單調乏味,沒有豐富的人情、人性和人格,并且短期內難以改變,因此還需要具有生物屬性的記者去完成具有豐富人文價值的新聞報道。所以,新聞教育還不能放棄和削弱對新聞人才人文精神的培養。二是強化學生深度報道能力的培養。美國學者凡坦•格里高利認為,未來傳媒從業人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有強烈的道德感和分析思考能力。[2]深度報道需要記者對新聞事件作深入的調查、分析和研判,需要他們用嚴密的思維邏輯把新聞事件向受眾展示清楚。而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研判能力是機器人記者難以達成的,因此未來的新聞傳播領域對具備深度報道能力的人才是有剛性需求的。三是加強計算機技術教育。人工智能的發展促進了寫稿機器人的出現,機器人寫稿最終還要依靠懂編程的人員把現成的新聞模板轉化為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二進制代碼,既離不開編程技能也離不開新聞寫作技能。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同時擁有這兩種技能的人才還是極度缺乏的。因此,新聞傳播教育要因時而變,把數字技術課程融入新聞教育之中,使學生掌握數據和計算技能、編程技能、網絡分析和開發技能等。同時,加大學科間的融合力度,如推動新聞傳播學科與計算機學科的融合,開展雙學位教育,甚至可以探索在研究生教育階段設置針對擁有計算機學科背景的學生的專業方向,只招收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對他們進行新聞業務技能訓練,以培養應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高級復合型新聞人才。第四,強化師資隊伍。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建構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師資力量。一是鼓勵教師進修培訓。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進一步學習深造,以提升自身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大數據等能力。二是建立“第二導師制”。目前很多高校“第二導師制”只在研究生培養階段推行,可以進行革新,嘗試把“第二導師制”前移,推延到本科生培養中,邀請業界人士參與本科生的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和教學,利用校外導師的業界實踐經驗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三是建立規章制度,定期邀請業界人士為學生舉辦講座。新聞傳播學院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計劃中,可以把業界人士的學術講座列為內容之一,通過制度保障講座的長期有效進行。第五,加強產學研合作。一是探索建立高校和媒體、科研機構聯合培養機制,邀請媒介機構從業人員參與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和制定,參與人才培養。二是依托實驗中心等科研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要引導高水平科研團隊承擔學科交叉人才培養任務。新聞傳播學院要做好與計算機學院或軟件學院的合作,利用計算機學院或軟件學院的技術優勢,實現人才培養技術上的突破。學校教務部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協調工作,整合資源,推動學科交叉人才培養工作的高效運行。三是與媒體合作,拓展校外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到媒體機構實習,通過實習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

    四、結語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新聞傳播領域的職業構成與職業技能需求將發生顯著變化,新聞傳播教育作為行業生物鏈的頂端,必須具有前瞻性,既要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又要有所堅守,以高質量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滿足甚至引領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尚福華,曹茂俊,等.人工智能[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3.

    [2]楊妮.孫華,變革與堅守:人工智能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J].出版廣角,2019(2):42.

    作者:李建波 單位:中原工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www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午夜电影成人福利|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成人深夜福利在线播放不卡|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a级成人高清毛片|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h成人在线观看|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看片成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