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科教融合常態下的高校人才培養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科教融合常態下的高校人才培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科教融合常態下的高校人才培養分析

    摘要:科教融合是高校實現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戰略選擇。面對高等教育科教融合新常態,現代高校應當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必須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在教學理念更新、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以及科研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整合等方面有所作為,逐步將自身擁有的科研和學術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最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科教融合;人才培養;科研創新

    《管子•權修》中記載: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此古語揭示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教書育人之路曲折而漫長。隨著歷史文明的不斷演變,新的時代賦予人才培養以新的更加豐富的內涵。現代科技革命的興起、文化的多元化、知識的網絡化和智能化使得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如今的人才培養不能簡單定義為知識的傳授或文化的傳承,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既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又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在百年樹人大計中任重而道遠。新的時代、新的人才需求、新的大學使命,其本身構成了現代大學的四大核心功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與文化傳承創新,四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其中人才培養是核心,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是現代大學價值的重要體現,服務社會是對其他三大功能的延續和拓展。鑒于此,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并不是矛盾體,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然而,自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教學和科研在高等教育中孰輕孰重的問題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爭論不休的焦點[1]。有人認為,在現代高等教育中,教學才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表現形式,科學研究是教學的累贅,兩者是相互沖突的關系,從而忽視了科學研究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促進作用,這是形而上學的片面論思維。尤其是在中國,科學巨匠與重大原創性科研成果依然匱乏、科學素養與學術道德逐漸被功利主義侵蝕。值得慶幸的是,1995年,中央領導人高瞻遠矚,提出了“科教興國”的偉大發展戰略。1998年以來,為建設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教育部先后啟動了“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中國科學院提出了“知識創新工程”,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顯著提高。在當下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衡量一所大學是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高超的教學水平固然重要,雄厚的科研實力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科教融合是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校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面對日益殘酷的知識和科技競爭,我們要積極響應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號召,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契機,順應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必須突破傳統高等教育“以單一知識傳授或文化傳承為中心”的觀念束縛,不斷將高校科學研究的巨大優勢和潛力轉化為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驅動力。

    1創新體制機制,為“科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教學理念營造和諧氛圍

    縱觀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歷史,世界一流大學大都經歷了從重視教學,到教學與科研并重,再到教學與科研相互融合的發展歷程,科教融合是一流大學發展的高級形態和重要特征[2]。根據這3個發展階段,我國的大學名義上大體可以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和教學型3種類型,少數國家重點高校一般屬于第一種類型,大多數一般高校屬于后兩種類型。分析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現狀不難得出:我國的很多高校在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方面都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科研體系,科研實力顯著增強;然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重科研、輕教學或重教學、輕科研的問題依然突出,高校中真正實現教學與科學研究融合發展的可推廣實例依然偏少。其主要原因可歸結于3個方面:其一,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師業績考核評價體系,教師年終考核、評優評先、職稱評審和職位晉升的主要依據是獲批科研項目與科研成果的數量,而不是投入教學的時間和精力;其二,高校教師為獲得高的科研獎勵和占據更多的學術資源,過度追求科研利益,忽略原始創新;其三,教學與科研有著不同的智力分工,不擅長科學研究的教師會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在教學上,而不是科研。以上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教學與科學研究之間相互沖突和脫節,使得教學與科研在人才培養中不能形成合力。因此,作為高校的管理者,應根據高校自身的情況,不斷創新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將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融合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來。首先,高校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發展定位,并結合本校師資的特點和水平,在職稱評審、人事聘任與業績評定過程中,逐步取消以教學崗和科研崗崗位分設為依據的評審制度,在職稱晉升中逐步引入合理的退出和淘汰機制;積極倡導“以知識傳承發展和創新的學術研究活動融合教學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逐步建立“以育人的理念做科研、以研究的嚴謹態度搞教學”的高校教師評聘制度,充分發揮教師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此外,高校要逐步建立促進科教融合的獎懲機制,密切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作和配合,實現教學資源和科研資源的互通互用;建立教學水平評價—學術水平評價—學生反饋三位一體的科教融合機制,對于科研融入教學良好且學生受益匪淺的先進案例和先進典型給予大力表彰,并在全校范圍內進行經驗推廣。

    2轉變教學觀念,推進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的教學改革

    大學的教學觀是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目標,以“教學即學術”的理性精神為指導的現代科學觀。在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的背景下,高校要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精英教育的育人理念,努力探索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文化素養。高校教師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和更新授課內容,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多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探究式、啟發式和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授課過程中,高校教師要用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和學術研究成果充實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大學開展科教融合,培養創新型人才,還要避免教學與科研的刻意社會化和世俗化。中國大學教育的社會化和世俗化主要表現為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和大學教授角色的兩面性(高校教師和企業管理者)。以清華大學為例,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接受“就業引導教育”,從而給學生灌輸一種進入重點大學是為以后尋找好的就業門路為目的。

    3構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使科教融合理念貫穿于創新型

    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大學范圍內的科教融合實際上是一種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的過程。那么如何在此過程中實現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的課題。大學教育屬于階段性教育,基本包括理論學習和實習見習兩個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科教融合對學生培養的促進作用應該是始終如一的,而不是斷斷續續的。將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貫穿于大學生理論學習、畢業實習的全過程,構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無疑將正確引導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對其進入大學后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筆者認為,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是指高校教師將課堂教學、課題研究與學生的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最新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發現為素材,利用學生的探索激情使其發現科學問題,通過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研究課題,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以驗證學生的科學設想和滿足對科學問題的好奇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其科學素養的目的。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要鼓勵學生就一些前沿科學問題展開討論,正確引導學生發現科學問題、產生科學靈感,并對學生文獻調研、科學實驗驗證和科研難題解決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此外,要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企業是學生的第二導師,是開展科教融合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是開啟學生由理論創新到實踐創新的一把金鑰匙,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一座橋梁。學生通過在企業中實習見習,可以充分了解企業的先進技術和最新科技成果,對于提高其對所學理論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和激發其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大有幫助。

    4注重科研與人文并舉,以良好的人文精神支撐科研創新

    戰國末期政治家呂不韋曾在《呂氏春秋》中寫道: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此古語的含義是:人的心性修養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是做好一切事務的前提。科學研究亦不能例外。觀古今中外之大賢,無不既是學富五車,又是道德情操高尚之人。科學研究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人類認知和發現真理的過程,但它并不決定人的行為價值,人文精神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決定了人類生存的意義和價值。科學研究如果脫離了人文精神的支撐,很可能會走入歧途,造成災難性的后果。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事件、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無不因為科研工作者人文精神的缺失與學術道德的淪喪。因此,大學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更要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境界。首先,在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在加強學科建設和提升科研實力的同時,絕不能以犧牲大學生的人文教育為代價。高校各部門要從自身做起,兢兢業業,廉潔奉公,營造積極向上的校風和學風。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神圣使命。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地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作為與學生接觸密切的一線大學教師只是擁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是不夠的,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一線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過程其實也是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通過言行舉止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學生在此過程中既能掌握知識,又能領悟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網絡和Blackboard電子教育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海量科技知識的同時,也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當代大學生中盲目追求時尚、跟風的惡習與浮躁的生活態度會使學生因急功近利而忽視原始創新。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中華民族傳統的優秀文化穿插到教學內容中,使學生養成勤奮踏實、求實進取的好習慣;還可以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為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教學增添趣味,將富有代表性的科學巨匠先進事跡作為實例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培養其人文精神。

    5結語

    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先機。大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科教融合是現代大學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提升自身影響力的必然選擇。在高等教育科教融合的大勢所趨下,高校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建立和完善促進科教融合的體制機制,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最終實現教書育人、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周光禮,馬海泉.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變革與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2(8):15-23.

    [2]馬海泉.建設新型高校智庫,服務科學決策[J].中國高校科技,2014(4):12-14.

    作者:崔寶東 單位:遵義醫學院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淫片在线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在线播放av|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成人黄软件网18免费下载成人黄18免费视频 |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免费看一级淫片成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亚洲成人免费看|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国产成人av乱码在线观看|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人观看的免费毛片| 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成人AV在线播放|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 天天摸夜夜摸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