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困境與出路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黨的會議上在一次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必須要完成的基本保障內容。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為農村居民生活條件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嚴重不足的問題也在逐漸暴露出來,特別是在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城市,農村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數量不斷增加的大背景下,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如何實現農村群眾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同步改善,有效保障農村群眾的文化權益,這是所有文化工作者必須要深刻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滿足農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并最終加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經之路。本文主要圍繞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面臨著的主要困境及解決出路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困境;出路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就是指廣大農村群眾樂于接受并參與的文化物質與精神活動,廣大群眾在這個過程中占據了主體地位,通過文化活動他們不僅僅能夠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與娛樂享受,更能夠感受中國特色文化,實現個人修養的全面提升。
一、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特點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與其它文化活動存在一定差異性,而有效把握其主要特點才能夠梳理其發展方向,進而明晰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存在的問題與不適應狀態。
1.參與主體是廣大農村群眾
農民是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中堅力量,群眾文化來源于最基層群眾的生活與工作過程,而群眾自身的精神需求是文化活動發展的源動力,農村群眾的興趣與愛好是促使他們接受文化活動并主動參與其中的根本原因。而隨著農村居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逐漸增加,我們必須要充分考量參與主體的需求才能夠提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與現實價值。
2.活動形式表現的感性化
中國擁有超過六億的農村人口,而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狀態的農村居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們一方面要考慮文化活動的差異性,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文化活動的普遍性,確保活動表現形式呈現感性化狀態,能夠為更多民眾提供良好的文化體驗。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都在不斷更新,更加貼近農民的文化活動使得他們熱情高漲,文化建設取得了更多成果。
3.文化活動發展的兼容并蓄
我國文化經歷漫長歲月的洗禮,而中華文化的兼容并蓄使得我們吸收了大量優秀文化并推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文化活動的發展同樣應該吸收中國文化的特點,鼓勵民眾開展自我創新,吸收并借鑒其它文化活動。例如城市居民所創設的廣場舞在近幾年快速走入鄉村,而不同地域農村群眾紛紛結合當地特色音樂與特色文化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廣場舞”,這使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農村民眾參與,更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二、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面臨的困境
我國近年來新農村建設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精神文明建設與文化建設活動的成果卻并不容樂觀,部分地區文化活動仍然未能達到預期成果,其主要困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存在困難
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當前很多鄉鎮都配備了專職的文化站,但文化站工作人員數量卻存在明顯不足。大部分農村群眾活動依然需要通過群眾自發組織來開展,而政府組織和策劃的活動卻很少,只有在一些大型文化活動中才會出現專業組織者的身影。這就使得很多相對復雜或創新性的文化活動無法得到有效開展,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未能得到引導和組織。
2.群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不到位
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呈現較為明顯的同質化現象,很多農村群眾從事的文化活動大同小異,缺少區域性特點和特色,廣場舞、暴走、甩鞭子等活動成為農村文化活動的主流,鮮有地區能夠獨立開展創新性文化活動。而很多農村文化社團也處于低層次、低質量的發展水平,書法、繪畫、攝影等等文化藝術團體未能在廣大農村得到發展普及,文化活動創新距離預期目標相去甚遠。
3.農民群眾文化活動參與積極性不足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最根本動力源于廣大農民的需求,而農民自我參與意識與主動性是推動文化活動持續改進的根本。而當前農村居民在信息接收方面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文化活動的選擇權有所擴大,但很多農民卻仍缺乏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這既是因為文化活動未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也是部分文化活動需要資金投入或需要付出時間進行鉆研,這些都使得農民主動參與性不強。
三、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出路
推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是全面提升農村群眾生活質量的有效選擇,針對當前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去尋找發展出路:
1.積極培育農村文化活動發展力量
我國在農村文化建設領域投入了很多精力,多種文化下鄉活動為農村文化活動發展創造了良好基礎,而我們不能夠滿足于文化傳輸,更要培養農村文化自我發展力量。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完善文化組織策劃機構,安排具有專業能力的文化建設人才到基層農村去提供服務,促使農村群眾能夠在他們的引導下建立新型文化活動。另一方面我們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去激發群眾文化意識,使得農民的文化素養得到根本提升并保持不斷發展進步。
2.創新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
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要深入挖掘當地文化特色,有效避免千篇一律的模仿與復制,確保文化活動既能夠貼合民眾需求,同時又能夠具有文化特點。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文化活動組織者要深入廣大基層農村,充分了解和把握地方文化,明確農民的文化需求,有效實現文化活動創新發展,在內容與形式創新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3.激發農民意識并提高參與積極性
文化發展成果的分享能夠帶給廣大農民更好的精神享受,而很多農民缺少文化活動參與意識,特別是未能感受到文化活動給自身生活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因此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田間地頭,積極向農民宣傳文化活動發展成果,同時引導民眾改變自身意識,促使廣大農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文化活動,進而主動創造文化文化,為農村文化活動的普遍參與與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瓊芳.當前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瓶頸及路徑探究[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26(04):59-63+69.
[2]莊文國.關于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J].四川建材,2017,43(11):237-238.
[3]朱明明.淺析新形勢下如何開展農村群眾文化活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4(01):137+148.
作者:古力買提•熱西提 單位:新疆哈密市伊州區西山鄉文體廣電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