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高??萍计诳l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發展,以《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通過對高校學報(自然版)2019—2021年載文量情況和期刊綜合影響因子,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情況,與其他地方高校校內/校外稿對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得出4點啟示:一是調整地方高??萍计诳δ?,促進轉型發展;二是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三是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國內化發展;四是加強高??萍计诳瘮底殖霭婧蛡鞑デ?,開展宣傳工作的推廣.
關鍵詞:科技期刊;地方高校;發展思考;統計分析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1]指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2019年9月,包括中科院在內的七大部門聯合組織實施了“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為建設期刊出版強國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特別是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3],“學術期刊是開展學術研究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是促進理論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學術期刊出版發展正面臨良好機遇和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水平和質量,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必須思考的問題.地方高校的科技類期刊是體現高校自身科研發展的水平,特別在突顯高校自身辦學特色和學科發展水平.但地方高校的科技類期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期刊的論文質量和期刊的服務水平具有很大的差距.《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以下簡稱“學報(自然版)”)創刊于1983年,2013年,從《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更名為《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閩南師范大學主管、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綜合學術理論刊物.學報(自然版)的辦刊宗旨是: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提倡“雙百”方針,主要反映本校最新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同時部分吸收校外高質量的稿件,以促進文化交流,繁榮學術研究,發現和培養科研人才,為科教興國做出貢獻.學報(自然版)以創新性、前瞻性、學術性為辦刊特色,主要刊登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體育學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既是高校綜合性期刊,也是科技期刊.從2013年更名至今,學報(自然版)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由0.114上升至0.230,取得不錯的期刊影響力,但也面臨期刊轉型升級,從綜合性期刊向專刊轉換的難題.以學報(自然版)為研究對象,通過2019—2021年載文量情況和期刊綜合影響因子,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情況,與其他地方高校校內/校外稿對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等幾個角度對地方高??萍计诳F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4條發展構想,并得到關于地方高??萍计诳l展的4點啟示.
1研究方法
統計發表在學報(自然版)2019—2021年正刊的論文情況,包括載文量情況和期刊綜合影響因子,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情況,與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對比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計量評價指標變化分析報告”.
2研究結果與討論
2.12019—2021年載文量情況與期刊綜合影響因子
統計2019—2021年學報(自然版)載文量情況與期刊綜合影響因子,見表1.從表1可知,2019—2021年,學報(自然版)刊期均為季刊,一年發表4期.發稿量從2019年的86篇到2020年的84篇,再到2021年的76篇,發表篇數呈下降趨勢,趨勢穩定,這是由于期刊版面不變,而均篇的發文量增長,很多論文動輒數千甚至上萬字的篇幅,導致論文發表篇數的減少.而投稿量卻從2019年的295篇到2020年的325篇,再到2021年的435篇,投稿篇數呈井噴上升趨勢,這與學報(自然版)開設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啟用新的投稿系統有關.發表總字數從2019年115萬字到2021年135萬字,呈逐年上升趨勢.發表嚴重疑似學術不端文獻0篇,說明期刊嚴格把控用稿要求,防止學術不端行為.雖然發稿量在逐年下降,但是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從2019年的0.137上升到2021年的0.230,增幅為67.88%,增幅顯著,這與學報(自然版)開啟重點特征稿欄目、評選年度優秀論文和發放稿費等正向激勵措施有關.2.22019—2021年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統計2019—2021年學報(自然版)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情況,見表2.從表2可知,2019—2021年,學報(自然版)論文第一作者為教授職稱或博士學位的作者篇數分別為18、20、19篇,呈穩定趨勢;占比分別為20%、24%、25%,呈穩定趨勢.省部級以上基金論文篇數分別為73、59、66篇,呈下降趨勢,這與發文量下降呈正比例關系;占比分別為82%、70%、87%,呈較穩定趨勢.
2.32019—2021年與其他地方高校校內/校外稿對比
統計2019—2021年學報(自然版)校內/校外稿與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對比情況,見表3.從表3的橫向對比數據可知,4所高校的校內稿相對較多,占比均較高,這與高校期刊優先發表校內論文的辦刊宗旨有關.從表1可知,學報(自然版)期刊(季刊)綜合影響因子并未因發表校內稿較多而呈下降趨勢,相反,影響因子逐年上升,這表明校內/校外稿與期刊影響因子并無直接關系,校內稿并不代表是“差稿源”,而校外稿也未必就是“好稿源”,期刊取舍稿件還應以學術質量為準,不應過份強調校內/校外稿之分.事實上,在現行“以刊評文”的出版大環境下,論文的學術質量是根據期刊劃分的檔次進行的,而不是由作者的校內/校外身份決定的.
3思考與啟示
通過學報(自然版)2019—2021年載文量情況和期刊綜合影響因子,論文第一作者與基金情況,與其他地方高校校內/校外稿對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在些基礎上提出4點學報發展的思考啟示.
3.1調整地方高??萍计诳δ?,促進轉型發展
地方高??萍计诳哂械赜蛐?、學術性、綜合性和高校性根本特征,這些根本特征,特別是高校性也體現該科技期刊需圍繞著本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這一軸心展開,作者的群體主要是本校的教師,科技成果主要為本校教學科研為主.另外,地域性也決定了高校的科技期刊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學科與專業方面的特點.但另一方面,高校性、地域性和綜合性也制約著高??萍计诳陌l展和水平的提升.針對高校科技期刊“千刊一面”的綜合性特點,在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背景下,學報升級發展應從綜合性特點轉型到專業化特點,依托高校特色學科,優勢互補,打造特色欄目,塑造品牌,提升期刊綜合力[5],這些對提升期刊特色影響力有積極作用.高??萍计诳瘜I化轉型升級,以專業化學科為依托,以服務高??蒲心繕?、優勢學科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學院成就展示為定位,以塑造學報品牌、提升期刊影響力為目的,實現學報的轉型化升級發展.同時,加大重點特約稿力度,吸引更多優質稿源,從根本上解決好稿源不足的問題.高??萍计诳瘜崿F轉型發展升級,有著先天的優勢.閩南師范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等作為教育部的直接或間接下屬單位,在包括行政、人事、經費等方面具有共性,利于雙方工作的協調開展,實現不同地區的集團化發展.同時,教育部可以進行資源重組,利用“中國高??萍计诳芯繒睂萍计诳M行優勢互補,實現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和集團化發展.
3.2提升高??萍计诳木庉嫻ぷ?/p>
地方高校期刊的編輯工作對高校期刊的發展非常重要,但高校科技期刊辦刊水平和影響力不足是目前面臨的問題.稿源是核心,隊伍建設是關鍵,編校是保障,排版印刷是組成.學報(自然版)目前只有專職3人,在做好編輯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部門的黨務、行政、編務,等工作,長期以來承擔大量工作,顯得力不從心.提升高??萍计诳木庉嫻ぷ?,人才是關鍵,編輯隊伍建設作為最重要的資源,是實現期刊發展的源動力,但編輯人才的“邊緣化”是制約學報發展的主要原因[6].期刊主管主辦單位應利用學校的有利條件,鼓勵教學、科研一線青年教師兼任學報編輯,實現多階梯、跨學科、分層次的辦刊條件,同時出臺相應獎勵政策,將專業教師的編輯工作并入工作量,作為績效考核的組成部分,這在實現編輯“專業化”的同時,又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學報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實現學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而學報的高質量發展又反過來促進高素質編輯隊伍建設.這是高校學報發展的必由之路.
3.3提高高??萍计诳膰鴥然l展
充分發揮高度國內化編委會的作用,注重選題組稿工作.期刊主編是期刊的靈魂和核心,是辦好學報的關鍵人物,主編的辦刊格局決定了學報的發展高度,在辦刊宗旨、欄目建設、組稿出版方面,提升了期刊的學術視野.組稿是期刊吸引優質稿源的關鍵方法,期刊應結合期刊層次、期刊特色、學科特點制定適合的組稿策略[7].欄目設置合理、名稱規范、學科明晰可以保障期刊組稿的實現.對于較為成熟的欄目,可以利用學術會議、學術團體、科研院所,編委會等,發揮欄目組稿的積極性;對于新穎的國家科研項目和海內外青年才俊,可以設置專欄,以此吸引這類稿源.對于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課題、知名專家和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研究項目和研究人員,可以因項目因人設置欄目.具體實施方面.1)嚴把稿件質量.對于欄目組稿,約稿時定好質量標準,選擇領域內知名專家進行同行評議,責任編輯確保語言和格式符合要求,把控稿件質量.2)出版周期方面.欄目組稿應保證論文的時效性,對于審稿通過且有時效性的論文,要縮短出版周期,優先發表.3)稿件比例方面.綜述和論文比例恰當,當一類欄目組稿稿件充足,可將此類欄目稿件作為專刊發表.
3.4加強高??萍计诳瘮底殖霭婧蛡鞑デ?,宣傳工作的推廣
高??萍计诳臄底殖霭婧娃D型升級,對于傳播渠道的創新和期刊的宣傳推廣,起著重要作用[8].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讓更多作者認識期刊,以此吸納更多更好的優質稿源.學報(自然版)利用XML技術實現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和傳播渠道,通過學報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大力宣傳期刊,開展宣傳工作的推廣.利用好這些新媒體工具,將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傳播力和學術影響力.
4結語
以學報(自然版)2019—2021年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進行深入思考,得出4點關于地方高??萍计诳l展的思考,以期對地方高校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提供建議.
作者:林福財 鐘國翔 單位:閩南師范大學科研處 閩南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