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科技期刊科研成果轉化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科技期刊匯集了豐富的農業信息,是農業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結合農業科技期刊的特點,闡述了農業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轉化中作用,從期刊定位、把控研究熱點和信息溝通渠道方面分析了制約科研成果轉化的因素,提出了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措施;通過增強互動交流,提升期刊品牌效應,做好選題策劃,開設成果轉化欄目,充分利用全媒體傳播等方式,建設多功能全方位的優質全媒體平臺。
關鍵詞:農業科技期刊;成果轉化;作用;影響因素;對策
我國的農業科技期刊主要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或國家農業相關部門主管主辦,匯集了農業領域內科研信息資源,在農業信息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橋梁和中介的作用[1]。農業科技期刊是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平臺,是記載、報道、傳播農業科技信息的知識載體,是報道農業新成果、推廣農業新技術、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素質的重要平臺,在農業技術創新和新成果推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在我國科技體制中,科學研究與企業生產相互獨立,雙軌運行,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中的被動局面,致使我國的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率較低,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明顯低于美國和其他一些工業化國家和地區[3]。
1我國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特點
我國由南向北氣候差異較大,不同地帶的氣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條件相差很大,農業生產的規律各不相同,適宜栽培的農作物種類及品種各有特色,種植形式和栽培技術也存在較大差異,形成農業發展模式的復雜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科研成果的適用性及推廣程度[4]。目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類型復雜,構成了類型多樣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受體,它們對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的接受程度受到其發展狀況和經營水平的影響。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是將其應用推廣到農業生產過程中,而農業生產周期長,導致成果轉化具有較長的周期。另外,由于機制與政策的局限性,研究成果的主體沒有成果轉化的任務和需求,因此,缺乏專業的科研成果推廣的群體和平臺。
2農業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2.1農業科技期刊是成果與交流的平臺與媒介
大量的科研成果從期刊平臺,這是科技期刊擁有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要素。體現了一定層次的農業科研水平和成果質量,它不僅是科研成果的主要渠道,也是行業內研究者進行學術交流的有效平臺,在被各大數據庫收錄后,憑借期刊的影響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關注,促進了供需雙方交流,為作者與讀者、科研人員與企業的交流提供了媒介,成為知識共享的平臺。
2.2農業科技期刊是農業科研成果傳播和轉化的橋梁
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蒲谐晒挥性谏a實踐中得到驗證,才能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農業新品種的選育一般要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研究,投入大量科研經費以及各種資源才能取得研究成果,在一個科研人員的研究生涯中可能并沒有幾項成果問世,但往往很多成果審定后,并不能很快被市場接納,有些終究只能是作為一項研究成果而不能轉化,市場的認可是成果轉化的必要條件。因此,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的結合,才是成果轉化內在動力。當農業研究成果通過在農業期刊上發表,被同行或農業從業者所了解,應用于生產實踐后,方能轉化為生產力[5]。
2.3期刊平臺的專家團隊有利于專業成果的轉化
期刊編委會的專家、核心審稿專家以及發表研究成果的科研人員都是科技期刊平臺的重要科技力量[3],他們是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了解科研的發展動態,對科研成果有著權威的判斷和認定,對成果轉化有可行的意見,這些都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3農業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問題
我國的科技期刊數量有5000多種,每年出版的科研成果達數十萬項。資料顯示,我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大約為25%,而最終轉商的不到5%。歐美國家的成果轉化率較高,尤以德國為首,可達80%以上[3]。隨著科研經費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國每年產生的科研成果超過3萬項,但仍未改變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和產業轉化率雙低的情況[3]。農業科技期刊是農業科研成果的重要平臺,當農業研究成果在農業科技期刊上后,方可得到社會上的公開承認,標志著農業科研成果被真實科學記錄,作為文獻資料而貯存??萍计诳诳蒲谐晒D化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其主導作用有待提升。
3.1期刊定位
農業科技期刊根據其學術水平及應用性可定位為學術類、技術應用類和科普類,成果轉化主要涉及前兩者,其中學術期刊以理論研究為主,技術型期刊以實用技術和新品種推廣為主。期刊關注更多的是影響因子和被引情況,以及在同類期刊中的排名??萍计诳氖鼙娭饕强蒲袉挝缓透叩仍盒?,很多科研人員更重視基礎研究和課題級別,并非以科研成果未來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為目標,對成果應用和后期開發重視不夠。通常審稿主要是審核作者稿件的試驗設計和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對其是否存在可推廣科研成果并未重視,形成期刊比較保守的錄用風格,也使來稿出現一定程度的同質化性傾向。
3.2把控研究熱點
隨著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農業政策的聚焦和研究熱點的追隨是所有與農業相關單位的頭等大事。針對科研方向,政策熱點在哪里,研究經費就在哪里,研究成果就在哪里。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6]在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方面進行了規劃部署,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在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這五方面實施振興,力爭到2025年使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梢娻l村振興戰略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主線,農業科技成果也是圍繞這一線索不斷產生。農業類期刊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報道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關的成果??墒呛芏噢r業期刊并及時未調整發行節奏,還是在原有框架下自傳運行。
3.3信息溝通的渠道
農業期刊與科技成果轉化本來都是農業成果的體現形式,但它們似乎是在兩條軌道上各自運行。農業科技期刊刊發的文章很多只是試驗性的,缺乏實質性創新,成果和專利較少;而每年各省科技主管部門評選出大量的科技進步獎、科技發明獎等,在申報前和獲獎后,科技期刊對其工作并不了解,對其是否能夠進行成果轉化也無從知曉,這種信息的盲區,也是造成農業科技期刊與農業成果轉化失聯的主要原因。
4農業科技期刊促進成果轉化的對策
4.1期刊與科研管理部門和農業成果轉化平臺聯手,促進信息共享和成果推廣
期刊刊出的大量論文本身就包含有豐富的科研成果信息,科研管理部門掌握有研究人員、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的所有信息,農業成果轉化平臺擁有大量的企業群體,3個平臺攜起手來,利用各自的優勢建立平臺聯盟,形成資源和信息共享,為科研單位和企業牽線搭橋,組織科研交流與產業論壇,構建產學研聯盟,建立行業交流群,為科技成果轉讓提供信息,讓期刊成為地區或行業科研成果的平臺,從而提升期刊的市場影響力,獲得企業的資金支持,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3]。
4.2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提升期刊品牌效應
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與成果產出與企業需求的脫節有關,提高成果轉化率,就應使科研項目與企業對成果的需求精準對接,將企業引入科研環節,形成產-研一體化,共同申報科研項目,使企業主動參與到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中來。在這個過程中,應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引導科研院所將研究方向與產業發展相融合,使研究成果更符合市場需要??萍计诳瘜ξ蘸偷男畔碛袃灮蛯б饔茫軠蚀_把握研究熱點和科研趨勢,發揮平臺作用,促進研究成果向生產力轉化,具有一定的組織優化作用,對于知識創新過程中的科研成果的存儲和傳播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農業科技期刊要抓住成果轉化的機遇,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借助成果的推廣轉化,宣傳期刊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期刊的質量水平,塑造符合自身特質的刊物,打造良好的期刊品牌,削弱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吸引高水平的稿件投向本刊,繼而會有更多的企業關注期刊平臺,形成良性循環。
4.3做好選題策劃,開設成果轉化欄目
打造個性化期刊,前提是期刊的準確定位和科學選題。我國現有的農業科技期刊中還未見有專門的成果轉化欄目,就需要調整期刊的欄目設置,增加特定欄目,或者出版成果專刊或特刊,突出這一工作的重要程度。欄目設置要有特色、有深度,符合讀者需求。期刊編輯要有計劃地進行相關調查,收集有關選題信息,通過整合分析,從中尋找有關的選題方向進行選題策劃。農業科技期刊要即時關注該領域的重大研究項目、優秀成果和最新技術,跟蹤報道農業領域的研究熱點,根據自身需要調整刊物結構。比如,追蹤農業科研熱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策劃和約稿關于美麗鄉村規劃、化肥農藥減量減排、生態循環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主題文章。在選題策劃上,要將成果轉化作為期刊發展的特色和契機,主動牽線搭臺,做好科研人員與企業間的第三方橋梁的作用,篩選和建立可轉化成果庫,密切追蹤其進展動態,及時捕獲出版和轉化機會。面對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科研成果的推陳出新,發揮科技期刊的時效和傳播功能,對于成果應及時發表,有利于相關領域的需要者及時得到科技成果的相關信息,利于成果轉化[3]。
4.4充分利用全媒體傳播
農業科技期刊網站平臺應結合自身的主體優勢,由單純的文字信息傳播,轉為綜合、多媒體、立體關聯的信息傳播[5],通過鏈接的方式,對文章中相關的信息點進行深層次的介紹和引導,通過立體閱讀、新聞鏈接和應用技術視頻講解,確保信息的內容嚴謹、真實和準確,達到依托網站平臺的豐富信息及其權威性吸引讀者,起到提升期刊網站傳播合力的目的。在多主體的期刊群平臺上,可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除科研機構和企業外,還應融合金融、法律、媒體以及第三方技術轉移組織等機構,提供多方位全面支撐服務,加強資源的整合與信息的共享,強化平臺內外的溝通與聯系,深入挖掘與梳理各類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聯動交易網絡[7]。新媒體的傳播形式豐富,傳播面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外掛或嵌入期刊平臺后,對期刊的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和即年指數都有一定的影響[8]。因此,農業科技期刊在注重質量的同時,要借助于各種媒體形式,通過主體網站、微博、微信等,組織開展微策劃、微直播、微調查等活動,采取新聞化、碎片化等新媒體手段,以視頻、音頻、圖文并茂的方式,線上線下合作,追蹤熱點話題,實時采集,即時發稿[9],加強期刊的全方位宣傳,提升平臺的影響力,建立期刊的品牌效應;重視新媒體平臺的維護,形成其辦刊特色和內容風格,增加讀者對期刊的關注度,提高期刊的知名度[10]。
4.5農業科技期刊參與科研成果轉化的其他方式
科技期刊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以期刊為平臺,為企業部門提供培訓和咨詢服務;結合專業會議和專業活動進行宣傳,通過主辦技術研討會或者產品展示會等形式進行成果推廣;也可通過提供定制服務的形式參與成果轉化。農業科技期刊的受眾者中有大量技術成果潛在用戶,但由于種種原因,不少科研成果只停留在實驗室階段,要達到產業化還需做大量的后期研發工作;許多企業的技術或專利,因供求信息的不對稱,未能得到開發和應用,這就為科技期刊提供了組織參與特定研發項目的空間。此外,農業科技期刊還可以通過聯合傳媒機構,合作搭建新媒體傳播平臺,對農業科技期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起到協同共進的作用。
5小結
農業科技期刊既是先進農業科研與技術的載體,又是傳播媒介和推廣渠道,其核心要務就是將優秀的科技成果推廣出去,使先進的科學技術轉變為實用生產力。所以,面對農業科技成果的不斷產生,農業期刊應精準定位,找準成果轉讓對象,提高科技期刊在成果轉化中的參與度;要不斷打造自身的品牌效應,創建成果、文章、宣傳于一體的全方位融媒體平臺,多渠道、全方位傳播農業科技成果的新觀點、新技術和新發現,既能為受眾者提供技術指導,還可以開闊視野,啟迪思想,創造出更大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