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兒科普期刊欄目建設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少兒科普期刊擔負著引導、陪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使命,也是少年兒童了解科學世界的一個窗口。辦刊人必須堅持以少年兒童為本位的辦刊思路,根據他們的閱讀需求和審美情緒,從多角度進行欄目策劃,出版精品少兒科普期刊,提高讀者對期刊的支持率,增強讀者對期刊的黏性。
【關鍵詞】少兒科普期刊;欄目建設;特定性欄目;時事性欄目;互動性欄目
科學素質,是決定公民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不斷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對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注入發展新動能,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當前,我國科學普及工作廣泛深入開展,科普資源不斷豐富,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帶動了全民科學素質水平整體提高。據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6.20%,相較于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國相關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發展還不平衡,青少年科普教育有待加強,均衡化、精準化服務能力亟待提升。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少兒科普刊物,作為少年兒童廣泛閱讀的科普類讀物,可以培養少年兒童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在這方面應勇于承擔重任,作出應有的貢獻。不論對于哪一類刊物而言,內容都是其生命。那么,具體到少兒科普刊物,到底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出版更優化的、更受孩子們歡迎的內容呢?欄目建設至關重要。
一、欄目概念與期刊欄目建設
欄目,指報紙、期刊等版面上或廣播、電視等節目中按內容性質分成的部分,每部分各有名稱。期刊,則指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根據一定的編輯方針,將眾多作者的作品匯集成冊定期出版,又稱雜志。對于期刊而言,欄目既是稿件分類的標志,又是展示內容和體現個性的重要手段,其設置和編排直接影響著期刊的質量。隨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傳播工具的出現和發展,人與人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傳播領域發生新的革命,各種傳播工具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其他傳播工具相比,期刊具有天然的社群屬性基礎,讀者階層和對象明確,內容較廣泛,版面安排靈活,具有連續性,印刷精美,閱讀率高。同時,與其他傳播工具,尤其是與新媒體相比,期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互動性不足,傳播速度較慢,修改變動的主動權較小,生動性和可感性略遜一籌。在新媒體時代,期刊要生存、要發展,辦刊人就必須了解期刊的特點,尤其明察期刊的優勢及有待補足的方面,積極開辟滿足讀者需要、適應社會發展的欄目,多方位、多層次凸顯期刊的風格。《少兒科技》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刊創刊于2000年,宗旨是“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技知識,提倡科學方法”,目標讀者設定為10至15歲的少年兒童。秉持“快樂閱讀”的理念,刊物先后開辟了許多批次新欄目,報道青少年科技活動,介紹宇宙天體、自然法則、科學技術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20年來,該刊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少兒報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入選“農家書屋”重點報紙期刊推薦目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等,獲得了廣大少兒讀者的喜愛和認可。
二、特定性欄目
這里所說的特定性欄目,指定位十分明確、具有一定專業性和行業針對性的欄目。它作為期刊的“窗口”和“眼睛”,必須引人注目。我國少兒期刊種類繁多,少兒科普期刊亦不在少數。每種期刊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特色,都有一些特色欄目。就少兒科普期刊來說,由于辦刊宗旨、專業要求、人才隊伍等原因,難以在所有欄目上“百花齊放”,但可以在特定性欄目上找到突破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形成“一枝獨秀”。辦刊人應善于開發和挖掘自身獨特優勢,不斷強化己刊的個性化特征,尤其是不斷凸顯特定性欄目的特色,增強欄目的關注度和競爭力。如果特定性欄目能辦出特色和魅力來,它將是期刊的無形資產。《少兒科技》的特定性欄目就經歷幾番改進。創刊初始,圍繞少兒、科普建設欄目時,該刊為突出宣傳科學家執著追求科學的精神和一絲不茍的作風,開設了“院士風采”欄目,每期刊登一篇,以文字稿方式介紹一位我國工程院或科學院的院士;開設“著名科學家”欄目,每期刊登兩篇,以傳統連環畫方式介紹外國科學家。出版一段時間后,隨著欄目建設的發展,該刊鑒于上述兩個欄目內在的關聯性,果斷將它們合并為“科學明星”,統一以傳統連環畫方式刊登,作為特定性欄目持續刊登至今,每期兩篇,主角分別為中國科學家和外國科學家。另開辟“科普樂園”欄目,每期兩頁、一個主題,以趣味化的語言、故事性的內容,引導小讀者了解探月工程、服務機器人等較新的科技知識。2011年,該刊進一步突出“科普樂園”之“新”的特點,將它改名為“科技新新秀”,欄目定位更明確化為“及時介紹半年內的世界范圍內的新的科技成果”。2013年,契合新媒體時代傳播碎片化、個性化、虛擬社群化等特征,該刊強化再創造意識,開辟新的特定性欄目“智慧多米諾”,引入編輯角色,每期由編輯與作者共同圍繞一個熱門主題進行發散性聯想,從真、善、美三方面出發組稿,內容包含科普性、知識性、文學性,體裁可以為介紹性文章、小小說、散文、詩歌、漫畫等,每篇可長可短,每期共三頁。如今,“科學明星”“科技新新秀”“智慧多米諾”欄目持續穩定發稿,使《少兒科技》顯著區別于其它少兒科普期刊。
三、時事性欄目
少年兒童雖然還沒有正式踏入社會,但不是脫離社會而生活,他們是祖國未來建設的主力軍、生力軍,發展關乎祖國的未來。辦刊人要增強社會使命感,充分認識少兒科普期刊擔負著用正確的輿論引導少年兒童的重要責任、肩負著陪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使命,積極尋找創新途徑,從多角度進行欄目策劃,適時開設一些時事性欄目,并將之與科普相聯系,以少年兒童的視角進行解讀,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關心時事、關心社會、關心世界,從小樹立時事意識,培養他們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志向,引導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做好準備。近年來,《少兒科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中華先進文化、精神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等為主題,組織了許多內容。2010年,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舉辦,該刊當即開設“精彩世博”欄目,6、7、8月連續3期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世博會各場館的科技內涵和亮點,詮釋了世博科技的理念,讓讀者從中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多角度、多渠道、多層面地嵌入世博會的過程,了解世界各國的創新理念和科技實踐。2016年,該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開辟“絲路我知道”欄目,從絲綢的起源開始,系統介紹了古絲綢之路的燦爛文明,帶讀者共同暢想新絲綢之路的美好明天。2018年,為了幫助少年兒童增強理解能力、人際融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他人建立積極的關系,該刊開辟“社交小達人”欄目。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緊緊圍繞“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主題,開辟“我與改革開放”欄目,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講好改革開放的故事。2019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為充分展示共和國70年來的偉大歷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該刊推出新欄目“‘我’的70年”,深入淺出地介紹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和巨大變化,營造共慶祖國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
四、互動性欄目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少兒科普期刊面對多種媒體的競爭,發揮自己的優勢、增強策劃意識、加強欄目互動建設,是適應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辦刊人應精確定位并深入研究目標讀者,對他們有透徹的把握和深入的認識,使刊物的內容來源于讀者的生活、貼近讀者的生活、吸引讀者的目光、引起讀者的共鳴、滿足讀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欄目中體現的編輯意圖與讀者的需求之間是否契合,期刊是否真正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對讀者的吸引力,最終需要目標讀者來檢驗。辦刊人通過互動性策劃,加強欄目的服務、娛樂、教育功能,可以讓更多讀者能且愿意通過刊物參與對話,從而有助于對刊物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調適。《少兒科技》始終立足讀者,用動態的眼光看待讀者,深入讀者生活進行細致、縱向的研究,把握讀者不斷變化的思想脈搏,并在內容和風格上及時作出相應調整,爭做更受讀者喜愛的刊物。創刊時,該刊的互動性設置較為簡單,主要體現在欄目名的選定上,比如以“祝您健康”等欄目名直接向讀者表示親近之意,以“實話實說”欄目刊登來自學生的讀后感、來自作者的讀刊建議。此后,辦刊人研究讀者的心理特點、閱讀習慣,在欄目的內容和風格上不斷作出相應的調整,優化互動方式,以“博士爺爺”(作者、編輯)和“小玲玲”(讀者)問答形式的一系列文章引入與讀者的問答環節,每期刊登在“您知道嗎”欄目中;以抽獎贈書的方式,吸引讀者填寫每期隨刊的評刊表并及時寄回,統計、分析后對后續內容進行針對性調整;在“游樂園”欄目中,刊登謎語、腦筋急轉彎、數獨的趣味小問題,相關答案以二維碼形式附于當頁,引導讀者掃碼參與解答;開設“小小解說員”欄目,以趣味圖片啟發讀者合理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恰當表述,與其他讀者共享,鑒于每期刊登時間及版面限制,將后續來稿刊登于《少兒科技》公眾號上,激勵讀者積極參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刊近年開設了“小記者在行動”欄目,組織“小記者俱樂部”,招收《少兒科技》小記者,到小記者較多的學校講授采訪知識,廣泛接收各地學生生活中或學校里的科技活動信息,然后進行選擇、策劃,由該刊記者或學校老師、家長帶領小記者對選定活動進行采訪并撰寫采訪稿、拍照,文圖擇優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少兒科技》上。如今,“小記者在行動”欄目的參與學生范圍越來越大,已由安徽擴展至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小記者囊括小學三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每期有多篇采訪稿匯集至編輯部待選,欄目互動效應優良,密切了該刊與讀者、與作者、與學校、與老師、與相關科普機構的往來。除了以上三類欄目,少兒科普期刊一般還包括學科類欄目(比如天文類、地理類)、包容性欄目(比如詩歌類、漫畫類)等,因這些較為普遍、各刊多有開設且各有經驗,此處不再贅述。少兒科普期刊必須堅持以少年兒童為本位的辦刊思路,根據目標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審美情緒設計欄目、編輯內容,提高讀者對期刊的支持率,增強讀者對期刊的黏性。具體到實踐中,如何不斷適應讀者的口味,如何辦成少兒科普期刊的精品,是每名少兒科普出版人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
作者:汪媛 單位:少兒科技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