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對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作為傳統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僅僅決定著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同時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習在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理念。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人才素質的提升則離不開教育的推動。那么,如何加強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就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困境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優化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優化
一.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困境
(一)農村生源缺乏保障
從對象的層面來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主要面對廣大從事與農業相關的產業的勞動者。然而,隨著城市化步伐的持續深入,當前長駐農村地區的勞動力群體的整體年齡結構較高,中青年勞動力群體基本上都是在異地就業。中青年勞動力在外務工,沒有時間返鄉接受職業技能教育,老年人群體本身對知識技能的需求不足,即使存在部分中青年女性勞動力,其本身也不得不面臨繁忙的家務[2]。諸多因素導致農村培訓對象的數量缺乏有效的保障,農村地區職業技能教育機構長時間無法獲取生源,職業技能教育在農村地區開展面臨諸多困境。
(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資金投入是衡量職業技能教育發展質量的關鍵指標,對職業技能教育質量的影響巨大。從近年來我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整體發展情況來看,當前仍舊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資金已經成為制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于城市地區的職業技能教育來說,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在辦學經費方面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使得辦學經費缺乏較為穩定的途徑,正是因為資金方面的欠缺,農村的職業技能教育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且因為地區之間的差異性,相應的基礎設施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性。有的地區農村職業技能教育機構設置了獨立的職業技能學校,有的地區則沒有獨立的辦公和教學場地。與此同時,各種教學基礎設施、實訓場地方面的嚴重缺乏,導致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開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即使廣大農民群體本身愿意接受培訓,然而因為條件方面的制約,整體情況并不夠理想。
(三)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農村地區本身的條件制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均明顯落后于城市。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教師因為現實因素的影響,通常更為傾向于到城市中謀求發展。與此同時,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全民綜合素質的持續提升,全國范圍內職業技能教育機構與專任教師數量也呈現出不斷減少的態勢[3]?,F階段,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力量基本上源自于中小學,盡管大部分學歷較高或者教齡較長,然而其本身在職業技能教育活動方面的組織能力、經驗較為欠缺,知識結構更為傾向于普通教育,缺乏針對性的專業知識體系,對于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種植業以及養殖業等諸多領域的了解相對不足,顯然無法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農民提出的要求。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優化對策與建議
(一)基于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
在當前農村缺乏青壯年勞動群體的情況下,基于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成為重要的解決方案。作為政府,必須要意識到農民工返鄉創業對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重要性,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需要政策傾斜進行有效的引導,同時還應當將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技術支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4]。從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際情況來看,其必然會面臨創業技術水平低、創業資金不足以及創業環境不成熟等諸多問題,政府應當在給予稅收減免、資金支持以及信貸支持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方面對創業的支持工作,為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配置對應的職業技能教育教師、管理規劃師,為廣大返鄉農民工提供管理技術、營銷技術、流通技術、生產技術、發展規劃等多方面的培訓支持,使得農民工返鄉創業能夠真正獲得真正的利益。在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后,政府還應當加大新興職業農民的培養力度。即組織專業職業技能教育團隊,到農村地區開展講座,在現場為農民答疑解惑,對生產實踐之中的難點機械能分析,并建立重點示范示范區,引導專業大戶學習先進技術,從而發揮示范作用[5]。重點加強農村婦女的培養力度,因為農村婦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農村的綜合生產力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在加強技術培訓之前,應該做好農村婦女知識與技術方面的需求,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鼓勵、關心、支持她們進行學習,可以借助各種媒體技術加強培訓。例如,利用農村廣播以及電視節目中增設與當地農村地區有關的內容,可以建立農村科技欄目,從而提升節目的知識型以及可視性。另外,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充分發揮農業教育網絡,積極推行遠程教育方式,加強相關技術的推廣,確保先進的農業技術能夠得到普及。加強高素質農民培養,培育一批懂技術、懂農業以及懂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人才。除此之外,政府還應當引導農村大學生返鄉就業,給予返鄉就業大學生創造充足的發展空間,構建與農村地區定向聯合培養機制與農村實踐教學基地,拓展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范疇,給予返鄉創業大學生更為系統規范的繼續教育,真正讓返鄉就業大學生看到農村發展的前景,真正愿意留在農村地區。
(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完善基礎教育設施
處在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農村職業技能培訓也必須要跟隨形勢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多的支持。對政府來說,必須要嘗試改變職業技能教育全面的投入結構,適當朝偏遠區域、經濟欠發達區域進行傾斜。將農村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納入到地方財政預算,切實提升公共教育經費在國民生產總值當中的比重,同時針對農村義務教育、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經費方面的分配結構進行有效的優化調整,針對新建立的農村成人學校給予專項資金支持,以此來解決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面臨的資金困境。與此同時,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發展,處理依靠政府投入之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進一步完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投入機制。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可以嘗試與地區企業之間構建合作體系,綜合考慮企業對于員工的需求及地區農業特征,開發針對性的教學體系與教學內容,而企業主要為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同時為農民群體提供就業崗位。對于基礎組織內容,能夠在權限范圍以內提供廠房、土地等相關生產資料,以此來吸引企業的入駐,使企業愿意為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投入資金,同時又能夠有效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最終形成良性的循環。
(三)統籌教育資源完善師資力量
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本來是一個多結構、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其不僅關系到教育資源、教育主體,同時又關系到農民、社會對農業的尊重、關注等方面,必須要盡可能針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統籌協調,以此來形成更為強大的教育合力。首先,政府與教育部門需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進行宏觀掌控,積極完善頂層設計,制定多元化措施,全面推進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與此同時,加大師資培訓的投入力度,針對現有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師資隊伍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教育,提升師資水平。其次,多方調動教育資源,致力于增加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有效供給,特別是需要主動加強與發達地區之間的教育合作力度,主動與企業、高等學校以及教育機構之間進行的交流合作,引導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種植業以及養殖業等諸多領域的專業人才到農村地區支教,開展針對性的專家講座,進一步提升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整體質量。最后,搭建技能智庫專家平臺,讓從事相關研究并掌握一定技術的教師、研究者等注冊,公開相關信息,農民有技術問題時可以選擇對應的專家進行在線咨詢,或者提前預約進行現場指導。專家學者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推廣中有著獨特的優勢,他們可以應用所學,結合地域優勢,培育品牌特色[6]。此外,還可以向農民傳播節水農業、循環農業、低碳農業等理念,實現農業發展的科學化、生態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人才結構、就業結構以及職業結構的影響重大。這就需要我們意識到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當前農村職業技能培訓中面臨的各種問題,致力于探索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開展面臨的困境,同時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針對農村職業技能培訓進行針對性的優化調整,通過基于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完善基礎教育設施以及統籌教育資源完善師資力量,從而有效提升農村職業技能培訓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成晨,閆廣芬,全.鄉村建設與農村教育: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融合模式與鄉村振興戰略[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7(02):127-135.
[2]陸玲玲.品牌項目引領農村成人教育新發展———以浙江省湖州市農村成人教育實踐與探究為例[J].中國農村教育,2019(07):38-39.
[3]馮學文.貼緊農村實際面向農民教學———農村成人教育學校政治課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04):32-33.
作者:楊紹安 單位:益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