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推廣投資與制度改革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當前經濟日益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形勢下,我國農業推廣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文章針對農業科技推廣投資的總量、投資效益、影響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借鑒國內外有關農業推廣改革的成功案例,以此作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推廣投資制度的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農業推廣;投資;制度改革
1農業推廣的投資現狀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是國民發展的根本條件,但就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我國的農業推廣投資方面還有待完善。
1.1從總量上來看
當前,農技推廣經費是以政府財政出資為主,這項政府農技推廣資金在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這期間,我國政府財政農業總支出,對農技推廣投資的比重在不斷提高,平均值約為9.85%,這樣的比重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較而言并不低,隨著農技推廣人員隊伍的不斷壯大,使得資金和人員的配比差距拉大。由此可以看出,投資比重是影響我國農業推廣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2從效益與影響上來看
首先,通過對兩個變量即財政農業科技推廣支出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系數為0.93。以此又分別利用線性回歸模型和對數函數模型進行模擬估算,都得出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例如,從對數函數模型得出的結果,可以顯示出財政農業科技推廣支出的產出彈性約為0.9298。這就表明,財政農業科技推廣支出能夠極大的影響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增長。其次,政府農技推廣投資增長率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不同時期,政府農技推廣投資增長率不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也會隨之變化,從而可以看出推廣投資對農業發展有著推動作用。
2農業推廣投資改革的政策建議
2.1增加農業科技推廣資金的投入總量,進一步完善投資結構
我國農技推廣投資總量的不足,嚴重制約了農業推廣工作的開展。在當前形勢下,加大政府財政農機推廣投資力度是必然選擇,不過增加到什么程度,沒有絕對的衡量標準,但應該不低于,甚至是高于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建議政府在確定農業推廣投資總量時,要以不同時期財政農業支出總量、農業總產值等重要指標作為依據。另外,要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投資結構,提高推廣投資的效益。注重事業費和項目費比重的調整,以及事業費的分配等問題,如事業費中業務活動經費比例最好維持在25%以上,因為活動經費如果不足,會使推廣活動難以有效地開展。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對各級、各類推廣項目經費,適當的加大投入力度,以及投資總量的比重。
2.2完善項目經費的投入機制
目前,我國主要是根據農業技術重點推廣項目,對推廣經費進行分配,也就是通過政府撥款給農業技術推廣部門,使其能夠推廣特定或者不定的技術。然而,其在執行過程中,容易造成項目缺少針對性,以及出現資金不到位與流失等情況。因此,改善項目經費的投入機制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對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的資金撥款制度進行改革,通過制定基金管理制度,規范公開招標管理和專家評審制度,以實現由優秀的技術推廣機構和人員來保證項目順利完成的目的。另外,為了能夠使項目經費的使用方向和制度得到保障,應建立完備的資金監督審計體系和制度,從而確保農業技術推廣項目經費能夠真正的專款專用。同時,項目管理制度也應該在技術推廣機構的內部實行,從而使推廣人員的勞動績效與利益分配相結合,有利于調動推廣人員的積極性。
2.3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推廣組織與投融資機制
始終堅持以政府推廣機構為主體,并以國家財政作為主要推廣經費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推廣項目,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建立起行之有效地管理機制,以此來改善我國農業推廣經費不足的現象。從以往的世界農業推廣投入模式的演變歷程可以看出,農業推廣總投資中,非政府部門的投資比重在逐漸上升,政府和非政府部門各自都有比較側重的投資領域。例如,私人投資比較傾向于物化程度較高、市場潛力相對較大的科研項目的推廣上。我國政府在推廣項目的制定上,要按照各類農技的不同特性,側重放在企業和私人很少參與的項目當中,并借鑒國際上的農業推廣分權的多種模式和經驗,完善我國的非政府投資事業,并增加其所占比重。非政府投資可以采取商業投資、民間資本等多形式的投資方法,目的是要建立和完善依托于非政府資金,開展推廣工作的有效機制,同樣也需要較為完善的市場機制、產權機制等的相配合。另外,在對國家財政撥款的主要渠道進行強化,注重立法的法律效應,通過法律手段確保國家財政每次投入的農技推廣經費,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例能夠逐漸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潤寒.基層農業推廣制約問題與發展建議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2)
[2]李強.淺析我國農業推廣的金融支持.時代金融,2013,(18)
[3]董星.市場經濟條件農業推廣的對策研究.湖南農機,2013,(03)
作者:高繼興 董大偉 田淑偉 單位:公主嶺市農業技術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