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山地果園中農業機械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昆明市西山區山地果園由傳統的分散經營向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轉型,土地的管理、果樹的修剪、施肥、打藥等工作對農業機械的依賴度越來越高,果園中應用農業機械化時機越來越成熟,優勢明顯。基于此,筆者以昆明市西山區山地果園為樣本,結合實地調查情況,通過分析農業機械在山地果園中的應用現狀、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就提高農業機械在山地果園中的應用效果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山地果園;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智能化
1基本情況
昆明市西山區現有果園1190.1公頃,不同于北方地勢平坦的果園,南方地區果園多依托山坡地建設,可以稱之為山地果園,主要種植蘋果、桃、梨等果樹[1]。根據《昆明市西山區“十四五”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西山區農村發展將重點圍繞“四園”(都市菜園、都市果園、都市花園、都市樂園)建設工程,全力打造高原特色都市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區。其中“都市果園”的定位也對果園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打破傳統種植方式,實現機械化、智能化的種植生產。1)鄉村振興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提高農機裝備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加大購置補貼力度,開展農機作業補貼。在政策支撐下,農業機械將縱向延伸到農村基層、橫向覆蓋到農業生產各方面。可以預見,在國家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中,對農業機械的研發和推廣將更為重視,為果園引入農業機械提供了重要契機。2)果園發展農業機械基礎條件成熟。首先,果園土地連片,便于農業機械作業。承包經營的模式經過歷年發展,果園原有面積小、地塊散、坡度大的問題得到改善,逐漸形成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模式,土地向專業大戶、合作社流轉,擴大了果園生產規模,使農業機械連片作業更具可操作性,機械替代人力更具可行性。其次,果園購置農業機械資金充足,一方面果園自身經營能帶來可觀收入,經營戶敢于投入更多資金購置農業機械;另一方面國家給予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力度越來越大,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購置經濟壓力。總體來看,果園現有基礎條件完全能滿足發展農業機械化的要求。3)勞動力短缺,人力成本上升倒逼發展農業機械化。勞動力資源的稀缺和用工成本的大幅提升給果園經營帶來了極大壓力,倒逼果園經營戶全力引入農業機械替代人工種植。根據調查數據,昆明市西山區現有農村人口80236人,但農林牧漁從業人員僅26398人,且老齡化嚴重,適齡勞動力短缺,尤其在農忙、果樹修剪和水果采摘時節,用工荒問題凸顯。另外,隨著農村人口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廉的“工錢”根本無法匹配農民辛苦、繁重的農活,根據調查,昆明市西山區從事施肥、打藥的人工工資從2017年的60元/天漲到今年100元/天,重體力工和技術工從100元/天漲到150元/天以上,部分果園經營戶表示人工成本逐漸成為最大生產成本。越來越多的果園經營戶表示愿意通過引進農業機械來降低人工成本。
2存在問題
隨著農業機械在果園經營中的應用面越來越廣,可以預見,未來果園生產經營中,現代化農業機械替代傳統勞動力勢在必行。但就目前來看,果園經營中,農機推廣力度不足、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愈加凸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獲取渠道少。農機具信息難以通達到果園經營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經營戶自身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從年齡結構來看,40歲以上的經營戶占絕大部分,農業機械方面的信息獲取能力較弱,信息多通過果園經營者或農戶間的互相宣傳獲取,信息渠道窄、更新慢,難以購買到最適宜果園管理的農業機械;另一方面農機生產經營者對廣大農村地區的宣傳重視度不夠,尤其山地農業機械相對小眾化,需求較小,農機信息宣傳少,果園經營戶信息獲取不易。2)果園常用農機推廣力度不足。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確定了15大類34個小類79個品目作為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但歷年實際補貼的農機具種類多為微耕機、拖拉機等常用機械,果園常用山地農機較少;從機械化推廣的均衡度上看,糧食作物機械化推廣水平相對較高,但山地果園機械化水平偏低;在培訓內容上,多為常用農機的操作、修理等方面,對新型農機具、新技術尤其是山地機械的培訓指導較少,難以適應果園種植戶需求。3)缺少社會化農機服務組織支持。目前,山地果園機械多為中小型機械和半機械化農機具,除施藥機械外,其他適用機型少,行業關注度較低,農機服務工作除了基層農機站或農業服務中心外,很少有行業協會、農民合作社等專業組織參與,服務空白區域很大,社會、行業方面提供的專業技術支持極少。4)農機故障處理難,影響使用積極性。部分果園種植戶缺乏專業保養意識,且規模化種植模式下農機的使用率較高,導致機械容易出現故障,加上廠家售后服務范圍及時間有限,農村區域機械管理服務機構少,使得機械出現問題后難以及時修復,影響農機的購置和使用積極性[2]。
3建議
1)緊貼農業發展政策,拓寬資金支持渠道。按照云南省近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方案,西山區購置補貼經費每年在10萬~15萬元,按照補貼效果來看,補貼農機具基本在10臺左右,顯然難以大范圍覆蓋農機補貼面。要想從補貼力度上全力支持山地果園實現機械化,可嘗試拓寬農機支持渠道,靈活把握各項農業發展政策、科技項目支持政策,多方位爭取資金扶持或補助。比如,在科技項目中,部分有條件的果園可以申報水果科技示范種植園項目,通過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爭取項目資金支持,投入購置農業機械,發展高標準果園;在省、市、區各級關于減肥減藥技術推廣項目中,安排減肥增效技術推廣、病蟲害農藥減量技術推廣等項目資金,可用于購置水肥一體化、農藥高效噴霧機等各類農機具。2)調動技術人才積極性,擴大農機推廣面。省市、縣區、鄉鎮各級農機站技術人員掌握豐富的農機信息,有一批懂理論、有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歷年的農機技術培訓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但僅依靠農機站基層力量顯然難以全面覆蓋廣大農村地區。除農機站以外,農機科研部門、機械生產企業也應當提供技術支持,只有充分整合各方資源,才能為農戶提供全面、準確的農機實用信息。此外,農機大戶、果園種植戶、農業合作社人員等各類技術人才也要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一批農機技術骨干,提高農戶對各類農業機械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機推廣效果。西山區水果種植戶之間有互相帶動農機應用的例子,每年8月,是冬草莓種植下苗時間,也是蘋果的豐收采摘期,草莓種植戶會借用蘋果果園內閑置的微耕機用來起壟。據實地調查,50畝草莓大棚用機械起壟大約能節省2萬元的人工費,足夠購買一臺小型旋耕機,草莓種植戶看到成效后表示愿意購買旋耕機替代人工起壟。農業機械及技術在果園種植戶間的流動,極大地帶動了種植戶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能切實推動農機應用的普及。3)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農機智能化水平。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越來越廣,農業機械的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通過整合二者,可以顯著提升農機化水平,尤其能優化農機在果園管理中的應用,確保水果的優質和高產。在實踐應用中,現代信息技術多方位助力農機技術發展,信息化程度也從淺到深逐步實現現代化。早期,果園種植戶購置農機出現故障后會通過簡單的視頻、拍照等方式傳播信息,與售后溝通自行修理農機;如今,部分草莓種植戶已經能夠直接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水肥一體化系統實現定時、定點、定量澆水施肥[4]。現階段,促進果園農業機械化進程,應加強信息管理技術的應用,創新推廣模式,充分發揮現代化果園的核心示范帶動作用,鼓勵果園農業機械朝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4)合理規劃果園,適宜農機操作。與傳統人工作業相比,農業機械不具備人力的高度靈活性,同時山地果園的地形劣勢也限制了農機的應用。因此,山地果園在前期規劃時,要充分考慮機械化生產、作業與實際需求的符合程度,盡可能按照農藝適應農機的要求規劃果園,在保證土地利用率的基礎上,要留足農業機械操作空間。對于前期規劃不當或不適宜當前先進農機操作的果園,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從果園道路布局、種植密度等方面進行調整,匹配農機操作需求。從長遠看,農機替代人力是必然趨勢,山地果園規劃唯有立足農藝適宜農機的思路,才能實現農業機械的高效率利用。5)發揮農村主體組織作用,帶動農機發展。在實際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除基層農機站以外,應當充分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充實農機服務力量。農機生產、銷售企業要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在農機應用規模較大的區域,依托廣大農村地區農機銷售門店,設立農機租賃和技術服務點,便于提供設備和技術服務。農業合作社要拓寬業務面,利用自身優勢,組建農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5]。種植大戶要發揮技術引領作用,果園種植戶具有天然優勢,如資金充足、技術力量雄厚、農機設備多、應用和維護經驗豐富,應充分發揮其優勢,幫帶出更多農機技術使用能人。
參考文獻:
[1]西山區人民政府.西山年鑒(2019)[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
[2]李榮峰.農業機械管理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時代農機,2019,46(6):14-15.
[3]普照.農業機械推廣體系建設建議[J].云南農業,2020(8):21-22.
[4]楊丹.智慧農業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5]涂懷恩,徐勛.新形勢下農業機械推廣的策略[J].南方農機,2020,51(4):16+86.
作者:周立為 黎世全 單位:昆明市西山區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