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作用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推廣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優化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路徑,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農業機械設備的支撐。筆者在簡要概述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探討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耦合關系,明確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作用及融合發展問題。并結合實際探討農業機械化作用發揮的改進策略:構建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優化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機推廣隊伍建設、創新農機研發與推廣模式,以此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提高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水平。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國家鄉村振興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進入縱深實施階段,在戰略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揮各個層面因素的積極影響,強化技術應用,為農業生產模式和農村經濟發展體系變革奠定堅實基礎。但是受到傳統思維和管理模式的影響,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體系推廣應用中還存在某些方面的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作用還無法有效體現,強化這方面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農業機械化理論概述
1.1農業機械化的概念
農業機械化是在農業生產各個流程中,采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工作業流程,對生產方式進行調整,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并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農業生產模式。通過機械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取代人工作業,解決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低、效率低等問題,推動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1]。
1.2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作用
農業機械化不僅是農業生產形式上的變革,更是經濟體系多元融合,確保農業經濟綠色高效發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農業機械化是當前我國農業生產模式朝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的基本條件,通過機械設備的合理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水平,推動農業產業與二三產業同步發展,為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其次,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路徑,通過機械化生產體系的構建,能夠更好地優化農業生產要素耦合關系,有效提升農業綜合實力,在最終實現農業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上,確保國民經濟產業結構比例保持在最佳狀態。最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能夠極大地解放農村勞動力,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盡量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保持社會經濟發展穩定,為實現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目標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的耦合關系
2.1農業機械化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是有效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確保農業生產保持穩定良性發展的中長期戰略,是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的重要實現路徑[2]。在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實現過程中,離不開新興技術和農業生產模式變革的基本支撐。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和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極大地提升農村勞動力水平,尤其是在鄉村振興項目運行中,能夠有效改革傳統生產模式,在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的基礎上改善農業生產面貌,構建新型農村生態文明循環體系。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在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水平,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還能夠減少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化肥及農藥等的使用,使農民有更多機會接觸現代社會文明,轉變農民傳統生產理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2.2農業機械化阻礙鄉村振興發展進程
雖然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具有重要基礎保障作用,但是受到主客觀因素影響,在實際發展中,依然會對鄉村振興進程產生負面影響。一是我國多數地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較為明顯,年齡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使得農業機械化推廣應用面臨主觀層面的阻礙。二是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不均衡,受氣候、地形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農業機械化推廣依然面臨較大阻礙。三是農業機械化裝備體系結構不合理,低端機械設備占比過高,智能化機械設備行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小麥、大米、玉米等主糧作物的機械化水平較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整體較低。四是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較為薄弱,行業整體起步較晚,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滯后,無法發揮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促進作用。這些負面因素的存在,使得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中的推動作用無法充分體現出來。
2.3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條件,同時,在推廣過程中也會對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產生一定的影響[3]。從根本上而言,加大農業機械化推廣力度,實現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各個領域的應用,是實現鄉村振興項目穩定運行的基礎動力,是確保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同時,鄉村振興項目的多元化實施,為農業機械設備推廣應用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對農業機械設備創新提出更高要求,在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深層次融合背景下,使得農業生產實現革命性突破。因此,就這些方面而言,農業機械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是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目標實現的兩個基本支撐條件。
3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農業機械化融合發展中的問題
3.1農業機械化推廣難度較大
農業機械化推廣對農業生產技術變革和生產模式優化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不可缺少的基礎條件,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多數地區農業機械推廣依然面臨較大困難。首先,農民群體對新型機械設備的接受程度還比較低,在思想層面存在一定顧慮,推廣工作效率受到明顯影響。其次,以地方農機站為主的單一性推廣模式,使得推廣隊伍建設相對較為滯后,工作人員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認識不夠深入,工作積極性有待提升。最后,不同地區地形、作物類型、氣候條件等存在較大差異,對農業機械設備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異,對推廣工作成效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3.2農業機械化投入資金欠缺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行業整體上依然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在研發和生產體系中,新技術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但是這些技術的融合應用都是以提高生產成本為基礎的,使得農戶購置成本明顯增加。雖然國家和地方層面都有不同的農機補貼政策,也能夠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推廣,但是相對于農業經濟效益水平和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投入而言,農業生產主體在機械化方面的投入意愿依然較低?;鶎愚r機站工作體系中,需要負責多方面內容,在僅依賴財政專項經費支出的情形下,能夠用于機械化推廣、檢查、管理和質量監督方面的資金比例極為有限,由此也會對實際工作成效產生影響。
3.3農業機械化推廣人才建設滯后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重心逐步轉移至新型機械設備和技術層面,需要精準把握農機推廣與鄉村振興戰略項目運行的耦合關系,需要在思想層面對農戶做好引導,確保農機推廣應用的效能充分體現出來[4]。但是在當前農業機械推廣隊伍管理體系中,推廣人員專業知識儲備相對較為薄弱,自身理念轉變也有所不足,部分工作人員還常被要求承擔其他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農業機械推廣隊伍建設較為滯后,無法適應當前農業機械推廣工作專業化的要求,對工作成效造成負面影響。
3.4農業機械裝備創新性不足
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作用的體現,需要更多靈活性、智能化、多場景的機械裝備作為支撐,需要研發機構和生產企業在裝備上實現多元創新。但是就我國農業機械生產制造行業而言,整體技術水平較低,自主研發能力較為薄弱,部分高性能機械設備或零部件還嚴重依賴于進口。在農業機械運行中,資源消耗高、標準化不足、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依然較為明顯,使得機械化作業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體現,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現代化目標的實現造成負面影響。
4農業機械化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
4.1構建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
構建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精準依據,是有效解決推廣應用問題的基本條件,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業機械化效能充分體現的重要前提。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一是完善國家層面的標準體系,包括農業機械研發、設備性能參數、設備規格類型、環保性能要求等各個方面,推動零部件生產標準化,降低農業機械生產研發和生產成本。二是地方政府要結合區域范圍內農業機械推廣工作特征,構建標準化推廣工作體系,明確不同主體在推廣工作中的職責,優化推廣工作模式,激發工作人員積極性,創新推廣工作模式[5]。三是要構建鄉村振興項目實施機械設備應用和更新體系,明確推廣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耦合關系,盡量減少農業機械設備運行中的環境污染現象,推動鄉村振興項目實施體系不斷優化。四是要構建農業機械化檢修運維標準化體系,優化服務網點布局,逐步構建分級服務體系,提升整體工作效率,降低農戶在農機維修服務方面的成本。
4.2優化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
針對農業機械化技術和檢修服務工作效率低下、設備運行成本高、投入資金缺口較為明顯等現實問題,要確保機械化應用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的作用充分體現出來,需要適應地方農業經濟運行模式特征,優化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在構建社會服務體系中,應強化農民的主體作用,培養高技能應用型農機維修服務人員,以農機管理部門為主導,發揮普通農機戶、農機專業戶、農機服務隊、農機專業協會、農機合作社、農機中介組織等在服務供給方面的作用,為農機技術應用和維修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在社會化服務體系運行中農機部門主要起到引導和監管作用,在信息化技術支撐下充分發揮傳統農機部門、科研院所、職業院校等在服務供給方面的作用,對服務模式進行優化,以此對農業機械化整體運行水平的提升起促進作用,為提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4.3強化農機推廣隊伍建設
強化農機推廣隊伍建設,提升農機服務人力資源供給水平,是確保鄉村振興戰略各個要素耦合的關鍵。農機推廣隊伍建設應從如下方面入手:一是要強化農機推廣工作人員專業技能培養,將自動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納入培訓,構建對應的評價考核體系,要求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新技術應用和維修技能,確保有效提升農業機械化應用水平。二是要強化農機推廣隊伍服務理念培養,引導工作人員深刻認識到農業機械化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作用,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更好地提升農機推廣服務水平[6]。三是要優化農機推廣隊伍結構,在充分挖掘農村能人、強化與地方職業院校合作的基礎上,吸引更多高素質、綜合性人才融入到農機推廣隊伍中來,為農機推廣維修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四是要結合地方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要求和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實際,構建完善的推廣隊伍評價體系,明確農業機械化推廣服務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培訓工作,從而更好地提升農機推廣工作水平。
4.4創新農機研發與推廣模式
創新農機研發與推廣模式,將更多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應用于農業生產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項目運行體系,是確保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7-8]。在農機研發工作中,農機管理部門要強化與農戶、鄉村振興項目經營者、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以搭建項目平臺的方式,研究農業機械設計、生產及檢修等各個環節的先進技術,實現農業機械設備與農業生產需求的統一。在農機推廣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強化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宣傳推廣工作水平,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起到促進作用[9-10]。在推廣工作過程中,還要全面收集農戶對機械設備的使用意見,對設備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構建推廣與研發協同發展體系。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承擔著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但是其作用實現需要農機部門與農業生產各個層面的參與支撐。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必須要系統優化農業機械化推廣模式,實現各個要素的正向耦合,才能夠確保其作用充分發揮,為我國農業生產體系變革和農業現代化目標實現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作者:王素敏 單位:費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