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做到在思想上重視,引進先進理念;其次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提高發展農村經濟的水平和能力;最后是要努力實現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轉變。因此,要發展農村經濟,就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采取有效的經濟結構調整方法,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成長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原州區;農業;農村經濟
1轉變思想,積極引導農民適應新的農業發展方向
在當前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中,基層尤其是鄉鎮干部需要轉變思想,從以前計劃經濟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思維中轉變過來,積極適應新形勢下的新型農村經濟工作。目前的農村經濟工作是主動去開拓市場,探索市場信息,把握產品流通環節,為當地農村產品走出去營造良好的經營市場。充分了解當地農村經濟發展要素,探索適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產業,積極引進適合當地發展的農產品,提供適合當地農產品經營的市場信息,為農戶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各種農業經營機構服務,是當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基層干部必須充分重視的問題。
2政府職能部門要轉變工作作風,充分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服務
在新的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形式下,政府職能部門一定要盡快轉變工作作風,要從過去的指揮和領導角色轉換為積極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服務的角色。為農村農業經濟發展服務,就要充分進入角色,把過去單純抓生產促產量轉變成為農業產品全程服務,把以單純提高農業生產力向實現農業經濟綜合協調發展方面轉變,把過去思慮具體事務為工作責任向統籌全局,積極謀劃方面轉變。在具體工作中,要撲下身子,深入調查研究,建立良好的群眾關系,了解農戶心中所想,收集當地農業發展的一手資料。在服務農業經濟發展的工作中,還要注意自身形象,勤政廉潔,讓農戶能夠充分信任,相信政府部門是實實在在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服務。最后是要加強工作人員的知識培訓,積極學習最新的農業發展信息,提高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從而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引導農戶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整體農業發展水平。
3調整當地農業發展經濟結構,建立合適的農業發展模式
在探索當地農業結構調整時,要注意農產品質量、市場信息、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
3.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突出區域特色
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方面,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種植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農產品。原州區地處寧南山區,適合發展冷涼蔬菜,在山區可以種植油牡丹等農作物,積極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基地,鼓勵農戶自發組織適合實際情況的農業聯合組織,開發引進高效生態農業,為原州區農業發展樹立榜樣。
3.2根據實際積極發展畜牧業
當前原州區玉米種植面積比較大,這樣就產生了大量的秸稈,這些秸稈可以作為發展畜牧業的飼料,同時,在廣大的山區可以種植紫花苜蓿等多年生飼草,這樣既提高植被覆蓋率又為牲畜提供草料,為發展生態農業打下基礎。當前原州區的養殖業發展還不夠強,因此需要引進優良品種,提高養殖效益,為農戶奔小康建立基礎。
3.3進一步培育市場,搞好流通
繼續完善現有農業市場體系,在建設中,力爭搞好3個結合:(1)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相結合,重抓專業市場,尤其是產地批發市場;(2)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3)政府服務性促銷與社會贏利性促銷相結合,加大農產品市場的促銷力度。
3.4把龍頭企業建設當作重中之重,充分發揮龍頭
企業的帶動作用原州區一批涉農企業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通過內部挖潛,改建和擴建,引進人才、技術和資金,更新產品,開拓市場,使企業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增強龍頭帶動作用。同時,圍繞龍頭企業,加快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企業、基地、農戶之間的聯系,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促進全區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結束語在探索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基層干部要積極轉變觀念,引導農戶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政府職能部門要轉變思想,積極為農業經濟發展服務。在發展當地農業經濟時,要根據實際實際情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和生態的良性可持續發展,從而建立健康的農業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鄒淑珍,陶表紅.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綠色生態新農村[J].上海經濟研究,2008(3):94-99.
[2]李增梅,李桃.發展綠色農業的路徑選擇————黑龍江省的實證分析[J].農村經濟,2007(2):39-41.
[3]吳昌華,孫火喜,張燦權,熊文華.我國綠色農業開發戰略研究[J].農村經濟,2009(4):114-116.
作者:柴文平 單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古雁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