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教育中的農業經濟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鑒于我國農業產業化以及城鎮化進程的持續加快,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十分需要眾多高素質的農業經濟專業人才。通過高職院校教育中農業經濟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夠極大地提升農業經濟類專業高職生的專業素質以及創新能力,同時還能提高高職教育的辦學質量。本文從明確高職農業經濟專業建設的策略、凸顯農業經濟特色培育高職生們的技能、依據企業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辦學、加強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探討了高職教育中的農業經濟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農業經濟;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進步,高職院校應當致力于培養農業經濟方面的專業化人才。具體來說,高職教育中的農業經濟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明確專業定位、培育專項技能、強化教師團隊建設、合作辦學等,由高職學校和有關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從而形成了高職農業經濟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
1明確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的策略
一是全面調整農業經濟類專業的課程設計。應當以深入調研為前提,依據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形成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目標體系,將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列入到農業經濟行業的技能標準之中,從而讓以專業技能為主體的農業經濟教學體系和本行業的崗位體系能夠吻合,從而讓教學能夠有準確的依據。要以學習者適應農業經濟崗位為主要目標,強調農業經濟崗位就業所具有的導向性。要強調農業經濟類專業實踐環節教育,持續提升實踐教學在整體教學課時之中的占比,從而找出高職教育和農業經濟行業加以聯系的接口。就實用型高職人才培養而言,對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實施改革的重點任務則是對所設計的課程進行調整。在此基礎上,還應當積極調整高職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措施,強調實用性課程的安排。在本專業的必修課教學中應當設計出更具實用性的課程,而在本專業的選修課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豐富可以選擇的課程,這對于拓展與豐富高職生們的農業經濟知識結構等具備非常重要的價值。這就需要講求技能與方法,從而讓師生們進行共同的探索。同時,在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內容上還需加以取舍,并且加入對課題內容的探討。二是強調實施通識教育。實施范圍更加廣泛的通識教育,這是今后我國農業經濟人才適應實際崗位需求的重要條件之一。為此,要讓高職學生們通過為期三年的精心學習,更好地掌握農業經濟行業最新知識以及技能,從而得以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能夠盡可能地適應于崗位方面的需求,真正成為實用型和通用型人才。三是鞏固專業教育。在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中,應當不斷提升專業性課程之比例,從而讓專業性具備了牽涉面更廣與實用性更強之特征。對于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的研究,其方法應當展現出多元化以及極大的機動性。在教學體系中,不僅要設置專題講座,而且還應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實施專題性討論,且應當比較多地實施合作探究法,也就是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開展教學實踐,從而做到在具體實踐之中發現相應的問題,并且在小組討論中開展集中研究,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高職生們獨立思考相關問題之能力,并且進一步提升其解決具體問題之能力。四是落實實踐性教學。高職教育主要側重于培養實用性人才,所以,實踐教學的環節顯得尤為重要。要運用靈活而多變的實踐性教學手段,促進高職生們實際動手能力之提高。因為條件上的種種限制,而且農業經濟類專業還具備了特殊性,導致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具體實施尚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所以,必須進一步強化該專業實踐教學之投入,從而體現出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五是改進教學管理方法。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讓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得以更好地運作,從而提升教學工作的成效,這樣一來就能夠有良好的教學成效,進而確保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具備良好的質量。
2凸顯農業經濟特色培育高職生的專項技能
因為我國農業的地域差別非常大,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并不夠均衡,而且農業經濟牽涉的面十分廣,因此,在高職教育農業經濟類專業應當突出自身的鮮明特點,突出培育高職生的專項技能。鑒于高職教育具備了十分顯著的就業導向性,它一定要適應于當前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而且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安排應當做到和職業崗位相互對接,從而更好地培養高職生們得到就業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及其技能。因為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致力于培育的學習者技能和普通理工科專業有所差異,所以也就不應當依據理工科教學中的系統化理念來指引教學工作。筆者覺得,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的職業技能培養工作在標準化、特色化等方面的表現并不算出色。同時,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中還要面對別的兄弟高職學校和本校依據社會需求設置新專業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以至于大量富有就業前景的行業和崗位為新設置的專業所分流,導致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在展現特色上變得難度愈來愈大。對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學習者們而言,其所牽涉到的專業過廣,而高職教育又絕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為了強調辦學的特色,就應當致力于強化對學習者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具體的課程安排上,高職院校不僅要強化學生們核心能力之培養,而且還應當依據實際崗位之所需,結合學生們的自身特點,對其實施和其今后工作崗位具有關聯的能力培養,這樣一來,農業經濟類專業的高職生們才能夠符合當前市場的期望,擁有就業所需的專業技能。
3依據企業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辦學
一是為了推動農業經濟類專業高職教育的實施,一定要和企業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走出一條產學研合作的新路。產學研合作可以說是高職院校長時間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且還是強化專業建設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更是提升高職教師專業能力與培養企業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可靠方式。實施校企合作與落實產學研之間的結合,這正是我國開展高職教育所必須要走的路。高職學校一定要不斷強化自身建設,立足于更加堅實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從而逐漸和企業之間實現無縫對接,真正把企業的用人需求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加以聯結,以求實現雙方的雙贏。二是積極吸收企業高層次人才參與到高職院校的教學之中。要更加廣泛地吸引與鼓勵合作企業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備其他特殊技能的人才到高職院校中任專職或者兼職教師。不僅要讓高職院校能夠及時地了解到企業以及用人單位的具體信息,而且還應當讓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教學者能夠學習到合作企業的最新技術與研究成果。同時,還要努力讓學習者們能夠學到各類新知識以及新技能,而且還能學習合作企業最為先進的管理觀念。三是高職院校教師要積極參與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踐與技術研發。高職院校應當有計劃地指派教師到合作企業中開展與農業經濟類專業有關的生產實踐以及現場考察等工作。高職院校應當在崗位津貼與科研等各個方面往雙師型教師加以傾斜,從而積極鼓勵與支持廣大教師參與到合作企業的實踐之中,盡可能地提升高職教師的實踐技能。四是鼓勵高職生參與合作企業的生產實訓。要依據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的所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高職生們到合作企業中進行短期實訓或者長時間的頂崗實訓,從而更好地培養其素質能力,尤其是要強化其實操能力。
4加強高職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要強化高職師資隊伍的內涵以確保專業人才素質的新提升。教師可以說是高職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首要資源,而農業經濟類專業教育工作者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本院該專業的市場競爭力高低。所以,高職院校應當以提升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學質量為改進專業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實有效地強化高職院校師資人才隊伍的內涵,以求更好地提升農業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水平,并且為本校與本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大更好的保障。具體來說,首先是要以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培養為主體,更好地推動本專業學習型團隊的創建工作,從而為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提供相應的組織保障。其次是以農業經濟專業的骨干教學人才的培育為主,加快教師人才隊伍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最后是落實雙師型素質教師人才隊伍建設,從而促進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業務素質的不斷提升,進而為本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更好的人力資源支持。二是積極改進高職院校師資團隊管理機制,以農業經濟類專業為創建客體重構型教師人才隊伍。要通過強化農業經濟類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培養工作,切實引領該專業教師人才隊伍以及相關課程的建設。要對目前以教研室為主體的教育行政組織體制實施變革與構建,并且以專業為主體來創新新型教育團隊。要運用本專業學術帶頭人的推動,切實形成農業經濟類專業課程教學的組織主體,切實提升本專業教學師資人才隊伍的自我組織能力,進而提高本團隊的綜合研究能力。三是要做到以人為本,不斷推進高職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激勵體制建設。要按照人本管理的原則,積極創建和健全適合于農業經濟類專業教師隊伍發展的體制環境,賦予其以所需的政策性、技術性以及物質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要對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更加科學的規劃,選拔出富有教育教學經驗與創新思維能力的人才,并且制定實施能夠促進本教學隊伍得到不斷發展的激勵性政策。對于具有出色業績的教師人才,則應當在物質待遇和職稱聘任等各個方面予以適當的傾斜,以求為本專業教師人才隊伍的成長創造出更富有競爭性的新環境。另一方面是要實施專項經費方面的保障。要將本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目前的特色化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相互聯系起來,并且依據本專業教師隊伍的自身特色以及人才成長規律,以教師的教學業績為中心,以學生、同行以及社會認可度高低為考核評價的標準,從而形成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的績效體系。也就是說,要通過對本專業教師人才實施富有成效的激勵措施,以確保其能夠實現高效化、規范化運行。
5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多年來的高等職業院校農業經濟類專業建設,農業經濟人才的培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其辦學質量也有了極大的提升,而且通過長期以來的辦學實踐,顯現出扎扎實實的服務于當地經濟的發展,才能讓農業經濟類專業的活力得到更好的發揮。要始終堅持以高職生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方式,更好地激發出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習者的農業經濟類專業素養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嬈.農業經濟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童乃誠.深化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3]陳鳳霞.培養農業經濟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問題初探[J].北方經貿,2009(06).
[4]李國政,王紀忠,聶洪臣.高職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06).
[5]李國政,聶洪臣,欒申洲.關于我校高職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2(35).
[6]聶洪臣.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3(12).
作者:韓效輝 單位:宿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