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海原縣七營鎮由于水資源缺乏,農業經濟發展緩慢,雖然近年引黃灌溉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業缺水的矛盾,但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經濟發展障礙,本文立足本地實際情況,分析制約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當前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以達到促進七營鎮農業經濟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海原縣;農業經濟;問題;措施
1海原縣七營鎮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1.1特色經濟特色不明顯,產銷結構不完善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發展出適合當地特色的農產品是促進當地農業經濟進步的必要措施。在七營鎮的農業發展中,枸杞、葵花、西瓜及養殖業都作為提高當地農戶收入的必要手段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但是由于水資源短缺和市場信息的不夠通暢和及時獲得,農產品銷售渠道不夠通暢,導致農戶在種植、養殖上容易盲目跟風。結果造成生產出的農產品銷售困難,難以以商品的形式轉化為貨幣,這樣就嚴重打擊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于農戶經濟條件有限,難以承受農產品積壓和低價銷售所帶來的損失,這樣就對農戶脫貧致富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消極作用。
1.2分散的家庭農業土地經營機制
不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包產到戶的施行,曾經極大的提高了當地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在解決溫飽問題,實現糧食的的自給自足方面起到了顯著的效果,但是隨著改革的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建立,分散的農業土地經營模式就難以適應市場化的農業經濟。
1.3分散的土地經營機制,制約了農業的規模化生產
目前七營鎮的土地所有制是包產到戶的分散的土地所有權,全鄉鎮的土地所有權都分散在廣大農戶手中,這樣分散的土地所有權,使得農戶各自經營,盲目種植,種植規模小而全,難以適應市場需求。
1.4分散隨意的種植模式,農業生產效益低下
在當前的土地經營機制下,農戶在解決基本的溫飽之后,難以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這是由于小而全的種植模式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市場經濟需要規模性的農業生產,這就大大挫傷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因此,在市場化的農業經濟條件下,農戶的生產效率低下,農業科技難以推廣,都對七營鎮的農業生產發展起到了滯后作用。
2推動七營鎮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措施
2.1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適應農業發展趨勢
在當前七營鎮農業經濟發展中,個別農副產品出現滯銷情況,這并不是這些農副產品過剩,而是由于農業生產水平低下,難以適應人們對農產品消費提高的需求,從而產生的相對過剩。要解決這種農副產品過剩現象,就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優質高效的水準,積極發展綠色無公害的生態農業,生產出健康的農副產品。還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加大對農產品的深加工,提供適應市場需要的綠色健康食品。
2.2建立新型農業發展結構
2.2.1建立企業經營模式
在組建龍頭企業的過程中,以下幾個環節的工作我們必須做好。一是在項目選擇上,根據各村不同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著眼于群眾參與面大、資源支撐面廣、受益面寬的品種;二是在產品結構上,把名優產品、新產品作為重點,科技含量要高、市場潛力要大,政府要進行宏觀調控,盡量避免小而全,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建設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基地,形成專業批量生產;三是在組織形式上,提倡多種所有制、多種形式并存;四是在利益分配上,引導龍頭企業通過預付定金、提供信用貸款、賒銷種苗和飼料、對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或采取聯營、、反利、股份分紅等分紅形式,處理好與農戶的關系,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
2.2.2加大農業投資
農業產業化具有集約型、高投入、高產出的特征,需要采取一定的配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特別是搞好產品基地、農業基礎設施和科技、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服務體系的建設。我們還要培養農民的投資意識,充分利用民間閑散資金,組建幾個股份合作制龍頭企業,在集體與農戶、工商企業與村、戶之間通過股份合作的關系,擴大資金規模,增強競爭力、分散風險,以達到利益相關、互利雙盈的目的,使之成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結束語
七營鎮作為一個以農業發展為主體的鄉鎮,就要充分認識、剖析當前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存在的問題,只有充分認識、重視現存問題,才能根據具體問題調整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土地問題、種植結構問題、市場問題都是現實存在的,因此,加大土地使用權的改革,調整產業結構,走市場化農業經濟發展道路,對促進七營鎮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作者:代琪 單位: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七營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