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經濟發展現狀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16年,河北省農林牧漁業平穩發展,實現產值6083.9億元,較上年增長3.5%。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單產和總產提高,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漸增加。近年來,河北省植樹造林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23萬畝。全省畜牧業生產平穩,漁業生產實現增長。同年,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平穩增長,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規模達到7479.2億元,較上年增加544.4億元。在發展綠色農業的政策背景下,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河北省農業經濟雖取得了較大發展,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1.河北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2016年,河北省年末耕地面積652045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為4457640公頃,約為年末耕地面積的68.36%。2016年,機械播種面積6669380公頃,機械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6.51;機械收獲面積為5397250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61.93%。2016年,河北省受災面積達到1447833公頃,成災面積達到560582公頃,其中旱災波及面積20601公頃,水災波及面積371143公頃,成災率達38.7%。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穩定發展的保障,農業生產機械是提升農業生產率的有效手段。實現農業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重視農業機械的研發與應用。2.農作物種植結構不合理2013年至2016年,河北省總播種面積分別為8749200公頃、8713100公頃、8739800公頃和8716600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分別為6315900公頃、6332000公頃、6392500公頃和6327400公頃,占全省播種面積的比例分別為72.19%、72.67%、73.14%和72.59%。糧食作物品種主要包括小麥、稻谷、玉米、大豆等。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農作物種植結構應適應市場變化做出相應調整。糧食作物種植比例過高,種植作物品種較少,不利于適應市場的變化。3.綠色農業發展水平低2015年至2016年,河北省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分別為335.49萬噸和331.79萬噸。其中,氮肥施用量分別為147.95萬噸和144.95萬噸;磷肥施用量分別為46.36萬噸和45.17萬噸;鉀肥施用量分別為28.05萬噸和27.73萬噸;復合肥施用量分別為113.14萬噸和113.93萬噸。2015年至2016年,全省農藥使用量分別為8.33萬噸和8.17萬噸。農用塑料薄膜施用量分別為13.80萬噸和13.84萬噸。可見,河北省綠色農業發展水平依舊較低,農產品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二、河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對策
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河北省相關部門應積極應對和解決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以促進全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首先,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支持農業機械的研發和使用。農業基礎設施是農業平穩健康發展的保障。良好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體系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輕自然災害對農業的破壞,從而實現農業發展的長遠目標。此外,農業機械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手段。先進的農業機械可以部分代替甚至完全代替人類勞動,從而實現農業的高效發展。其次,應改善農作物種植結構。應在保證全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減少糧食和棉花的種植面積。適應市場的需求,逐步擴大蔬菜、中藥材、果品、食用菌等種植規模。因地制宜,發揮各地的優勢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再次,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培育本省特色的農業品牌。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吃飽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全省應積極探索符合本省實際條件的綠色農業發展方式,有效降低對農藥化肥的依賴,逐步提高本省農產品的質量。發展高端農產品,培育具有本省特色的農業企業和農業品牌。最后,應大力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交易模式,以其低成本、信息全面、交易方便等優點迅速獲得市場認可。鄉村由于供求信息不暢,經常遇到產品積壓問題,致使農戶損失巨大。積極發展農產品電商,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有利于建立更為公開的農產品市場,使農戶及時獲得市場信息,及時把握市場動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農戶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也是化解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手段。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旅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短期游、近郊游逐漸受到人們的喜愛。相關部門應大力支持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最終實現以旅游經濟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總之,河北省農業經濟雖實現平穩發展,但依舊存在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農作物種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的基礎,事關千萬農戶的福祉。河北省相關部門應重視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應對和解決,以實現全省農業經濟及整體經濟的高質高效發展,從而造福百姓。
作者:胡昌昊 單位:瑞典烏普薩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