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機械的維修技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進一步研究農業機械的維修技術,文章基于有效的工作實踐,充分分析了農業機械的維修技術及其質量管理策略,希望進一步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水平。
關鍵詞:農機維修;質量管理;對策
新時期,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機推廣工作有效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機產品投入農業生產質量。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加強農業機械的維修技術及其質量管理水平。接下來,文章對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和維修質量管理的有效策略進行了研究。
1農業機械維修技術
1.1保障農業機械操作和使用的規范性
農業生產過程中,通常會出現較多的機械故障,產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多大是駕駛員未按標準執行操作。聘請的駕駛員需要對農業機械原理以及其基本構造熟知,并了解正確的操作流程及使用方法。在使用農業機械設備時要注意:1)使用前要檢查設備的冷卻液及機油是否補充完畢,對設備未及時更換和燃料儲備不足的應及時處理。2)使用前要對農業機械做充分的預熱,讓機油和冷卻液達到一定的溫度,保證農業機械在使用時不會因超負荷運轉而損壞。3)駕駛員要懂得對農業機械的維護和保養工作,避免超速、超載或超負核而損害農業機械[1]。
1.2發動機維修要點
農機產品的核心部件為發動機,保持發動機長時間運轉,內部零件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傷,比如部分零件松動,或因長時間磨損而出現顫動,這些都會使發動機損傷,無法保證完成后續的農業工作。此時,可將故障出現的位置進行零件更換,對發動機及時檢修,保證按時完成農業工作進度。對發動機的內部構造,維修人員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對特定零件進行更換時,要提前對發動機中的油污進行清理,避免存在其他安全隱患[2-3]。
1.3泄漏故障維修要點
農機產品通常出現的故障為兩種:漏氣和漏油。漏氣的情況主要出現在輪胎位置,輪胎在不同環境使用時,會由于地面上的異物或長久的使用而出現一定程度的漏氣現象,假如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輪胎漏氣,可以用肥皂水檢查具體漏氣位置,然后利用粘貼的方法進行修復。農機的輪胎比較大,對細小的扎口無法準確找到時,也可以嘗試使用儀器進行檢測,然后根據漏氣位置的狀況進行處理。長時間的使用也會導致連接處漏油,對這些問題,維修人員會將老化和故障的油管進行更換,這也是解決漏油問題最直接的辦法[4]。
1.4人為故障維修要點
農機產品使用時,多數故障都與人為操作不當有關,不良的操作習慣是導致農機產品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比如:操作者在使用農機產品時并沒有正常啟動,幾次非正常啟動并不會對農機造成嚴重的損傷,但長時間以后,水箱會由于未正常啟動而出現水量無法填滿的情況,從而出現問題。對這些故障,首先要立即停止對農業機械的使用,然后觀察儀表盤,對問題位置進行維修處理。
2農業機械維修質量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對農機維修人員進行系統專業培訓
具有專業的農業機械維修能力,是保證農業機械可以被長時間使用的主要方法。所以在農業維修管理中,對維修人員需要及時進行培訓,保證其擁有專業的維修和檢測技能,從專業的角度解決或檢查農業機械。由于多數農業機械在農村使用,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培訓,讓農業機械維修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取得預期的效果。
2.2增強農戶的農機保養意識
為了增強農戶的農機保養意識,首先要讓農戶了解保養的細節,以及在保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不同農機產品需要根據農機型號和規格進行特定的保養,然后對燃油量進行維護,讓被保養以后的農機發揮更大的使用功效。
2.3做好農機設備更新配件管理
農業機械維修管理需要不斷加強在技術方面的檢測與維修能力。維修管理人員要定期對特定的維修網點進行檢查,維修設備的同時要對超過使用年限的農機配件報廢處理。指派專人定期對維修網點進行數據更新,保證農機維修質量。
2.4加強對農業機械維修市場的監管
政府部門為了避免農機產品質量不合格問題,需要及時對農業機械市場進行運營管理和維護。對無證經營的農機維修網點及時排查,嚴格按照《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辦法》的處罰措施進行處理。指派專業能力較強的技術人員進行質量檢測,明確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責任。與此同時,對正規農業機械維修經營者進行工藝規范,并要求其學習最新的維修技術和方法,提高農機維修水平和能力,維護正常穩定的農機維修市場秩序。
3結束語
新時期,為了保證農業經濟不斷發展,做好農機維修與質量管理工作是必要的,希望以上研究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艷媚.農業機械的維修技術及其質量管理[J].時代農機,2018,45(12):185+187.
[2]趙全宇.淺談農機維修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5(13):131
[3]徐陳.農機使用維修中的誤區[J].南方農機,2018,49(22):139.
[4]谷琳.農業機械維修中應注意的問題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21):49+55.
作者:李艷媚 單位:廣西來賓市興賓區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