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產業主體進展方式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周晗、姚國強 單位: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農業經濟局
近年來,嘉興市秀洲區圍繞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積極探索新時期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子,大力實施農業產業主體提升工程,形成了龍頭帶動型、社會服務型、市場營銷型、家庭農場型、主體聯合型等5種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有力地推動了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1發展現狀
截至2011年底,嘉興市秀洲區有各類農業產業主體232家,年總產值超20億元,實現利稅0.79億元;連結基地1.59萬hm2,帶動農戶面超過60%。據不完全統計,產業主體共有職工5898人,工資總額1.77億元,人均年工資3萬。農業產業主體顯現了明顯的特點:一是龍頭企業規模和檔次提升。全區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3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32家,年產值超億元的3家,超5000萬元的3家,超3000萬元企業11家。二是專業合作社營銷和帶動能力增強。全區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95家,其中省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11家,市級示范性16家,經營服務面積1.08萬hm2,社員通過專業合作社銷售農產品比例在85%以上。三是休閑觀光農業基地轉型升級。全區建成休閑觀光農業園1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10家。四是新型農業主體快速發展。新發展家庭農場59家,如東興生態農場、天禾生態農場、李強生態農場、綠波島農場等一批家庭農場孕育而生。
2主要模式
2.1龍頭帶動型
即龍頭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也是目前秀洲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模式。嘉興市樂豐年食品有限公司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運行模式,與農戶簽訂蓮藕種植訂單,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及公司深加工的要求合理安排種植,實現農產品在種植、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增值,帶動當地600多戶農戶種植80hm2多蓮藕。嘉興市油車港鎮楊溪生態鱉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基地+社員”的有效管理運作機制,實行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的模式,經過多年發展,社員發展到115戶,養殖面積達246hm2多,養殖中華鱉65萬只,每年創造產值5000萬元以上。
2.2社會服務型
2.2.1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
隨著嘉興市秀洲區農村土地集中流轉的加快和規模化經營的發展,出現農村勞動力“空心化”,農業“用工荒”。王店鎮南梅村成立的愛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全村40%以上的農戶、近80%承包田托管給了愛民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做好水稻、油菜、大麥等作物育秧、插秧、植保、收割一條龍服務,解決了勞動力轉移后田誰來管的問題。2011年南梅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9.3萬元,爭取各類項目資金19.75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3萬元,從此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新塍桑樂農機果蔬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農機化裝備齊全的優勢,推出了農機作業套餐式服務,農戶可以將全部或部分農活以套餐形式委托給合作社,雙方簽訂合同,形成托管關系,合作社根據作物生長各個階段不同的作業內容,提供相應的機械化作業服務。這一套餐式服務模式的推廣使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2011年桑樂合作社年產值達500余萬元,年利潤達到60萬元。
2.2.2合作社聯戶擔保模式
王江涇鎮水產專業合作社針對外來水產養殖戶資金需求較大,融資困難等問題,聯合浙江禾城農村合作銀行王江涇支行推出“合作社擔保”的貸款擔保新模式。合作社利用入股的50萬元注冊資金為社員提供貸款擔保,合作社作為保證人與債權人。當債務人(養殖戶)不能履行債務時,合作社承擔連帶責任。合作社對社員股金1000元以上的提供擔保,社員的入社股金作為借款的風險保證金,優先受償,并由2~3戶社員作為第2保證人,與第1保證人(合作社)簽訂保證合同,承擔保證責任。貸款擔保額度一般在1萬~30萬元,累計不超過風險保證金的10倍,利率執行基準利率,經營飼料的上浮20%,7年來合作社共擔保貸款金額達4300萬元,還貸率達到100%。聯戶擔保模式解決了養殖戶的生產資金需求,受到了廣泛歡迎,也為漁業生產發展和主體培育作出了貢獻。
2.3市場營銷型
2.3.1營銷型合作社模式
油車港鎮秀禾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是嘉興市首家營銷、直銷型農產品配送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已通過市政府“三放心”工程和“菜籃子”工程的認可,與全市15所學校、19家酒店、6家企業等44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農產品配送關系。2011年秀禾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幫助嘉興市秀洲區近十家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打包銷售畜禽、水產、蔬菜等各類農產品達1800萬元。
2.3.2連鎖經營模式
由嘉興市秀洲區供銷合作總社(農合聯)投資組建的嘉興新洲農產品有限公司設有嘉興市秀洲區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和4個分中心,已逐步形成以秀洲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為品牌總店,各分中心和加盟店為分店的農產品連鎖經營模式。展銷中心已經吸引全區40多家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進駐,匯集了秀洲和嘉興各地300多種品牌農產品,2011年營銷總額達1000萬元。
2.3.3電子商務模式
嘉興中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采用互聯網技術,融合高科技的現代流通和現代物流服務內容,全面改變傳統農產品交易方式和交易流程,運用現代的網絡技術和新型的交易方式,將嘉興農產品貿易由傳統模式轉向現代網絡營銷模式,逐步解決農產品供求不平衡給人們帶來的困惑,同時依靠政府部門的有力推動,建立起以網上貿易為主,彰顯嘉興特色的方便、安全、快捷的農產品網上市場。目前入網企業已近200家,展示銷售產品種類和品牌超過2000多種。
2.3.4“農超對接”模式
嘉興市聚寶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農超對接”,以福特甜薯為主打品牌,與沃爾瑪、大潤發、麥德龍、農工商等100多家知名超市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為全區優質瓜果蔬菜進入超市搭建平臺,既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同時降低流通成本20%~30%。2010年公司年銷往滬杭蘇等大型超市各類農產品3000t,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
2.4家庭農場型
家庭農場是以農戶家庭為基本組織單位,以適度規模的農、林、牧、漁為勞動對象,以高效的勞動、商業化的資本和現代化的技術為生產要素,以商品化生產為主要目的,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負盈虧和科學管理的企業化經濟實體。家庭農場模式是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對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2010年以來,秀洲區通過積極引導,大力扶持,營造環境,制定標準,規范管理等措施,新發展家庭農場59家。如王店天禾生態農場、鼎惠農場、洪合嘉輝生態農場、新塍北峰橋農場、興農生態農場、林風花木農場、王江涇銘慧生態農場、凱田農場等一批家庭農場孕育而生。家庭農場在不改變目前農地制度的前提下,推進土地適當的規模集中,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有效緩解了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難以對接的矛盾,提升了農業主體作為市場競爭主體地位,大大激發了產業化經營大戶、農業能人和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具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2.5主體聯合型
2.5.1品牌整合模式
王江涇鎮淡水魚加工業始于1998年,現有青魚加工企業14家,水產專業合作社5家,4大家魚原種場1個,省級良種場1個,年加工青魚干15萬條,加工率15%。目前以青魚加工為主的水產品加工業只限于粗加工,深加工發展慢,質量良莠不齊,營銷范圍主要限于杭嘉湖紹和蘇錫常地區。針對青魚干品牌混雜,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區水產行業協會注冊王江涇集體商標,著手整合品牌和提升質量,制定標準和管理辦法,授權王江涇水產專業合作社負責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宣傳。建立36.7hm2精品螺絲青核心示范基地,積極推進健康生態養殖,改良青魚品質。2010年王江涇集體商標已陸續授權給農業主體使用,2011年嘉興農展會上,統一使用王江涇作為區域品牌,制作大型宣傳廣告,王江涇青魚干打造區域品牌邁出了第一步。
2.5.2行業協會模式
近幾年,各類資本到秀洲蔬菜產業的投資不斷加大,僅2010年就新增蔬菜專業合作社8個、企業7家,投入資金達到2500多萬元。長期以來,蔬菜產業種植規模小而散,品牌知名度不高,難以抵御各種市場風險。2011年,由農經等部門發起,成立了嘉興市秀洲區蔬菜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在科技合作、品牌建設等領域的“強強聯合”的作用,在為廣大投資主體、種植大戶提供一個技術、信息、市場等的交流平臺的同時,解決了蔬菜生產和銷售過程中遇到技術和基地建設管理等困難。目前行業協會已吸收會員單位40個,標志著秀洲區蔬菜產業主體之間強強聯合機制初步建立。
3制約因素與建議
近幾年,嘉興市秀洲區為引導農業產業主體和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加快建立和培育各種不同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有效地解決了生產、加工、銷售環節嚴重脫節和農產品科技含量、品質低等困擾農業發展的問題。但是從總體上看,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訂單履約率不高,一旦農產品市場價格有較大變動,企業與農戶之間簽訂的訂單就往往難以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都存在著規模較小,運作不規范,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加工營銷能力弱等問題;家庭農場發展迅速,體現了強大的生命力,但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值得探索;糧油全程機械化、合作社聯戶擔保、行業協會等組織發揮作用越來越大,但自身盈利能力弱;營銷型服務組織發展才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規模和品牌。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一是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結合農業“兩區”建設,引進種苗型、加工型、外向型農業生產主體;二是加強中介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的組織農民、中介服務、品牌營銷的職能,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加強對農業產業鏈薄弱環節的調查和研究,重點培育和扶持產業鏈薄弱環節的農業主體;四是加大扶持力度。通過農經、財政、科技、金融、國土等多部門配合,營造農業產業主體發展壯大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