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在蠶業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09年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工作在鎮江召開,主題是貫徹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會議精神,啟動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傳達貫徹農業部在京召開的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會議精神,按照建設實施方案要求,研究落實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要學習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文章對農業產業技術對蠶業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我國蠶業農業技術現代化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現代農業;產業技術;蠶業發展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是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新舉措,2007年在水稻等農產品產業鏈開展試點,2008年啟動包括蠶桑產業的50個農產品產亞鏈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科技進步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途徑,2007年農業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為農業與新農村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在水稻等農產品產亞鏈開展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后,從目標規劃深入研討到對職能定位認識,各階段工作得到扎實推進,對我國現代蠶桑產業健康發展技術支撐作用凸顯。
1建設現代農業技術體系是科技管理體制的創新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是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依托創新優勢的地方科研機構,以產品為主線,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建設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緊密銜接、服務農業社會發展的產業技術體系,得到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農業部啟動水稻等農產品產業技術體系試點,在服務產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新增40個農產品開展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蠶桑農產品進入體系建設。產業技術體系框架由研發中心與試驗站構成,設有國家產業技術研究中心與首席科學家崗位,研發中心由6個功能研究室組成,每個崗位聘請專家,由中央財政支持基本研發費。從事產業技術發展基礎性研究工作,解決國家產業技術發展重要問題。收集分析技術發展動態信息,開展產業技術發展規劃,監管功能研究室運行。另一層級按農產品區域生態特征,中央財政支持試驗站每年30萬元研發費,開展產業綜合集成技術試驗示范,調查生產實際問題,監測分析疫情等動態變化。全國設置50個產業技術研發中心,954個崗位專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是農業技術管理機制創新,50個產業技術體系吸納近2000位農業科技專家,創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選題立項把握產業需求,重點考核技術應用效果,經費支持實行以任務定經費的方式穩定支持優秀專家。促進科研人員深入一線,加強應急科技服務能力。產業技術體系抓住農業產業特點,蠶桑產業納入50個體系中,推進蠶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2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構架
蠶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擁有67多萬hm2,絲綢工業年產值愈3000億元,蠶業成為許多區域農民增收支柱,根據蠶桑優勢區域發展規劃提出提高蠶繭單產的指導思想及提升中部發展西部的戰略,規劃桑園面積達150萬hm2,根據蠶桑產業區域布局,經深入調研研討,提出蠶桑產業技術體系調研報告,主要內容是專項研究框架。按照農業部財政部關于技術體系實施方案要求,提出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方案。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由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與實驗站構成,技術研發中心依托西南大學,下設6個功能研究室,遺傳種研究室依托西南大學,養蠶研究室依托農科院研究所,病蟲防控研究依托農科院研究所,加工綜合利用研究依托廣東農科院,設施與機械研究依托四川農科院,產業經濟研究依托浙大,中心由11個科研教學單位一線從事研究專家組成,科研單位占58%,蠶桑產業技術綜合試驗站25個崗位科學家聘用基本覆蓋范圍廣蠶繭總量95%以上產區,整合蠶桑領域優勢科技資源,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將對產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技術體系工作任務是對蠶桑產業面臨的國內外競爭及產業發展戰略需求,開展產業發展儲備性與前沿性研究,解決大面積提高單產,提高經濟效益技術問題,提出解決突發性生產問題的可行建議,蠶桑產業技術體系任務是支撐產業可持續發展,核心是增加農戶收入。我國蠶桑產業隨著結構調整,帶來系列產業技術需求變化,對產業技術需求廣泛調研,提出產業技術核心任務,但隨著亞熱帶蠶業的發展,必須從新的視角思考產業發展需求的研究技術支撐,要求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必須改革創新,解決產業發展新問題。
3現代農業產業技術下的蠶業發展
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立,是我國蠶業振興的機遇,通過東桑西移加大對產業投入、產業技術體系加強對應用科技投入,以家蠶基因組代表的基礎科學成就為蠶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面臨重大任務,為建設好蠶桑產業技術體系,要通過提高認識,落實任務,強化管理創新,促進我國蠶桑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認識到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轉變為以產業為主線發展的模式,是農業科技體制的創新,對農業產業產生深遠影響。當前蠶業面臨改革發展歷史機遇,科技人員與參與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者應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有無私奉獻精神,刻苦攻關,深入蠶業生產一線,為蠶業發展做出歷史性貢獻。要把握建設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國家蠶桑產業技術中心要針對蠶業發展重大關鍵技術重點研發,開展關聯科技基礎工作,通過各功能研究室實現研究工作。需要功能研究室專家深入調研,把握產業需求,落實任務,取得直接應用于生產技術的成果,試驗站需發揮實驗示范功能,為農戶提供服務,建立先進典型示范基地,造就現代蠶業。健全管理機構,強化崗位職責,需要發揮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的作用,需要體系專家討論制定產業技術體系工作細則,制度建設是產業技術體系運行保障,體系專家要以自身行動實現管理制度創新,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堅決杜絕挪用項目資金情況發生。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構成整合了全國優勢科技資源,任務是為蠶桑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產學研農科教專家成為推進產業發展核心隊伍,要求體系專家有強烈的合作意識,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在體系內緊密合作,團結其他崗位科技人員,做到開拓創新,完善歷史賦予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巫國軍,劉蕊,鐘進良,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下梅州水果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6):326.
[2]向仲懷.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蠶業新的發展——在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第一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蠶業,2009,30(2):4-6.
作者:施麗芳 單位:玉林市蠶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