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成效及對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成效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談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成效及對策

    摘要:在精準扶貧的決勝時期,總結產業扶貧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鞏固脫貧成果,發展特色產業,讓產業增收成為農民脫貧的根本途徑,以期為推動產業助推精準扶貧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扶貧;成效;對策

    2018年,西峰區脫貧攻堅工作緊緊圍繞產業扶貧這個攻堅戰難點,緊盯產業扶貧這個重中之重,積極探索“331+”農業產業扶貧模式(“3”:公司+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合作。“3”:“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1”:建立農業特色產業統一科學的品牌質量管理體系,解決農戶發展產業品牌不響亮、管理不規范、效益不明顯的問題,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實現長期穩定收入。“+”:增加農村集體經濟、建立黨建聯絡員制度),全面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轉方式,抓關鍵,補短板,強基礎,全力助推產業扶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產業扶貧工作主要成效

    1.1依托區域優勢,全面精準地謀劃扶貧產業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產業,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東果、南菜、北畜”的產業布局,積極推廣“中盛模式”,突出肉羊產業,緊扣“一戶一策”落實,大力帶動發展。同時,揚長避短,著眼短平快,扶持產業基礎好、比較優勢明顯的畜禽養殖和小雜糧、瓜菜、中藥材種植,推動產業扶貧多元發展。發展規模養殖戶3200多戶,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100多個。草產業也在不斷發展,留存多年生牧草達13.5萬畝,年青貯氨化飼草10萬噸。以“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循環鏈”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肅中盛、正大集團等畜牧業龍頭企業,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采取“兩投兩收”(企業投放良種羊,政府投放優質牧草種子及地膜;企業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統一”(統一品牌、統一供種、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統一回收)措施,引導貧困戶到企業務工、建辦養殖場、種草養畜。同時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勞力、扶貧貸款等多種方式入股,建立農戶與企業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以種促養、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帶動900多戶貧困群眾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5個、養殖專業合作社12個,種植紫花苜蓿、玉米等優質牧草1.25萬畝,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菜產業以“331+”產業扶貧模式為主線,以全區15個精準扶貧村為重點,探索推廣效益帶動、入股分紅、項目帶動和農旅一體等4種產業扶貧模式,同時區上確定每戶貧困戶1370元的產業扶貧補助標準,確保產業幫扶取得實效。至目前,全區瓜菜產業扶貧144戶,其中:脫貧戶129戶、未脫貧戶15戶,共種植各類瓜菜390畝,預計瓜菜產業提供貧困群眾人均收入1500元。堅持“蘋果為主、多果并舉”的發展理念,創新“合作社+貧困戶”抱團經營和貧困戶自主經營兩種模式,通過產業到戶項目投放果苗、地膜、農藥等生產要素,對甘肅居立現代蘋果產業示范園和110個果業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先后把990多戶貧困群眾聚在蘋果產業鏈上。通過幾年的連續抓促,東部什社、溫泉、董志3個鄉鎮28個村基本實現了“農民一半經營蘋果,收入一半來自蘋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樹”的“三個過半”目標,帶動貧困群眾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2增強幫帶效果,加大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力度

    全區共建成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8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個,市級龍頭企業15個;年內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7個,申報省級示范合作社6家,全國休閑農莊示范點2處,全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1250個,家庭農場54個,加入農民合作社成員6584人,帶動非成員農戶14912戶。區級以上示范合作社達到149家,示范性家庭農場9家。全區15個貧困村累計注冊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118家,其中,產業合作社103家,產業發展資金合作社15家。產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659戶,實現了貧困村合作社全覆蓋。截至2018年底,村集體資金資產總額45155.2454萬元,有經營收益的村24個,占行政村總數的24%,比上年增加了12個,增長率100%,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4497.8905萬元。

    1.3發展農業產業化,延伸農產品加工業鏈條

    通過“組團發展”,極大改變了原有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管理、市場運行和社會協調方式,實現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進一步明確了政府、企業、合作社的職能。政府從原來的大包大攬、管得過寬、管得過死的產業結構中調整解脫出來,由參與式引導變為協調式引導,充分調動群眾發展的積極性,避免了政府強制、群眾不情愿的局面。企業和合作社逐漸成為土地流轉、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在產業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術上日益提高。群眾變身“股東”和“產業工人”,在取得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還可獲得經營收入、股份分紅和勞務費用,實現了收入的穩定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由初級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農產品加工業年實現產值8.7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5.84%。形成以籽仁加工、果蔬貯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糧油加工等特色農產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業園、董志工業園等農產品加工園區,帶動全區種養業生產基地的發展,在產業扶貧中增加了貧困戶就業機會和工資性收入。

    2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措施

    2.1緊扣脫貧需求,認真完善制定方案

    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出臺了《西峰區產業扶貧實施方案》《西峰區推廣“331+”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意見》《西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規劃》《西峰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多個方案,實現了產業扶貧政策覆蓋有發展意愿的所有貧困戶,完成了產業扶貧與“一戶一策”數據的對接。同時,為建立健全“產業上水平”這篇大文章的政策支撐體系,推動“東果、南菜、北畜、西游”產業蓬勃發展,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我局擬定了《西峰區北畜產業上水平發展指導意見》《西峰區南菜產業上水平發展指導意見》和《西峰區北畜產業上水平發展考核辦法》《西峰區南菜產業上水平發展考核辦法》。

    2.2針對技術需求,開展產業扶貧培訓

    結合我區貧困村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在全區7個鄉鎮15個貧困村開展產業扶貧培訓工作,圍繞“蘋果、蔬菜、養殖”三大產業為主要培訓內容,依托主導產業辦班,以點帶面,采取現場講解、答疑解難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共完成產業扶貧培訓27期18天,培訓1171人,其中培訓精準扶貧戶995戶。發放果、菜、養殖書籍1303本,果樹管理年歷1720份,發放培訓學習獎品1485份。

    2.3加強合作社管理,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時間對全區1125個合作社和15個貧困村合作社建辦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特別是對“空殼社”“掛牌社”“家庭社”進行全面摸排梳理,準確掌握貧困村合作社運行情況及貧困戶入社情況,共清理出“空殼社”348家。通過摸底調研,對“空殼社”“掛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名錄,逐項核銷整改,不斷健全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社務公開程序,促進合作社規范運行。

    3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存在問題

    3.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

    雖然政府抓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已有多年,抓點示范的力度只增不減,宣傳教育引導的辦法措施不斷創新,但農民的戀土情結還比較深厚,傳統的小農經濟觀念沒有徹底轉變,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還沒有形成,土地流轉難度大。加之新一代農民勤勞致富意識和吃苦耐勞美德有所淡化,寧愿外出務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也不愿按現代農業的新模式、新格局創新發展。

    3.2區級財政扶貧資金配套壓力大

    受宏觀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影響,區級財政主要用于保工資、保民生、保運轉。當前扶貧開發已進入到啃“硬骨頭”、攻堅克難的沖刺階段,更需要有效的資金支持和項目支撐,由于我區沒有被列入六盤山特困片區扶持范圍,一些扶貧上的政策、資金和項目無法享受,僅靠區級財力保障扶貧資金十分困難。加之近年來我區在基礎設施、民生領域、城市建設、園區開發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區財政在資金調度上捉襟見肘。

    3.3插花型貧困縣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貧項目減少資金渠道的問題

    盡管我區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部分貧困群眾增收產業基礎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寬,鞏固脫貧成效難度較大,仍需要相關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持續跟進,不斷鞏固脫貧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貧困縣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貧項目,減少資金渠道的問題比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項目,貧困縣有非貧困縣沒有,貧困村有非貧困村沒有,省上撥付的扶貧專項資金也在逐年的減少。

    3.4服務保障不夠到位

    個別鄉鎮、部門工作人員服務基層、服務農戶、服務重點產業發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夠靈活,不能正確面對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傾向于政府主導、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動員激發群眾的自我發展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導致部分產業政府包袱沉重。特別是銷售渠道的拓寬、互聯網營銷手段的運用、流通環節的對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環節,亟待改進。

    4農業產業扶貧下一步工作打算

    4.1分類抓好產業扶貧工作

    按照“扶貧主攻抓產業、產業深度抓覆蓋、覆蓋分類要達標、達標力爭見效益”的思路,精準界定,分類施策,全域全產業推廣“331+”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在扶貧產業培育上實行分類抓捉,畜牧局主要抓好牛、羊、生豬以及飼草料種植等畜牧產業培育,瓜菜辦主要負責瓜菜產業培育,農技中心主要負責中藥材、小雜糧、旱作農業產業培育,種子管理站主要負責馬鈴薯產業培育,農培中心負責產業扶貧技術培訓,對有發展產業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實施散養戶產業提升工程,測算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規模,制定并落實產業獎補政策,幫助補齊產業缺額,支持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幫助農戶獲得更穩定持久的收益。對無發展產業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實施互助合作工程,大力支持發展以養羊為主的“331+”農業產業化合作社,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務工、分紅等方式開展互助扶貧,培植穩定增收產業,增加收入。

    4.2進一步扶持龍頭企業

    嚴格落實省上出臺的《全省貧困地區龍頭企業扶持辦法》,認真履行職責,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連接市場和農戶的龍頭企業,讓貧困戶跟著干,跟著富。扎實做好企業服務工作,積極配合市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稅務等部門落實好省上對龍頭企業的貼息補助、用地、電價、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全力支持中慶、中盛、正大等骨干龍頭企業發展,培育壯大一批特色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努力實現上市融資。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有效發揮白銀今日陽光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實現精準脫貧。積極組建一批龍頭企業,在不具備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條件的地方,鼓勵周邊龍頭企業采取重組、聯合等方式組建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建立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

    4.3抓好合作社建辦和規范化建設工作

    要切實將合作社建辦工作抓在手上,根據我區出臺的《西峰區引導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創新組建方式,嚴格規范推進,確保合作社建設按期完成任務。按照“六有標準”(有營業執照、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設備、有規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組織機構、有完整的財務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員利益的分紅機制),確保新建合作社覆蓋當地種養產業,吸納一定數量的貧困戶,有一套帶貧機制和模式,把投入到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作社資金按股份量化到貧困戶,確保扶貧產業到村到戶覆蓋面。同時,大力推廣“331+”產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優勢,帶動合作社發展,使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331+”產業合作社。

    參考文獻

    [1]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黨政視野,2016(7):44.

    作者:任麗娟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视频|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亚洲午夜成人片|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看片又大又黄|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av免费电影|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浮力影院免费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