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新農村農業教育機制創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農業教育機制創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農村農業教育機制創建

    一、農業教育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培育新型農民、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發展農村教育,有助于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素質,為農村建立自我造血機制,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加速農村城鎮化、現代化建設,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重新認識和審視我國農村教育的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機制、保障機制的改革,逐步推進公共教育產品、準公共教育產品、半公共教育產品的相關教育制度與政策的制定與完善,確保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和最大程度的資源配置優化,激發政府、社會、市場各方面辦教育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提供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教育,促進和保障農村教育健康、有序、持久地發展,從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始終不渝的堅持“科教興農”戰略,把發展農業教育和農業科技放在首要位置,通過推進農業教育普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通過發展農業科技,提升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持續發展動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這是解決“社會主義新農村”問題的關鍵。高等農業院校在實踐“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主要職能的過程中,成為農業科技和管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主力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號召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部署,為高等農業院校繼續發揮服務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教育體系的內涵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賦予了農業教育體系新的內涵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1、教育思想方面,要主動適應學習型社會的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的要求,并結合各地區“三農”可持續發展的需求,體現適應性和發展性;

    2、教育對象方面,要顧及包括農村居民、城鎮農業人口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體現全員性和廣泛性;

    3、教育內容方面,與區域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涵蓋包含農業思想、理論、技術等以農科為主、其他學科為補充的多層次、多門類領域,體現多重性和全面性;

    4、教育方法方面,要根據學生或學員的學習特點,采取課堂講授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集中面授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輔導相結合等多種途徑,體現實效性和可行性;

    5、教育資源方面,既要嚴格依據有關規定辦好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也要動員社會各界重視農業教育,加大人、財、物的投入,體現合法性和政策。[2]我國農業教育體系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建設全員性、終身化的學習型社會為目標,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能適應不同地區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以高等農業教育為龍頭,中等農業職業教育為主體,中小學義務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補充的,具有學科知識框架特色鮮明、人才培養模式定位準確、社會服務水平實力強勁、管理協調機制統一和諧等特征的綜合體系。

    三、農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諧的組織機制,實現“四統一、四合理”

    建立專門的組織領導機構、逐級管理的工作機構,形成科學的組織領導和管理工作機構框架,做到“四統一,四合理”。

    1、教學資源統一規劃,配置合理。要以省市、區縣、鄉鎮、村街為單位,建立四個層次的教學資源庫,并建立教學基地面積、儀器設備、師資專家、圖書館藏等多個分庫,實現計算機網絡管理,資源共享。特別是同級別,同類別的資源要實現統一規劃,共建共管、協調利用;不同級別的資源也要實現優勢互補,交叉利用。[3]

    2、教學經費統一劃撥,使用合理。由省市財政部門會同教育、農業等有關主管部門,組成專門的農業教育經費管理辦公室,制訂出既符合整體發展水平、又能促進不同級別和類型的經費使用規劃。嚴格遵循經費規劃規定,統一劃撥,預算逐級上報辦公室,統一劃塊使用。

    3、招生計劃統一制訂,布局合理。要針對區域農業和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特點,要統籌考慮各級各類人才的需求,使培養的人才“用得上,留得住”。

    4、教學督導統一安排,評估合理。要建立各級各類教學評估機構,評估指導體系要科學合理,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育不同側重,同時也要考慮學科、課程等多角度分解評估。

    (二)建設“1+1+1>3”(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礎教育)農業教育網絡圈

    通過農業教育網絡的建立,形成“三教”相互促進機制、教育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態勢。高級別的教育機構為低級別的教育機構培養師資和專家,提供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辦學經驗;低級別的教育機構可以為高級別的教育機構在基層培訓和實踐上提供基礎性教學資源。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之間要打開壁壘、互通有無、上下一致、左右貫通,形成教育網絡。爭取社會各界在農業教育經費、管理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和支持,提供有力的保障,努力利用好社會資源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上為社會創造最大效益。[4]

    (三)構筑相互銜接的學科專業平臺

    在學科專業設置上,以農科為主,相關學科為補充。其中,高等教育層次要注重“大而寬”,在重點建設傳統農科專業的前提下,形成寬泛的學科領域,教學內容上以高新農業專業知識及相關理論為主;中等層次教育要注重“小而全”,學科不要過多,加強特色學科的多個專業建設,并使專業建設上水平,教學內容以農業技術實踐為主;基礎教育要注重“小而精”,更多精力放在農業基礎常識傳授和與當地實際緊密結合的簡單技術訓練上。在人才培養上,依照培養層次的階梯性上升,使知識、能力、素質協調推進,使培養出的一般農民必須具有廣泛的農業知識和實用技術,農業科技工作管理者具有領導、管理、推廣、創新等能力,學生可以從基礎教育階段接受農業知識等培訓以獲得單項技能證書或綜合學歷證書。

    (四)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增強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

    在抓好人才培養的同時,要加強科學研究、注重生產實踐,使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教育機構通過與生產單位,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培養的關系,也就是實行定向培養,減少人才浪費,生產單位和科研院所也可以向教育機構提供師資、教學生產實習基地等教學資源,同時,生產單位與科研機構間可以互通有無,加強合作,逐漸形成“人才培養為科研、生產提供智力支持,科研、生產為人才培養提供資源保障,科研推動生產,生產拉動科研”的良好態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啪精品|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成人免费乱码大片A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成人免费播放网站|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成人欧美在线视频|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日本成人在线看|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免费在线成人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91精品欧美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