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臨床治療效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56.32±3.52)歲,平均病程(6.31±1.45)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40±3.49)歲,平均病程(6.38±1.36)年。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均知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合并神志不清、意識障礙患者;合并出血疾病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常規急診搶救治療,創建靜脈通道,予以面罩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密切監測患者的脈搏、血壓及心率等。病情穩定后,對照組服用相應劑量的硝酸酯類、調脂藥等,降低患者血脂,調節患者心血管循環情況。依那普利:餐前、餐中或餐后服用均可,起始量10~20mg,每日1次口服;美托洛爾片:口服,每次50~100mg,每日1次口服。研究組在此治療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氯吡格雷:75mg,1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口服,1次1~2片。兩組均治療2個月。
1.3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及收縮壓;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評估兩組治療效果。經治療,患者各項臨床癥狀消失,即為顯效;疾病特征有所改善,即為有效;疾病特征無改善,即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舒張壓、收縮壓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舒張壓、收縮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對比
研究組心絞痛發作次數(1.31±1.05)次/日,持續時間(1.89±1.75)min;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2.23±0.79)次/日,持續時間(5.91±2.51)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顯效18例,有效1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對照組: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6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急性心絞痛常規用藥包括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血小板聚集抑制劑等,這些藥物雖然具有一定臨床效果,但是尚未能達到最佳的臨床療效,具有較高的復發率,還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在常規性治療基礎上,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復發率,促使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盡早達到正常標準[2]。本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2個月后的舒張壓、收縮壓明顯低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明顯少與對照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三項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抑制血管緊張素I轉換成血管緊張素II,提高血漿腎素活性,減少醛固酮分泌,減少血管阻力,改善心肌功能,緩解心絞痛癥狀。美托洛爾可選擇性抑制β1受體,減緩心率,抑制心肌收縮能力,改善心絞痛臨床癥狀。但是兩者生物利用率低,臨床效果不理想。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脈血流,預防血栓,降低心肌梗死發生率,并在治療過程中,聯合阿司匹林,同樣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兩者共同用藥,發揮協同作用,強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及發作持續時間。
參考文獻
[1]杜崗.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治療的臨床觀察[J].人人健康,2018,23(16):67.
[2]徐海濤.探討心血管內科急性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方法及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3(15):52.
作者:張洪升 單位: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中醫院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