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質量控制下的內部審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促進企業內部審計事業發展
隨著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因此如果想給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帶來積極的作用,強化內審質量控制,提高內審質量控制的質量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同時,它還起著提高審計部門地位的作用,為進行審計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更加利于審計團隊素質的培養,通過對審計工程中的審前階段、審中階段和審后階段等各環節的深化,審計中的工作人員對素質要求有了全新的認識,在社會壓力、自身動力的雙重影響下,審計團隊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知識將會有明顯地提升,目的是更好的順應當展對內部審計的需要。
(二)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的制定提供實踐基礎
可以從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實踐過程中積極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同時吸收國外發達國家對我國有實質性幫助的經驗和先進的管理模式,竭力創造適合我國基本國情有我國自身特色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系統,為我國制定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頒布《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準則》是我國審計事業順應時展的需要,也是我國內部審計事業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認識不到位
領導不重視,審計形同虛設。調查發現,人事組織部門在安排內審人員時,大多不考慮相關人員的知識結構、業務水平、工作勝任能力。一般情況是根據領導意愿,為財務、預算等部門“遺棄”人員找一個安生之地,可概括為審計部門是“老弱病差休”職員的“棲息場所”。特別是在某些基層單位,審計淪為可有可無的尷尬境界。此外,我國的許多企業,管理層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作用,他們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支持是有限的,這大大影響內部審計質量,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發展。
(二)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的權責落實不到位
當前有些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獨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及相應的工作團隊設置也不完善,有些規模較大的企業因為日常內部審計工作量比較大,人事部門的工作做的不到位,幾乎很少安排人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即使安排了,內部審計人員也大都無暇顧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另有一些企業盡管安排了人員從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但質量控制主體不夠明確,忽略了內部審計工作中和管理中的責、權、利相統一的法則,沒有有效地激勵制度和責任制度輔助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多數監督檢查工作草草了事,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標準不健全
現在使用的內部審計制度體制建設側重于內部審計法律、內部審計標準和規則的建設,忽略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建設,導致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不確定、不具體,可操作性較差,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缺乏系統性,各單位內部審計控制標準無章可循,質量參差不齊。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加強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認識
全面提升企業領導層和內部各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改變傳統看法上的偏差,重新認識到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內部審計人員也應積極通過自己的工作,讓企業了解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創造積極的審計環境。
(二)落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權責
完善企業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的設置,對規模、審計業務量較少的企業,可設立兼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崗位或由內審部門負責人直接負責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規模、審計業務量較大的企業,可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部門,明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權責,建立健全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
(三)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標準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應根據內部審計準則為基礎,根據審計工作階段進行細致劃分,明確內部審計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結論階段等各階段的質量標準,同時要不斷地根據日后工作遇到的實際問題對標準進行修改,生成最終的內部審計質量標準方案,提高作業標準化,減少審計中的隨意性,保證審計質量。
作者:肖凱 單位: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財務資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