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腹腔鏡技術在泌尿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3D腹腔鏡技術在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2例行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行高清腹腔鏡手術,觀察組行3D腹腔鏡手術。比較兩組的圍術期指標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均<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行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時應用3D腹腔鏡技術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出血量,且安全性較高,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3D腹腔鏡技術;高清腹腔鏡;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2例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患者,均行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檢查確診,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重建手術治療。根據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18~77歲,平均年齡(46.5±3.1)歲;手術類型:腎盂-輸尿管成型術31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10例,輸尿管-膀胱再植術5例,膀胱切除、原位回腸膀胱術5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19例;年齡20~78歲,平均年齡(47.1±3.0)歲;手術類型:腎盂-輸尿管成型術30例,輸尿管切開取石術10例,輸尿管-膀胱再植術6例,膀胱切除、原位回腸膀胱術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3D腹腔鏡手術治療,術者佩戴3D偏振光學眼鏡、3D雙通道腔鏡、攝像頭、顯示器、控制器及冷光源等。①腎盂-輸尿管成型術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取健側臥位,在其腰部下放置軟墊使腰部適當抬高以暴露穿刺點,采用氣囊法在患者腹膜后間隙擴展并建立腹膜后腔,于12肋下緣、腋窩前線肋緣以及腋中線髂嵴上緣處均置入穿刺器,后將3D腹腔鏡、超聲刀及分離鉗置入進行手術操作。②輸尿管-膀胱再植術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呈仰臥位,頭部略低于腳部,在其臍下作一弧形切口,并于此處置入穿刺器和3D腹腔鏡,在直視視野下于患者雙側腹直肌臍下約3cm處、右側髂前上棘內上緣約3cm處分別置入穿刺器,后行常規手術操作。③膀胱切除、原位回腸膀胱術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患者呈仰臥位,在其臀下放置軟墊,使其臀部抬高約15cm,頭部下降約30°。在患者臍下作縱形切口,長度約為3cm,通過Veress氣腹針對患者建立氣腹,后在此處將穿刺器及3D腹腔鏡置入,在直視視野下于患者雙側腹直肌臍下約3cm處,雙側髂前上棘內上緣約3cm處分別置入穿刺器,后行常規手術操作。對照組患者行高清腹腔鏡手術治療,行氣管插管全麻,穿刺點及手術操作方式與觀察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不同手術類型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均<0.05)。
2.2兩組的術后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88%,與對照組的13.7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D腹腔鏡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用于臨床手術,但是早期技術不成熟,缺乏完善設備的支持,醫生術中需佩戴頭套式顯示器進行操作,導致其不便移動,觀察到的圖像比較模糊,不能同時佩戴普通眼鏡,使其臨床應用受限較多[4]。隨著醫療技術和設備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新型3D腹腔鏡技術的設備更加輕便,操作更為簡單,雖然與傳統高清腹腔鏡具有相似外形,但其圖像采集和處理更高端[5]。3D腹腔鏡成像步驟如下:腹腔鏡體尾端有雙側分離式雙通道鏡片,與人眼成像原理相同,在雙側分別收集差異細微的影像,同時視頻信號器能夠將雙側視頻信號交替且無交叉地向顯示器內傳送,基于視頻同步信號作用,對液晶屏幕偏振進行調整,保證其獲得的信號與雙側光學系統信號相同,再將兩路信號圖像同時輸入顯示器中。醫生在裸眼狀態下可看到顯示器中呈現出的重疊圖像,佩戴與液晶屏偏振相同的偏振眼鏡即可看到立體圖像。本研究選取102例泌尿外科患者分別開展傳統高清腹腔鏡手術(對照組)和3D腹腔鏡手術(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及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3D腹腔鏡技術的臨床應用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3D腹腔鏡技術應用于泌尿外科手術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腎盂-輸尿管成型術等術式的醫生必須具備精湛的縫合技巧,在3D腹腔鏡呈現的立體視野下,醫生可更清晰地觀察到持針方向,避免多次調整縫針方向,還可直接觀察患者器官組織呈現的立體結構,進行縫合時能夠保證良好的進、出針角度與方向,對后尿道或膀胱頸等位置的縫合具有積極影響,還可通過縫合對保留的組織進行止血,及時封閉創面。整體上來說,與傳統高清腹腔鏡相比,3D腹腔鏡能夠獲取術區的立體視野,傳導器官之間存在的縱深關系[6],更有利于手術的順利實施,保證醫生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精確度高的重建手術。綜上所述,行泌尿系統疾病重建手術時應用3D腹腔鏡技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出血量,且安全性較高,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具有積極影響,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羅超,李化升.3D腹腔鏡在泌尿外科手術中的應用體會[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4):580-584.
[2]胡操陽,王東文,張彬,等.三維重建輔助3D腹腔鏡在高選擇性腎動脈阻斷腎部分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4):517-519.
作者:吳貴賢 崔茂榮 劉俊寧 張學剛 徐躍文 劉志明 單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