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經濟賦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內涵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圍繞數字經濟主題的政策優勢疊加,為探尋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來源、增強“新常態”適應能力、構筑新發展格局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解決方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這為釋放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為核心內容的數字經濟所內蘊的強大社會生產力新動能帶來了歷史契機。在新時代背景下,理性審視當前我國旅游業運行的基本狀態,即伴隨著行業規模的急劇擴張,如何實現旅游業內涵集約式增長,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數字經濟重塑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機制
一是規模經濟效應。與傳統旅游經濟活動相比,數字經濟迅速向旅游業細分行業滲透,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市場經營方式和組織管理方式,通過一系列先進的數字化改造,在整體上提升旅游業舊動能,切實拓展了旅游業市場規模潛力。一方面,數字技術實現旅游需求偏好與目的地供給信息的精準匹配,不僅旅游市場潛在需求被激發,旅游供給過程也可趨向柔性化,隨著旅游者體驗效用提升和旅游目的地價值鏈增值,旅游業規模經濟效應也會持續釋放。另一方面,數字經濟提升了旅游業的跨界融合能力,促使旅游業分工細化,不斷孕育旅游新業態,引發旅游市場范圍擴展和市場規模擴大。此外,借助數字存儲技術和鏈接模塊,數字經濟可將目的地不可貿易的吸引力因素轉化為可貿易的產品要素,實質上也為提高旅游業的貿易比例提供了重要條件。二是效率提升效應。隨著旅游業傳統生產要素生產力邊際遞減效應顯現,旅游經濟運行的脆弱性逐漸被暴露,以低生產率為特征的外延粗放式發展模式愈發難以為繼。數字經濟通過與旅游業傳統要素融合,提升傳統要素的邊際收益率,助推旅游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其一,數字經濟通過加速旅游業所屬細分行業(酒店、景區、旅行社、旅游交通企業等)數字化、智能化和協同化轉型,重塑了現代化旅游業供應鏈網絡,借助旅游業開放共享的數字技術創新平臺,實現了旅游業價值創造與增值。其二,依靠數字經濟的滲透、替代和協同功能,增強旅游產品創新要素的互動、競爭和轉移,助力旅游供需雙方實現雙向反饋,克服空間信息束縛。通過對旅游業分布式要素進行低成本協調和系統性整合,強化核心要素的關鍵使用效率,進而將旅游業的供求均衡點推升至新的高度。其三,數字經濟通過縮短研發周期、增強流通能力、提高交易效率、緩解信貸約束等,提高旅游業突破式創新的傾向性。三是結構優化效應。一方面,數字產業化催生旅游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出現,旅游業新經濟形式所具備的較高邊際生產率吸引依附于傳統旅游業細分行業的生產要素不斷流入,提高了旅游業結構高級化程度。另一方面,旅游業全要素數字化升級、整合、更新和再造,強化了旅游業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匹配性和市場化,以及旅游細分行業間的互補性、均衡性和協同性,促使旅游業要素投入結構與產出結構更加耦合、協調,進而提升旅游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水平。
二、數字經濟改變旅游業發展的市場機制
一是消費刺激效應。作為需求主導型部門,旅游供給體系建構長期滯后于需求轉換速度,導致旅游供求失衡現象普遍存在。旅游者可借助數字媒介,克服由非慣常環境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旅游購買行為不確定性障礙,極大地降低目的地產品信息搜索成本,保障旅游者能夠根據消費約束條件做出合理性購買決策,進而有助于刺激旅游有效需求增加。數字技術賦能旅游業催生旅游新業態涌現,不僅能夠滿足旅游者品質化需求,而且通過優化旅游企業流程再造,使旅游供給能更好地匹配日益增長的旅游市場多元化需求。在此基礎上,旅游市場滿意度提升和旅游消費者剩余增加,有利于從更深層次上挖掘潛在旅游消費市場需求。二是要素配置效應。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進入旅游業初始生產函數中,不僅能夠直接孕育新型旅游業態,以精準匹配需求端品質化偏好和要素供給,提高部門有效供給水平,拓展旅游業生產可能性曲線邊界,而且通過對傳統要素進行融合、更新和改造,以優化旅游業供給方的要素組合方式、配置結構,提升旅游業生產效率,最終驅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此外,數字經濟憑借流通性與空間性渠道提升旅游業要素配置效率。一方面,數字經濟系統整合了旅游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活動,在保持旅游需求匹配與運營成本下降的前提下,通過增強旅游企業流程再造能力,實現旅游業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突破信息傳遞與加工的空間限制,通過要素的跨區配置和技術的創新滲透,規避旅游業資源要素的空間錯配,強化了旅游目的地政府間的空間策略性互動能力。三是成本節約效應。數字技術具有零邊際成本、累計溢出效應特征,對旅游業發展具備強大的生產效能,成為推動旅游業成本節約的長期動力。數字平臺可通過大數據運算實現信息流、數據流的快速聚合、深度挖掘和精準交易,實現信息搜尋成本最小化,有助旅游消費者和生產者做出理性消費和生產決策,同時,創造消費者價值和增加生產者剩余,最終整體提升旅游業部門福利水平。在需求端,由于旅游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導致旅游者對非慣常環境設計的旅游產品存在未知購買風險,倘若旅游者能夠通過數字信息平臺綜合掌握旅游目的地多維特質,可顯著降低產品購買風險,激發潛在旅游產品購買決策,提升旅游市場交易成功率。在供給側,平臺經濟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通過優化旅游產品的價值傳遞和實現過程,縮減旅游產品交易成本,充分拓展旅游業價值空間,切實提高生產者剩余。
三、數字經濟推動旅游業實現組織變革
一是組織變革效應。數字化不僅推動旅游業技術變遷,還會影響旅游企業組織結構和管理行為。其一,數字技術使旅游企業組織結構趨向扁平化、矩陣式和網絡化,管理技術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由此,提高現代旅游企業組織能力、管理效率和決策效果,顯著增強旅游企業柔性生產能力,最終促進旅游業市場運行效率提升。其二,旅游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能夠高效地對龐雜的旅游市場供求大數據進行精準分析,挖掘、萃取與整合各類顯性與隱性信息,以便做出精準的投資決策、營銷決策和財務決策,建構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組織的網絡化協同架構。其三,數字技術有助在旅游業內部建立跨行業的共享式信息平臺,通過整合旅游企業業務流程和過程優化,消除旅游產業鏈流轉過程中的價值消耗和無增值活動,以便精準分析旅游市場需求偏好,提高旅游市場需求滿意度,強化旅游企業競爭力。二是人力資本效應。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部門,人力資本質量不高始終是困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原因之一。其一,數字經濟作為知識密集型產業,不斷向旅游業滲透、融合,在改變旅游業生產方式的同時,需要龐大的人力資本積累作支撐,對旅游從業人員技術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旅游業人力資本質量不斷提升。其二,數字經濟的知識擴散、信息共享和創新網絡特征為旅游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創造了更為便捷和更高效的選擇渠道。新技術的發展克服了旅游從業人員知識獲取的時空約束,打破了知識學習的行業邊界,有助于其傳遞、吸收、挖掘和利用旅游價值鏈上關聯性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和人力資本質量。此外,數字經濟所孕育出的旅游新業態,因其具備較強的成長能力和較高的利潤空間,也會吸引高質量的人力資本向旅游業集聚。
作者:趙磊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