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框架識記,縱橫拓展,使學生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
在初中階段,歷史課程涵蓋了從古至今中外歷史的主要內容,并根據時間線與地域劃分展現了不同的政治、軍事、經濟與藝術的發展情況,可以讓學生有側重地了解世界歷史。然而,由于知識量過于龐大,加之初中生本身對世界的認識并不到位,歷史教學中時常產生學生“學了新的,忘了舊的”或“混淆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相同地域歷史”的情況。為了解決學生思路混亂的情況,歷史教師可使用框架教學的形式幫助學生梳理歷史的核心內容,而將框架細節的填充交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花費較少的時間記憶了框架結構,學習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而在自主學習中又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與習慣完成細節的補充,其記憶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二、合作探究,激活思維,使學生順利解決自學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形式之一,歷史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時可靈活使用該方法,讓學生借助“合力”攻破學習難點。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百家爭鳴局面”這一節時,由于該部分內容涉及多種學派,每一學派都有自成體系的理論與主張,知識量很大,教師若是讓學生在課堂自主學習中一次性學完所有學派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會太高。此時,歷史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各學派的核心人物,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學生闡述“自家的”學說,并在“學術爭鳴”的情境中進行探討。在此期間,歷史教師也可以適當地介入,以旁觀者的身份隨機介入到學生的探討中,如提問扮演“孔子”的學生,讓學生真正進入到自己代表的學派的思想中進行思考。如此一來,讓學生在課堂自主學習中產生了多感官交融的體驗后,其對各家思想的印象也會更深刻。此外,實力相當的初中生通過問題探討,也能夠自行解決一部分憑個人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樣各小組提交給教師的問題會更加精煉,教師的集中講解教學也會效率更高,更有針對性。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上,教師也魏用以學生為主導的評價方式,多讓學生自評或互相碰,^推動量的不斷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這門內容豐富的學科只依靠教師講解難以取得優質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入手,充分發揮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活力。在推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使用框架教學法、拓展教學法與小組合作教學法等方法,為學生打造自由學習的課堂,使學生在氛圍的帶動下投入自主學習中,并學會如何自行解決學習問題,最終實現自學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陳伯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及對策[J].知識窗,2017.
[2]張金明.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7(19):251-252.
丨3]劉小紅.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初探⑴.新課程(中學),2017(3).
作者:吳杰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