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家國情懷與歷史教學的應用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家國情懷與歷史教學的應用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所謂的“家國情懷”,是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并促使其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家國情懷”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關鍵詞:家國情懷;家;國;傳統文化;愛國

    一、家國情懷的形成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不斷下移,普通民眾也逐漸開始讀書,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這個階層以讀書為主。隨著士階級的興盛,士階級逐漸有了屬于自己階層的優越的共同體意識,這種思想在魏晉時期得以強化,士大夫的才能在魏晉時期無法實現,于是開始逐漸形成一種自我的意識氛圍。進入中國近代以來,士大夫的這種情懷逐漸轉變為面對亡國滅種危機時的一種反思,這種情懷逐漸重構成“家國情懷”。

    二、現代“家國情懷”的提出

    我國非常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因此,新修訂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在構建歷史核心素養目標體系時,予以高度重視。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釋了其含義:學生應該學習和探索歷史,這是社會責任和人文追求。其使命是為國家的繁榮,民族自我完善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服務。同時也明確規定,學生能夠“以歷史為視角,全方面多維度地理解中國國情,增強對祖國對人民的認同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文明歷史及現實意義加以了解,并且將其付諸于實踐。”

    三、“家國情懷”的特征

    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基本的內涵特征。家國同構的概念是關鍵,共同體意識是其不斷發酵的動力。仁愛是它良性發展的起點。

    (一)家國同構

    在國家形成之前,原始社會主要由部落或有血緣關系的部落聯盟組成。“家”與“國”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定義界限,并且二者又存在互聯關系,因此,便無從探究其本質屬性。“民族”概念出現后,與此相矛盾的“國”誕生了。但是,它們之間仍然存在某種聯系。從西周開始,“國”的范圍空前擴大。宗法制的完備,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歷史作用,通過利用血緣關系,將個人及家庭與國家緊密相連。秦漢時期,國家統一,行政縱向管理導致了家庭與國家之間的矛盾,使其在社會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共同體意識

    在現代社會學中,家庭意識和國家意識都可以歸為共同體意識。共同體意識是一種傳統意識。將核心素養的主體置于“家國同構”的共同體意識之下,個體必須服務于共同利益。將個人利益與家國利益緊密相連,以實現既不超越也不屈服的平衡。

    (三)仁愛之情

    仁愛是一種思想和情感,意味著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以個人私利為第一。仁愛是儒家傳統思想的核心。“家國情懷”終極情感目的不是仇恨,不是敵意,而是“愛”。這種愛的特點是寬容、謙卑、同情和悲憫。因此,家國情懷應該對歷史的研究和探索有價值,充滿人文情懷。

    四、“家國情懷”的教育價值

    (一)家國情懷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再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終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情感內涵不斷地完善。

    (二)家國情懷凝聚著民族精神

    從熱愛家庭到熱愛家鄉、熱愛祖國,他們之間是融合的、漸進的關系。家國情懷是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里,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在這個精神框架里,一切都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加深人們的文化認同、民族認同。

    (三)家國情懷對于青少年的精神文化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家國情懷體現著國家意志,傳播主流的意識形態,促進愛國主義的形成,從而激發年輕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情懷,并且身體力行。將家國情懷的理論指導與日常的學習生活相結合,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作用于理論。將家國情懷與青少年的成長緊密聯系,使其從小就可參與其中,從而增強青少年對家國情懷的參與感、認同感。

    五、“家國情懷”的實現途徑

    (一)讓歷史課堂為學生家國情懷的養成奠定基礎

    1.以育人為根本,實現從“歷史教學”到“歷史教育”的轉型“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而現在部分教師為了應試教育,只注重高考重點考點相關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教書育人,必先育人,而后教書,將教學轉變為教育,有利于突出歷史的育人價值,實現從注重知識轉移到注重育人。2.增強代入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感知家國情懷如果歷史課堂教學僅僅是乏味的照本宣科,那么其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接受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因此,必須注重創造情境,并采用互動教育方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建立歷史對話的橋梁。感受歷史脈搏,激發隱性教育的價值,增強情感教育。

    (二)以歷史類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要求教師大膽創新教學手法,改革教學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中尋找歷史的痕跡。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春節看年戲、猜謎、唱民歌、吃年飯、拜年”等活動,了解傳統文化及民俗特征,追根溯源,更加多維度地了解“年”對中國人為何是如此重要。這類主題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提升他們的家國情懷。

    (三)以言傳身教熏陶學生,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師人格的教育功能是隱含的。教師應引導學生形成民族歸屬感。一方面,教師必須通過歷史教育加深學生對國家歷史、現狀和未來的認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絕不是代表著死板與乏味。以歷史人物教學為例,歷史教師要避免概念化、死板化,教師應該讓歷史人物“活”起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人物形象,從而升華探索隱藏在其背后的精神和品格,進而實現歷史的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言傳身教是教育的最佳方式,教師應具備責任感,在隱性教育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培養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總而言之,重視在歷史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核心素養,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長久魅力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問題與現狀,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2]徐文秀.多一些“家國情懷”[N].人民日報,2012-01-20.

    [3]楊清虎.“家國情懷”的內涵與現代價值[J].兵團黨校學報,2016(3).

    [4]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

    [5]朱孝遠.史學的意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65.

    作者:苑欣悅 蘇繼紅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中文字幕成人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天天成人综合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免费 | 五月天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a|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天堂|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